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民航业运输要求的提高,飞机正朝着更快飞行速度、更大发动机推力的方向发展。在新时代工业强国的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把航空发动机作为未来10年的重要突破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飞机面临不同的飞行状态和环境对发动机的工作条件会有不同的动力要求,因此对发动机的性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燃油管路系统是航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向燃烧室和飞控系统稳定输送燃油,燃油温度影响着航空发动机的性能。燃油在管路流动过程中一方面吸收来自燃油泵、热交换器等部件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一方面与外界环境发生热交换,在飞机起飞后发动机需要保持在高温、高压和高负荷的工况下长期运转,当系统中燃油温度过高时,易发生氧化、结焦造成燃油泵卡滞及管道堵塞等问题,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并且,燃油超过140℃就会有氧化结焦的风险,进而带来连锁危害。
![]()
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结构复杂,目前对系统温度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燃油系统中单一节点或流程的作用,而燃油系统的运行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对整体燃油系统某一元件变化经多个环节多级影响后鲜有喷嘴处的温度特性变化规律以及对影响程度指数的研究。本文将系统探讨航空发动机燃油管路系统的温度特性,从工作原理到模拟构建,从部件影响机制到系统仿真分析,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技术洞察。
![]()
一、燃油管路系统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
航空发动机燃油管路系统是一个由多子系统构成的精密流体机械网络。其核心功能是在各种飞行工况下,向发动机燃烧室稳定、精确地提供所需质量和流量的燃油。某型航空发动机燃油管路系统主要由低压离心泵、燃/滑油热交换器、高压齿轮泵、燃油计量活门、回油管路、燃油喷嘴以及各类燃油控制阀组成。系统中的控制机构主要包括实现机械控制的压差活门、转换活门和控制计量活门的电液伺服阀等部件。
系统工作时,燃油从油箱经供油管路到达发动机,首先经过低压离心泵进行初步增压,然后流经燃/滑油热交换器,与高温滑油发生热交换吸收热量。随后,燃油通过燃油滤芯过滤掉其中的微小杂质,防止磨损精密部件。过滤后的燃油通过管路流经主齿轮泵,经过主齿轮泵进一步增压至工作压力(现代航空发动机燃油压力可达34.5MPa以上)后,根据飞机控制器的指令,由燃油计量元件定量提供燃油到喷嘴处。多余燃油则经回油管路回到低压离心泵附近,重新进入系统管路循环。
![]()
在整个燃油流动过程中,燃油温度在喷嘴处达到峰值。这是因为燃油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吸收来自燃油泵、热交换器等部件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同时与外界环境发生热交换。当飞机起飞后,发动机需要保持在高温、高压和高负荷的工况下长期运转,系统中燃油温度过高时(超过140℃),易发生氧化、结焦现象,造成燃油泵卡滞及管道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
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在极端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燃油温度。在冷启动条件下,系统通过智能温控阀建立正常油压;而在高温环境下,则依赖燃油-滑油热交换器和燃油冷却循环技术控制油温,确保燃烧效率。湖南泰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针对这一挑战,研发了具有超高压流体控制能力的电动离心+燃油组合泵,集成同步电机与动态功率分配系统,通过模糊逻辑算法实时调整两泵工作比例,在典型飞行任务中节能20%-30%,并有效解决高空气蚀问题。
![]()
二、燃油管路模拟系统构建与方法
针对航空发动机燃油管路系统温度特性的研究,仿真模拟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AMESim作为多学科领域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平台,凭借其强大的应用库和计算设计能力,在航空航天、汽车、液压等许多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采用AMESim搭建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仿真模型,能够充分考虑系统各元件的相互作用,全面分析温度特性的变化规律。
2.1 建模基础与假设
在构建燃油管路模拟系统时,需要基于以下合理假设以确保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 将燃油视为不可压缩流体,虽然燃油实际上具有一定压缩性,但在系统工作压力下这一假设对温度分析影响有限;
