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9个成本极低,但能快速改善心理健康的小事(只做第一个都会好很多)

0
分享至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有时莫名感到倦怠——

早上睁开眼就觉得沉重,白天靠喝咖啡、奶茶强撑精神,努力扮演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下班回家后却连回复一条消息的力气都没有。

有时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

每天被工作和生活榨干,只想窝在家里玩手机,拒绝社交,连曾经热爱的事情也变得麻烦而遥远。

日本心理学家斋藤环在研究“茧居族”(Hikikomori)时,描绘了这种状态:

一个人长期自我封闭,切断几乎所有的社会联系,蜷缩在如同蚕茧般的私人空间里。

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茧居”,但或许,都正处在某种程度的“心理茧化”中。

工作的重压、信息的轰炸与人际的复杂,悄悄消耗着我们有限的心理能量,让人不自觉地缩回一个更小、更安全的角落。

这恰恰提醒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照顾好自己的内心,已经是我们维持正常生活、避免精神崩塌的必要能力。

今天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今年世卫的主题是,呼吁大家正视和关怀自己的内心世界。

因此,今天壹心理想和你分享9个改善心理健康的小tips,看似简单却十分有效,哪怕只做到第一个都会让你过得好很多。

希望大家能早点意识到,只要身心健康,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



培养“情绪灵活性”

允许任何情绪发生

心理健康的第一步,不是逼自己变得更坚强,而是学会温柔对待自己的内心。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比对别人更苛刻,不允许自己脆弱、悲伤、痛苦,一旦有了负面情绪就非常慌张:

“我是不是太悲观了?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我总是想太多,要怎么改掉这个坏习惯?”

可正如弗洛伊德认为的:未被表达的情绪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埋藏在潜意识中,有朝一日会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

真正的心理健康,不是永远阳光积极,而是能允许并接纳所有情绪的存在。

心理学中把这种能力称为“情绪灵活性”。

它意味着:当负面情绪出现时,你不是急着压制它,而是留出一点空间去观察它、允许它存在。

有一个实用的小技巧叫做“情感标签化”(affect labeling),即给情绪命名。

比如,当你心烦意乱时,先不要转移注意力,而是练习说出情绪的名字:

“我现在有点‘焦虑’,因为明天要开会。”

“我感到很‘失望’,因为期待的事情没有发生。”

当我们能精准地说出具体的情绪时,大脑中与恐惧反应相关的杏仁核就会安静下来,而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层会被激活,情绪的强度自然会下降。

当情绪从“模糊”到“被看见”,反而更容易被理解和消化。

当你能够允许任何情绪的发生,允许万事万物自由地穿过自己,不纠缠、不内耗,你的内心就会平静而自由。



践行“身体慈悲”

停止与身体的对立

今年的脱口秀舞台上,演员王小利有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当我开始责怪自己的时候,我一下就惊醒了。我想我的身体已经陪我做了那么多事了,它都已经这么辛苦了,你不应该责怪它,你应该爱你的身体。”

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和身体“对立”:嫌弃自己不够好看、不够高、不够瘦,或者为了追求成功而透支身体,直到病痛突然来袭。

心理学研究表明:身体与心理是一体的。

长期忽视或敌视身体,不仅会让我们更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也会削弱自尊与幸福感。

反之,当我们开始以慈悲的态度对待身体时,心理健康也会随之改善。

这就是“身体慈悲”的核心,它包括:

  • 感激身体的功能

你的身体远比你想象中的更爱你。

你可以每天花30秒,从具体细节中感谢身体的付出。

比如:“谢谢我的眼睛,让我看见美丽的日落”“谢谢我的胃,努力帮我消化食物”。

  • 听身体的直觉:

身体常常比理性更快发出信号。

尊重身体的第一感受,饿了就吃,困了就休息,不舒服时就允许自己停下来。

不要总用“我应该坚持”“我是不是太矫情了”来否认它们。

  • 与身体合作,而不是对抗:

身体不是需要“驯服”的敌人,而是陪你走过一生的伙伴。

到最后你会发现,心理的安定感,往往从善待身体开始。



为自己打造一个

“日常能量补给站”

最近,“低能量”“老鼠人”这类说法在网络上流行。

越来越多人执着于探索“如何快速恢复能量”,却常常忽略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其实是:

