朱元璋第一次见常遇春,说的是:"你就是挨饿了,来我这混饭吃吧?"
这个曾经的绿林强盗,却成了明朝开国第一猛将,一生征战从未败北。
朱元璋后来说:"虽古名将,未有过之。"这个评价,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少见。
——《壹》——
一个被看不起的盗贼
1355年4月,和州城外,常遇春带着十几个兄弟,站在朱元璋面前,他25岁,身高八尺,双臂过膝,像猿猴,但朱元璋没给好脸色。
![]()
"你在刘聚那当强盗,现在混不下去了?"
朱元璋盯着他,"想到我这找口饭吃?"这话够直白,也够难听,常遇春没生气,他说:"我在刘聚那,吃喝不愁,但刘聚只知道抢劫,没大志。"
"听说将军您是明主,所以来投奔。"朱元璋还是不信。
"那你能跟我渡江打仗吗?"常遇春答得干脆:"将军指哪,我打哪,渡江那天,我当先锋。"这话有底气,朱元璋这才点头,把人留下了。
但心里,还是看不上这个强盗出身的家伙。
两个月后,采石矶,朱元璋要渡江南下,对岸是元朝水军元帅蛮子海牙,战船密布,弓箭手严阵以待,朱元璋的船队离岸三丈多,根本靠不了岸。
箭如雨下,没人敢冲,这时,一艘小船突然冲出队列。
是常遇春,他一个人,划着小船,直冲元军阵地,箭射过来,他不躲,挥着长戈,破开箭雨,船到江边,他纵身一跃,跳上石矶,冲进敌阵。
![]()
元军懵了,这人疯了吗?一个人冲过来?
常遇春左砍右劈,元军往后退,他越冲越深,如入无人之境,朱元璋看呆了,"全军登岸!跟上!"将士们士气大振,蜂拥而上,元军溃散。
采石矶拿下了,朱元璋看着常遇春,满身是血,还在追杀逃兵。
这一刻,他知道自己看走眼了,这一仗后,常遇春从先锋升到元帅,但朱元璋还是不放心,有一次,他把常遇春叫过来,说:"你光有勇没用。"
"关羽号称万人敌,最后还不是死在吕蒙手里?"
"你记住,克敌在勇,全胜在谋。"常遇春听进去了,他不是莽夫,只是看起来像。
——《贰》——
三次救命,一场决战
1360年5月,陈友谅来了,号称60万大军,战船铺满江面,直扑应天城下,朱元璋兵力不到对方一半,怎么打?他想了个办法:诱敌深入。
![]()
常遇春带着3万人,埋伏在龙湾,等。
陈友谅的船队进入龙湾,开始登陆,常遇春的伏兵突然杀出,陈友谅军队被打得措手不及,战场上一片混乱,朱元璋趁机指挥水陆并进。
正好遇上退潮,陈友谅的百余艘巨舰全部搁浅。
动不了,成了靶子,常遇春带人冲上去,见船就烧,这一仗,陈友谅死伤惨重,狼狈逃走,朱元璋转危为安,常遇春升为行省参知政事。
但真正的决战,在三年后。
1363年,鄱阳湖,陈友谅这次带了真正的60万人,倾巢而出,要跟朱元璋拼命,双方在湖上对峙,陈友谅的船大,坚固,但速度慢。
朱元璋的船小,灵活,但不抗打。
打了好几天,谁也奄不掉谁,有一天,朱元璋的座船搁浅了,陈友谅的猛将张定边发现了,带着战船直冲过来,要活捉朱元璋,朱元璋急了。
身边的将领也急了,这时候,常遇春的船冲过来。
他拿起弓箭,一箭射中张定边,张定边负伤后退,但朱元璋的船还是困在浅滩,常遇春做了个疯狂的决定:用自己的战船,去撞朱元璋的船。
![]()
咣当一声,朱元璋的船被撞开,脱离浅滩。
保住了,但常遇春的船也搁浅了,这下轮到他危险,陈友谅的船队围上来,就在这时,一艘破船顺流而下,正好撞在常遇春的船上。
歪打正着,常遇春的船被撞开,脱险了,朱元璋后来说这是天意。
常遇春觉得是运气,但这场仗还没结束,常遇春组织火攻,乘着风向,放火船冲进陈友谅的舰队,火势蔓延,陈友谅的大船一艘接一艘被烧。
湖水都被染红了,打了36天,陈友谅撑不住了,带着残兵想逃。
常遇春早就堵在湖口,陈友谅的船队想冲出去,混战中,一支冷箭飞来,射中陈友谅,这个朱元璋最大的敌人,死在鄱阳湖里。