- 忽略重力因素影响,因发动机燃油系统主要以压力驱动流动;
- 假设燃油的热物理参数不随温度变化,尽管实际工作中燃油物性会随温度略有变化,但在研究温度范围不大时可接受此假设;
- 假定系统元件机械能损失的能量全部被燃油吸收,这一假设简化了能量守恒的计算过程。
![]()
2.2 系统建模与参数设置
根据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原理以及元件理论模型,利用AMESim搭建系统仿真模型。建模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燃油进入燃烧室之前喷嘴处的温度,因为这是整个燃油管路系统中温度最高的位置,也是保证燃油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监测点。
参考飞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工况参数,航空燃油选择RP-3喷气燃料,滑油选择4050滑油,并在初步模型中可以设定其物性参数不变。根据调研得到的飞机实际运行情况为参考,设置系统进口温度、燃油泵相关参数、热交换器参数等模拟系统参数。
研究的主要因素包括:系统入口温度、滑油温度、泵转速、泵效率、回油管路、外界环境。所有这些因素的最终影响都集中体现在燃油进入燃烧室之前喷嘴处的温度变化上。
![]()
三、关键部件对燃油系统温度的影响机制
航空发动机燃油管路系统的温度特性受多个关键部件影响,这些部件通过不同的物理机制改变燃油的热状态。深入理解各部件对燃油温度的影响机制,对于系统优化设计至关重要。
3.1 燃油泵的温度影响机制
燃油泵作为燃油管路系统的动力来源,其对燃油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根据研究数据,在高压泵转速分别为400r/min和1600r/min时,高压油泵出口温度增加幅度分别约为4.5℃和23.3℃。这一明显的温升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燃油泵内机械摩擦产生的热量,二是燃油在泵内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燃油泵对燃油的温升效应与泵的工作效率密切相关。效率较低的燃油泵会将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导致燃油温度显著升高;而高效燃油泵则能将更多能量用于提升燃油压力,减少热量产生。湖南泰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针对这一问题,研发了创新的电动燃油泵,通过特殊的表面处理工艺,使摩擦副在超高压下仍保持润滑,显著提升了耐久性,同时降低了因摩擦产生的温升。
此外,燃油泵的转速变化也直接影响燃油温度。随着泵转速的提高,燃油在泵内的流动速度加快,摩擦和剪切作用增强,同时压缩过程也更加剧烈,这些都会导致燃油温度上升。因此,在航空发动机不同工作状态下,通过合理控制燃油泵的转速,可以有效管理燃油系统的温度。
![]()
3.2 回油管路的温度影响机制
回油管路在燃油系统温度调节中扮演着热量再分配的角色。现代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通常采用回油设计,将多余燃油返回至低压泵前或油箱,这一过程不仅影响系统流量分配,也对燃油温度有着重要影响。
回油管路对系统燃油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系统热容量,回油将部分已加热的燃油带回系统入口,提高了入口处燃油的温度;二是调节系统热量分布,通过控制回油量和回油位置,可以调整系统各部分的温度分布。
在燃油温度20℃、40℃时的压力变化较小,而燃油温度0℃、60℃时的压力变化较大。这表明在不同温度区间,燃油对系统压力的影响不同,进而影响回油管路的工作特性。在低共轨压力时,燃油温度引起的喷油量变化大,高共轨压力时燃油温度引起的喷油量变化小。因此,回油管路的设计需考虑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燃油行为,以确保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
回油管路中的燃油温度变化还受环境条件影响。当回油管路暴露在极端环境条件下时,如高空低温或发动机舱高温环境,会与外界环境发生热交换,导致回油温度进一步变化。因此,在回油管路设计中常需考虑隔热措施,如湖南泰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采用的复合式滤清器通过特殊涂层技术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外界环境对燃油温度的影响。
3.3 热交换器的温度影响机制
热交换器作为燃油管路系统中最主要的热管理部件,其作用是调节燃油温度,防止燃油过热或过冷。在燃/滑油热交换器中,高温滑油(来自发动机润滑系统)与燃油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燃油。这一过程虽然有助于冷却滑油系统,但会导致燃油温度升高。
热交换器对燃油温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滑油温度、流量和换热效率。当滑油温度较高时,通过热交换传递给燃油的热量增加,导致燃油出口温度上升;反之,当滑油温度较低时,燃油温升较小。热交换器的传热效率直接影响热量传递的速率,高效率的热交换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传递更多热量,导致燃油温度快速上升。