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打造一个专属的、触手可及的“能量补给站”。

低能量的人在感到疲惫低落时,往往什么都懒得做,陷入反复刷手机和自责的恶性循环中。

这正是心理学所说的“行为退缩”。

而“能量补给站”的核心原理,就是基于行为激活理论,去做一些简单、愉悦、能带来掌控感的行为,主动提升情绪,而非被动等待变好。

你可以准备一份“自我愉悦清单”,写下能让自己瞬间回血的小事。

比如:听一首老歌、洗个热水澡、换上干净的床单、去公园散步 20 分钟等等。

这份清单的关键在于:一定要容易启动。

这样当你感到情绪电量低时,就不需要耗费心力思考“我该做什么”,直接挑清单上的一件小事去做,就可以给自己快速充能了。



设置“断联时间”

定期关掉社交媒体

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连接似乎前所未有的紧密:消息秒回、朋友圈刷不完、社交平台的信息24小时不停地更新。

但这种“随时在线”的状态,并没有真正让我们更快乐,反而让我们变得更焦虑。

为什么?

一方面,大脑不断接收碎片化的信息,会造成“注意力疲劳”,就像手机后台开了太多程序,运行会越来越慢。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无意识的比较:别人的升职、加薪、旅游、恋爱,看多了容易让我们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

研究显示,社会比较是焦虑和抑郁的重要风险因素。

此外,刷太多负面新闻,还可能引发替代性创伤:即便事情没有发生在你身上,你也会因为不断接触到负面信息,而产生类似的无力感和绝望感。

所以,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向内”的修炼,也需要“向外”的练习。

学会和外界适度断联,进行“信息节食”,既能减少消耗,也能给自己带来支持与滋养。

你可以每天设一个“断联时间”,比如睡前一小时关掉手机,给自己一个安静独处的时段。

当大脑不再被无休止的信息轰炸时,情绪也能慢慢松下来,获得真正的深度休息。



建立松驰的边界

创造健康成熟的关系

很多因为人际关系苦恼的人,往往是因为总在关系中走极端:

要么过度付出,把自己耗尽才能勉强维持关系;要么害怕冲突,干脆和所有人保持距离。

长久下来,不仅关系会变得紧绷,自己的心理能量也被慢慢消耗。

其实,健康的关系既不是无限迎合,也不是彻底回避,而是学会设定一种“松弛的边界”。

这条边界不是拒人千里,而是让对方知道“到哪里为止”,从而让关系更加轻松自在。

同时,不要因为预设最坏的结果就回避冲突,这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

研究发现,能坦率表达需求的人,通常拥有更高的关系满意度和更低的焦虑水平。

最后,允许关系有进有退。

依恋理论指出,安全感来自于“可靠但不必时时存在”的关系体验。

这要求我们接受关系的流动,接受伴侣、朋友、同事可能会靠近,也可能会离开。

当你建立起健康成熟的关系,就会发现,人际关系的核心目的,不是让别人喜欢你,而是让你喜欢自己,能够在关系中舒服地做自己。



保持和世界“微小的善意连接

很多人以为心理健康只是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就行,但其实,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同样重要。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和环境、社会发生连接时,往往会获得更高的幸福感和更强的心理韧性。

像开头提到的“茧居族”那样,很多人虽然没有彻底封闭自己,但也在心理上慢慢退缩:减少与外界的接触,把自己困在熟悉又狭小的圈子里。

表面上,它能带来一时的安全感。

但长此以往,这样的自我孤立却会加重焦虑和无力感,让我们沉浸在负面感受中无法自拔。

人本质上是关系的产物。

依恋理论、社会神经科学都在强调一个事实:我们需要被看见、被回应,才能建立稳定的心理能量。

哪怕只是和外界微小的连接,都能打破坏情绪的循环。

比如对常去的便利店店员点头微笑、和朋友分享一条好笑的段子、参加一次全新的线上活动、给路边的流浪猫喂食等。

当你愿意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更大的世界里互动、碰撞,你和世界的关系也会变得轻盈起来。



培养“玩商”

把世界当作游乐场

北大教授林小英在《十三邀》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人的一生不能只是为了谋生,你还得干点别的。你不直接为谋生而做的事情越多,你的一生就越幸福。如果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谋生,你这一生都是个苦役。”

在学校,我们被教会知识;在职场,我们被训练技能。

但很少有人告诉过我们:会玩,也是一种强大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指出,玩乐不仅带来愉悦,还能帮助我们恢复创造力、缓冲压力、提升心理弹性。

心理学家斯图亚特·布朗甚至提出:“The opposite of play is not work;the opposite of play is depression”(玩的反面不是工作,而是抑郁)

这里所说的“玩”,不只是字面意义上的娱乐,而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把世界当作游乐场,允许自己去尝试、探索和犯错,而不只是关注“有没有意义”和“值不值得”。