战后,朱元璋抓着常遇春的手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叁》——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有人问:常遇春真的一辈子没败过吗?史书记载,没有,1366年,朱元璋要灭张士诚,徐达当大将军,常遇春当副将军,20万大军东征。
![]()
他们先打湖州,后打杭州,切断张士诚的左右翼。
然后包围平江城(今天的苏州),围了十个月,城里粮食吃光了,老百姓吃草根,吃老鼠,张士诚还不投降,常遇春和徐达造了三层高的大木塔,叫"敌楼"。
在上面监视城内,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
城墙被轰出好几个口子,1367年9月,总攻开始,20万大军同时攻城,常遇春攻破阊门水寨,直冲城下,张士诚的守将看大势已去,投降了。
傍晚,平江城破,有人去找张士诚,他已经上吊自杀。
被救下来后,闭着眼不说话,后来被押送到南京,还是自杀了,这一仗,常遇春封为鄂国公,1367年10月,北伐开始,徐达是征虏大将军,常遇春是副将军。
25万大军,目标:元大都,他们先打山东。
三个月,山东平定,1368年4月,洛阳,塔儿湾,常遇春遇到元军5万人,怎么办?他单枪匹马冲进敌阵,士兵们看呆了,然后跟着冲。
![]()
元军被打垮,俘虏无数,这一仗,打通了去大都的路。
1368年8月2日,徐达和常遇春攻入元大都,元顺帝跑了,逃到上都开平(今天内蒙古境内),明朝正式建立,但常遇春没停。
1369年6月,他继续北上,攻克元上都开平。
元顺帝又跑了,这次跑到应昌,常遇春率军回京,路过柳河川(今河北境内),7月7日,那天特别热,常遇春下马休息,脱掉铠甲,风吹过来。
本来想凉快凉快,结果突然全身剧痛。
随军郎中赶来,看不出什么病,只能说:"卸甲风。"意思是脱铠甲时受了风寒,当天晚上,常遇春死了,年仅40岁。
——《肆》——
他到底怎么死的?
民间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中毒,有人说是被人害死的,甚至有人说是朱元璋下的手,但史料上没有证据,当时明朝刚建立,局势还不稳。
![]()
元朝残余势力还在,朱元璋这时候杀功臣?
自己找死,而且常遇春的家族,朱元璋给了极高待遇,儿子常茂封郑国公,位列第三,女儿嫁给太子朱标,当了太子妃。
这像是要杀人灭口的做法吗?
更可能的原因,是真的病死,常遇春征战一辈子,身上全是伤,箭伤、刀伤、摔伤,有一次攻宁国,被飞箭射中,他裹上伤口继续打。
这样的身体,能撑到40岁,已经不容易。
有记载说,常遇春还有个坏毛病:杀俘虏,1359年,他和徐达在九华山打败陈友谅的精锐,俘虏了3000人,徐达说要送给朱元璋处理。
常遇春说:"这是精兵,留着是祸害。"
他趁夜里把俘虏坑杀了一半,徐达报告朱元璋,朱元璋很生气,把剩下的人全放了,古人信"杀俘不祥",所以常遇春死后,很多人说:这是报应。
但不管怎么说,朱元璋听到死讯,哭了。
他写了首诗:"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意思是:我这个人铁石心肠,从不流泪。
![]()
但听说常遇春死了,泪水止不住。
朱元璋还说了一句话:"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明朝的江山,七八成是常遇春打下来的,这个评价,够高了。
朱元璋给常遇春的追封,是开平王,谥号:忠武。
配享太庙,肖像进功臣庙,排第二,仅次于徐达,更特殊的是:朱元璋让宫廷画师给常遇春画像,穿的是龙袍,这在明朝开国功臣里,绝无仅有。
常遇春的墓在南京钟山,清朝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亲笔题字:"勇动风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