研究发现,在共轨管压力从55MPa增大到140MPa时,共轨管出口的燃油温度仅在35℃~55℃之间变化。这一相对较小的温度变化范围表明, properly设计的热交换器与系统配合,可以在较大压力变化范围内维持燃油温度相对稳定。
湖南泰德航空技术在热管理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针对eVTOL的混合动力需求,开发了轻量化燃油系统,重量减轻35%,并配合相变冷却技术,油冷技术对于未来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的热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四、系统仿真与结果分析
4.1 燃油进口温度对系统温度特性的影响
燃油进口温度是影响整个系统温度特性的初始条件和基础因素。不同进口温度的燃油在流经系统各部件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温升特性和热力学行为。仿真研究表明,当燃油进口温度较低时,系统各部件对燃油的加热效应更为明显,燃油温度上升幅度较大;而当燃油进口温度较高时,由于与部件温差减小,燃油温度上升幅度相对较小。
燃油进口温度还影响燃油的物理性质,如粘度、密度和比热容,这些性质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燃油在系统中的流动和传热特性。例如,低温下燃油粘度较大,流动阻力增加,燃油泵做功增多,可能导致额外的温升;而高温下燃油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但可能接近燃油的沸点或裂解温度,增加结焦风险。
航空发动机在实际工作中,燃油进口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油箱位置、飞行高度、环境温度和前期飞行状态等。"U"形管路在飞机燃油管路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研究表明当壁面温度从-59℃升至-31℃时,管道内的压差和温差分别减少了3.99kPa和5.64℃。这一发现对于优化燃油系统设计,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的启动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4.2 滑油温度对系统燃油温度的影响
滑油温度作为燃油系统主要的外部热源,通过燃/滑油热交换器对燃油温度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滑油温度的变化几乎线性影响燃油系统出口温度,但这种影响程度受系统工况和热交换器特性的调节。
在高功率发动机工况下,滑油系统承受较大负荷,温度较高,通过热交换器传递给燃油的热量增多,导致燃油温度显著上升。例如,当滑油温度从80℃升至120℃时,燃油系统喷嘴处温度可能上升15-25℃,具体幅度取决于热交换器的效率和燃油流量。
值得注意的是,滑油温度对燃油温度的影响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燃油流量的变化而改变。当燃油流量较大时,燃油在热交换器内停留时间短,单位质量的燃油吸收热量少,滑油温度对燃油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当燃油流量较小时,燃油在热交换器内充分吸热,滑油温度对燃油温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长期面临的技术瓶颈之一便是如何在保证润滑冷却效果的同时,控制滑油对燃油的加热作用。湖南泰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材料与工艺革新,在超高压换向阀中采用钛合金阀体与复合材料密封件,重量较传统方案减轻42%,表面经低温离子渗硫处理生成润滑膜,磨损率降低50%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间接减少了系统摩擦热量的产生,有助于控制滑油温度,进而降低对燃油温度的影响。
4.3 燃油泵与回油管路对系统温度的综合影响
燃油泵和回油管路作为系统中两个相互关联的部件,对燃油温度产生复合影响。燃油泵主要通过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影响燃油温度,而回油管路则通过热量再分配调节系统温度分布。二者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系统整体温度特性。
研究表明,燃油泵转速变化会显著改变燃油温升特性。当泵转速从低速增至高速时,燃油在泵内的温升幅度增加,同时由于输出流量和压力变化,会影响回油管路的流量分配,进而改变系统温度分布。例如,在高压泵转速为1600r/min时,高压油泵出口温度增加幅度可达23.3℃,这一温升会随着回油管路传递到系统前端,影响整个系统的热状态。
回油管路的设计参数,如管径、长度、隔热措施等,会对系统温度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较长的回油管路会增加燃油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导致额外温升,在低温环境下则可能造成热量损失。研究表明,随着流量从2g/s升至5g/s,"U"形管内的压差上升了26.92kPa,而温差下降了4.15℃。这表明通过优化回油管路设计,可以一定程度上调节系统温度特性。