它可以是一场即兴的羽毛球赛,一次说走就走的小旅行,或一个突发奇想的小创作。

重要的是,它让我们从功利目标中抽离出来,全神贯注地投入此时此刻真正感兴趣的事,在玩乐中体验到“我活着真好”的每一个鲜活瞬间。



用长期主义的视角

重新养育自己

心理健康不仅是修复伤口、调节当下,更是一种“自我养育”的过程。

它提醒我们:不只是要学会善待自己,还要学会以更长远、更开阔的眼光去理解生命。

很多人陷入心理困境,是因为短期内缺少“成就感”,逐渐陷入了“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不能改变现状。

其实,这可能只是“近视偏差”造成的:我们会高估眼前的困难和情绪,低估长期的成长与积累。

于是,很多人会过度关注短期结果,不管做什么都希望能“立刻见效”:

减肥要每天掉秤,学习要马上出成果,连心理健康都被期待“今天崩溃,明天痊愈”。

这种急切,不仅无法带来真正的改善,反而会制造更多自责和挫败。

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稳定的心理健康依赖的是“纵向的耐心”,即承认恢复和成长都需要时间。

因此,理解失败是过程的一部分,学会活在当下,允许自己慢慢来,并学会在日常的小进步中找到满足和力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恢复。



走进自然与艺术

在敬畏中安顿内心

除了时间的维度,我们还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和意义”中安顿自己。

研究发现,当人们体验到“敬畏感”时,能够减少自我中心感,缓解焦虑,提升与世界的连接感。

无论是面对浩瀚的自然,还是置身于人类文明的杰作中,这种“感到自身渺小”的体验并非削弱自我,反而让我们从日常烦恼中抽离,重新找到内心的秩序与平静。

艺术疗愈的相关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参与艺术活动或沉浸于艺术作品,能激活大脑中负责情绪调节的区域,帮助我们暂时走出负面思维的循环。

一个很典型的应用是:英国、加拿大的一些心理医生会开出“博物馆处方”,建议抑郁或焦虑患者定期去参观博物馆或美术馆。

因此,当心情低落时,你也可以试试去博物馆、美术馆转转,或者干脆走进大自然,在公园看花开花落,在山顶看云海翻涌,在海边听潮起潮落。

当你意识到,自己是这宇宙宏大图景中的一小部分,那些困住你的焦虑与压力,也会在敬畏与美之中,渐渐消融、舒展。



常常在上网时刷到这样的帖子:“20岁/30岁/40岁……才突然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身心健康。”

事实上,关怀内心不必等到身心崩塌,也不必等到某个特殊的日子或年龄。

正如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所倡导的——“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这不仅是一项公共倡议,更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我善待的权利。

维护心理健康,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次次的停顿、觉察和调整。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休息、一点微弱的情感连接、一次微不足道的尝试,都会让你感受到:

你值得被善待,也值得享受世界的一切美好。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麦子

编辑:老啊嘛、笛子

图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滑动查看)

[1] Lieberman, M. D., et al. (2007). Putting feelings into words: Affect labeling disrupts amygdala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affective stimuli. Psychological Science, 18(5), 421–428.

[2] Albertson, E. R., Neff, K. D., & Dill-Shackleford, K. E. (2015). Self-compassion and body dissatisfaction in wom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Mindfulness, 6, 444–454.

[3] 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 Waldinger, R. (2015). What makes a good life? Lessons from the longest study on happiness. TED Talk.

[4] Shiota, M. N., Keltner, D., & Mossman, A. (2007). The nature of awe: Elicitors, appraisals, and effects on self-concept. Cognition & Emotion, 21(5), 944–963.

[5] Stuckey, H. L., & Nobel, J. (2010).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rt, healing, and public health: A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00(2), 254–263.

[6]Museum Prescription / UK pilot: Camic, P. M., & Chatterjee, H. J. (2013). Museums and art galleries as partners for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Perspectives in Public Health, 133(1), 66–71.

今天是10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们特别策划了世界精神卫生日专题直播,邀请大家一起静下心来,关照自己与家人的内心世界。

本次直播,我们特邀咨询师之家资深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委员宗建飞老师,和心理分析博士、心理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CPS注册督导师赵冬梅老师作客壹心理直播间,以【跨越年龄,与情绪和解】为主题,围绕三个不同年龄段的生命阶段展开探讨,为大家带来专业的心理学解读和实用的建议。

今晚七点,来壹心理视频号直播间,和壹心理品牌负责人陈艺一起,跟宗建飞老师、赵冬梅老师了解该如何与情绪共处、抵达更广阔的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湖南省人医17分钟视频风波,女主火辣、男主儒雅,官方发最新通报

湖南省人医17分钟视频风波,女主火辣、男主儒雅,官方发最新通报

鋭娱之乐
2025-11-06 17:08:50
申请永居要全职工作!?英国移民再度收紧,内政大臣:要向最严格的丹麦体系看齐!

