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拦着“降价”:不是不让降,是怕“乱降”!楼市到政策底了吗?
前阵子帮老家的发小看房,他在豫东一座三四线城市,看中的那个楼盘上个月还挂着“直降20万,清盘倒计时”的横幅,这礼拜再去,横幅没了,销售挠着头说:“现在不敢随便降了,市里新规定,房价降超10%得提前报备,还得说明理由,不然算‘恶意降价’,要被约谈的。”发小纳闷:“房价跌了不是买着更划算吗?咋还不让降了?”
其实最近不少三四线城市都在干这事——从山东菏泽要求“降价超5%需备案”,到湖南株洲明确“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再到江苏盐城对“大幅降价楼盘”重点监管,一波“稳房价”政策密集出台。很多人看不懂:一边是三四线房子难卖,一边又拦着降价,这到底是为啥?
![]()
一、为啥拦着“降价”?不是护房价,是防“一降就乱”
别误会,三四线城市不让“恶意降价”,不是怕房价跌,是怕“跌太猛”带出一串麻烦,核心是防两个风险。
第一个是防房企“甩锅跑路” 。很多三四线楼盘本身利润就薄,要是房企为了快速回笼资金,把房价砍得太狠——比如从8000元/平直接降到5000元/平,看似购房者占了便宜,可一旦房企回笼的钱不够盖楼,很容易烂尾。住建部2024年的工作部署里就明确提到,要“防范房企通过非理性降价引发项目停工、烂尾风险”。就像去年某三线城市,一个楼盘降价30%后,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工地停了大半年,几百户业主维权,最后还是政府出面协调才复工,这就是“乱降”的代价。
第二个是稳业主预期,别闹维权 。咱都知道,买房是普通人最大的开销,要是刚买完房,隔壁楼栋就降价20万,老业主肯定不乐意。之前安徽某四线城市,一个楼盘降价后,几十户业主拉横幅、堵售楼处,要求补差价,不仅影响社会秩序,还让其他想买房的人不敢下手——“怕买了就跌”,反而让楼市更冷。所以政策拦着“恶意降价”,也是想避免这种“一降就闹、一闹更冷”的恶性循环,让房价稳着走,而不是“大起大落”。
二、啥是“恶意降价”?不是所有降价都算,有明确“红线”
很多人一听“禁止恶意降价”,就觉得“连正常促销都不让了”,其实不是,政策里的“恶意降价”有明确范围,不是“一刀切”。
首先,低于成本价销售算“恶意” 。比如房企拿地、盖楼、交税加起来,每平成本得6000元,结果为了回笼资金,卖5500元/平,这就是“赔本甩卖”,会扰乱市场——其他房企要么跟着赔本,要么卖不出去,最后整个区域的楼市都可能“崩盘”。现在不少城市都要求房企报备成本,要是降价后价格低于备案成本,就会被约谈。
其次,短期内大幅降价算“恶意” 。比如一个楼盘上个月还卖7500元/平,这个月突然降到6000元/平,降幅超20%,这就属于“非理性降价”。像山东菏泽就规定,商品房实际成交价与备案价的差额,不能超过10%,超过就得重新备案;江苏盐城更严,降幅超8%就要说明原因,还得接受监管。但要是房企搞“老带新减5000元”“全款再打98折”,这种小幅度促销,完全没问题,不算“恶意”。
三、“政策底”来了?但买房还得看“市场底”
现在不少人问:三四线城市都开始拦着降价了,是不是“政策底”到了,该买房了?别着急,“政策底”不等于“市场底”,两者差着远呢。
先明确:现在的政策,本质是“托底”,不是“抬价”。住建部多次强调“因城施策稳楼市”,三四线城市的政策,是防止楼市“硬着陆”,比如避免大量烂尾楼、业主维权,让市场慢慢恢复信心,而不是要把房价拉上去。就像医生给病人“维稳”,先保住不恶化,再慢慢调理,不是直接“治病痊愈”。
而“市场底”,得看需求——三四线城市最大的问题是“房子多、人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全国三四线城市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平均超18个月,部分人口流出的城市甚至超25个月(去化周期超12个月就属于供过于求)。也就是说,就算政策不让乱降价,要是没人买房,房子还是卖不出去。比如我老家那个城市,人口每年净流出好几万,就算楼盘不降价,也没多少人买,这种情况下,“政策底”来了也没用。
所以对想在三四线买房的人来说,别光看政策,得看两个实际情况:一是你买的城市人口是流入还是流出,要是年轻人都往外走,再便宜也别轻易入手;二是看楼盘的开发商实力,别买小房企的盘,就算不降价,也怕烂尾。政策能稳市场,但不能替你“保证不亏”,买房还得理性。
其实说到底,三四线城市“禁止恶意降价”,不是跟购房者对着干,而是想给楼市“踩刹车”——别跌太猛,别出乱子。至于“楼市到底了没”,政策底可能来了,但市场底还得等需求回暖。要是你是刚需,比如结婚、孩子上学,看中的楼盘位置好、开发商靠谱,现在价格合适也能买;但要是想投资,那可得再等等,毕竟三四线楼市,光靠政策“拦着降”,还不够让它“热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