湖南泰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在回油管路优化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其采用的健康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金属磨粒、粘度变化等指标,提前预警潜在故障;双冗余电静液作动燃油阀在eVTOL中实现关键部件失效时的无缝切换。这些技术创新提高了系统在变工况下的温度稳定性,确保了飞行安全。
![]()
五、结论与展望
研究表明,燃油管路系统的温度特性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燃油泵、热交换器和回油管路是三个关键部件,它们通过不同的物理机制改变燃油的热状态,决定了系统整体温度分布。
燃油泵主要通过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影响燃油温度,泵效率、转速和工作压力是主要影响因素。热交换器作为系统主要的热管理部件,通过滑油-燃油热交换过程传递热量,滑油温度、流量和换热效率决定其对燃油温度的影响程度。回油管路则通过热量再分配调节系统温度分布,回油量、回油位置和管路设计参数对系统温度特性有重要影响。
燃油泵转速是燃油温度升高的重要原因,当燃油泵转速超过6 000 r/min,喷嘴处燃油温升速度加快,最高超过140 ℃,因此应适当采取措施改善燃油泵工作条件和换热效率,控制泵对燃油系统的温升影响,避免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
随着系统进口温度的改变,燃油管路温度最大增加26 ℃,影响程度会随着进口温度的提高逐渐减弱;回油管路对燃油系统温度影响幅值约为14 ℃,因此可以利用回油管路控制系统流量的同时间接控制喷嘴处燃油温度。
相较于其他燃油部件对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和燃油泵效率对燃油温度影响较小,因此其对发动机燃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影响较小。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燃油管路系统温度特性研究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研究将聚焦三大方向:数字孪生与仿真、新型材料应用,以及绿色能源适配。湖南泰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的多物理场仿真平台整合流体、结构与控制模块,使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40%,能够提前预测系统性能退化。这种仿真能力的提升将极大促进燃油管路系统温度特性的研究和优化。
&注:文章内使用的图片及文字部分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使用,如侵权可联系我们删除,如需了解公司产品及商务合作,请与我们联系!!
![]()
湖南泰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于2012年成立,多年来持续学习与创新,成长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聚焦高品质航空航天流体控制元件及系统研发,深度布局航空航天、船舶兵器、低空经济等高科技领域,在航空航天燃/滑油泵、阀元件、流体控制系统及航空测试设备的研发上投入大量精力持续研发,为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提供坚实支撑。
公司总部位于长沙市雨花区同升街道汇金路877号,株洲市天元区动力谷作为现代化生产基地,构建起集研发、生产、检测、测试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体系。经过十余年稳步发展,成功实现从贸易和航空非标测试设备研制迈向航空航天发动机、无人机、靶机、eVTOL等飞行器燃油、润滑、冷却系统的创新研发转型,不断提升技术实力。
公司已通过 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严苛标准保障产品质量。公司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积极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著,目前累计获得的知识产权已经有10多项。泰德航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核心业务,与中国航发、中航工业、中国航天科工、中科院、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内顶尖科研单位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整合优势资源,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湖南泰德航空始终坚持创新,建立健全供应链和销售服务体系、坚持质量管理的目标,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更经济、更高效的飞行器动力、润滑、冷却系统、测试系统等解决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