申请永居要全职工作!?英国移民再度收紧,内政大臣:要向最严格的丹麦体系看齐!

悦居英国
2025-11-09 19:19:40
一夜清零!北京知名相声社人去楼空,演员靠直播赚生活费,

一夜清零!北京知名相声社人去楼空,演员靠直播赚生活费,

可乐谈情感
2025-11-08 15:15:24
突发特讯!缅甸政府通告全球,将拆除KK园区148栋建筑,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突发特讯!缅甸政府通告全球,将拆除KK园区148栋建筑,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阿离家居
2025-11-10 03:27:07
苹果加它一起煮,效果很大,一润肺、二止咳、三养胃,冬天吃养人

苹果加它一起煮,效果很大,一润肺、二止咳、三养胃,冬天吃养人

Lily美食谈
2025-11-08 23:29:45
周琦北京顶薪战北京,600万奖金助他火力全开,对决显尴尬。

周琦北京顶薪战北京,600万奖金助他火力全开,对决显尴尬。

距离距离
2025-11-10 03:54:42
64岁的刘德华终于开始大大方方的公开自己和老婆朱丽倩的照片

64岁的刘德华终于开始大大方方的公开自己和老婆朱丽倩的照片

乡野小珥
2025-10-27 11:08:35
已婚男女走的太近,是一种灾难

已婚男女走的太近,是一种灾难

加油丁小文
2025-10-09 02:27:36
有意思!北京国安+山东+申花都是进64球 蓝军不靠前锋而活

有意思!北京国安+山东+申花都是进64球 蓝军不靠前锋而活

80后体育大蜀黍
2025-11-09 22:20:06
年纪大了,建议少吃白菜和豆腐,多吃这“3样”,腿脚有劲精神好

年纪大了,建议少吃白菜和豆腐,多吃这“3样”,腿脚有劲精神好

江江食研社
2025-10-26 20:30:05
余华:我们对人性最大误会,是以为只要是人,都会有点人性和良心

余华:我们对人性最大误会,是以为只要是人,都会有点人性和良心

杏花烟雨江南的碧园
2025-10-10 14:00:03
300亿收购梦碎!闻泰科技手中的安世只剩“空壳”

300亿收购梦碎!闻泰科技手中的安世只剩“空壳”

风风顺
2025-10-14 10:09:49
中国移动:4000元及以上5G手机将必选支持原生北斗短信功能

中国移动:4000元及以上5G手机将必选支持原生北斗短信功能

快科技
2025-11-08 14:30:14
哈尔滨山姆会员店最新进展

哈尔滨山姆会员店最新进展

喜哈生活
2025-11-09 20:26:24
院长出轨美女下属画面流出,女方离婚原因披露,另一神秘女子被扒

院长出轨美女下属画面流出,女方离婚原因披露,另一神秘女子被扒

博士观察
2025-11-09 15:27:59
「最惨超女」黄雅莉:没工作没积蓄,已生子,住5㎡三室一厅,活成了城市版李子柒

「最惨超女」黄雅莉:没工作没积蓄,已生子,住5㎡三室一厅,活成了城市版李子柒

麦子熟了
2025-11-08 21:07:06
我在部队当了5年通讯兵,退伍发现村后头的信号塔每晚都准时闪3下

我在部队当了5年通讯兵,退伍发现村后头的信号塔每晚都准时闪3下

五元讲堂
2025-11-05 10:35:02
全球都在看中国将如何救援航天员!俄罗斯和美国9个月,中国多久?

全球都在看中国将如何救援航天员!俄罗斯和美国9个月,中国多久?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2025-11-09 09:19:42
专家提醒:不要买!不要吃!里面含有硼砂,危害健康,别害了自己

专家提醒:不要买!不要吃!里面含有硼砂,危害健康,别害了自己

蜉蝣说
2025-10-31 10:56:39
降温,为什么劝中年女人别穿“冲锋衣”出门?看这几组对比就懂了

降温,为什么劝中年女人别穿“冲锋衣”出门?看这几组对比就懂了

时尚穿搭生活馆
2025-11-02 22:03:48
2025-11-10 05:04:49
壹心理 incentive-icons
壹心理
一家专业的心理学平台。
9222文章数 2352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25岁女孩海岛求生赛吃老鼠蜈蚣 35天暴瘦28斤

头条要闻

25岁女孩海岛求生赛吃老鼠蜈蚣 35天暴瘦28斤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教育
房产
本地
健康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收藏!2026艺术类文化课录取分数线要求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