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9日上午,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位于雄安新区的中国华能总部大楼和中国中化总部大楼前缓缓升起,这标志着作为雄安新区首批疏解央企的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迁驻雄安。
![]()
10月9日上午,位于雄安的中国中化总部举行升旗仪式。雄安媒体中心供图
![]()
10月9日上午,位于雄安的中国华能总部举行升旗仪式。雄安媒体中心供图
01
企业已正式开始办公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华能总部及直属单位的1000余名员工已在雄安新区进入常态化办公状态;中国中化总部也已步入常态化办公阶段,近1000名总部及相关配套单元的员工已在新办公场地有序开展工作。
“作为首批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能源电力央企,中国华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部署,将为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雄安新区建设持续贡献华能力量。”中国华能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国华能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在雄安新区统筹推进“四板块一中心”战略布局,立足当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排头兵”,持续做好能源保供、经营提效、绿色发展等各项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
“中国中化深刻认识到此次迁驻雄安,对公司发展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是公司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大局、深度参与雄安新区建设的关键一步。”中国中化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国中化将以雄安为新的战略支点,充分发挥自身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绿色转型等领域的优势,为‘千年大计’注入强大的‘中化动能’,与雄安新区同频共进。”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华能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创立于1985年。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电源开发、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金融、煤炭、交通运输、新能源、环保相关产业及产品的开发、投资、建设、生产、销售,实业投资经营及管理。位于雄安的中国华能总部大楼,总建筑面积约11.11万平方米,地上部分北侧塔楼26层,建筑高度为130米,采用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光伏玻璃幕墙可提供能源支持。
中国中化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中化设立有能源、化工、农业、地产和金融五大事业部,对境内外300多家经营机构进行专业化运营,并控股“中化国际”“中国金茂”等上市公司,拥有全球员工近6万人。位于雄安的中国中化大厦设计结构高度约150米,为雄安新区最高建筑,其设计灵感源于白洋淀“金芦苇”造型,顶部塔冠如一朵盛放的“牡丹花”,是大厦的“点睛之笔”。
一直以来,雄安新区高度重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为央企在雄安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从办公场地的规划建设到员工生活的配套服务,新区相关部门对接企业需求,在政策落实、资源协调等方面高效协同,确保了企业搬迁过渡平稳有序。此次中国华能和中国中化顺利迁驻并实现常态化办公,正是新区疏解服务保障能力的彰显,也为后续更多央企疏解入驻积累了宝贵经验。
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中国华能和中国中化的正式迁驻,不仅是两家央企自身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阶段性进展。两家龙头央企在雄安落地扎根,将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雄安新区集聚,促进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同时,央企员工的大规模入驻也将为雄安新区带来人才、技术等优质资源,推动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活力的提升。
据悉,首批落户雄安新区的疏解央企中,除中国华能、中国中化外,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已于2024年10月入驻雄安总部大楼办公;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雄安总部项目正在建设中,已进入精装修施工阶段。
02
雄安新区:“未来之城”阔步走来
这两家首批疏解央企正式迁驻雄安,可以说是历史性时刻,不仅是一家一企的搬迁,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大棋的关键落子。
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从纸上到地上,从蓝图到实景,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华能和中化的迁驻,无疑为这座新城注入了强劲动力。
央企迁驻,不仅仅是换个办公地点那么简单。它带来的是一场全方位的“经济风暴”。据行业调研显示,两家央企年均可为新区新增超200亿元GDP,这个数字背后是巨大的经济拉动效应。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两家央企总部的入驻,预计将带动47家上下游企业洽谈选址,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雄安悄然成型。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央企迁驻雄安是一场双赢的选择。对央企而言,摆脱了北京高昂的运营成本,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雄安而言,引入了优质企业资源,加速了产业集聚和城市建设。这种双向奔赴,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精髓所在。
此次迁驻的央企都是能源化工领域的巨头。华能集团作为电力行业领军企业,中化控股在化工领域举足轻重,它们的入驻将助力雄安打造绿色、高效的能源体系,为这座未来之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下,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国内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央企此时迁驻雄安,更像是一场主动的“突围战”——通过空间重构带动要素重组,通过资源优化实现能级提升。这种突围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作为;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创共赢。
随着华能、中化的落地,相信会有更多央企跟随脚步,加入到雄安建设的浪潮中。这些企业的集中入驻,将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推动雄安早日建成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
雄安新区的建设不是简单复制另一个北京,而是探索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央企迁驻正是这种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从“单中心聚集”向“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格局转变,从“虹吸效应”向“辐射效应”的区域关系变革。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赶紧点击下方二维码加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