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国军报务员李安本为避战乱逃回家乡,却被新四军“请”上太阳山。从为赚钱留在山上发送电报,到与战士们共历生死,直至被新四军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铁血情怀深深震撼……10月6日至7日,革命题材黄梅戏《太阳山上》在四川宜宾酒都剧场连演两场,深受观众欢迎,2000余市民观看了演出。
![]()
▲黄梅戏《太阳山上》剧照 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黄梅戏《太阳山上》于今年入选第十八届文华奖终评提名名单,此次在宜宾开演,是这出黄梅戏首次在四川地区演出。据了解,文华奖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最高政府奖,每3年评选一次。
据了解,黄梅戏《太阳山上》改编自人民文学奖获得者、安徽省作协原主席季宇的中篇小说《最后的电波》。近日,这部戏在中央歌剧院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后,再次掀起了观戏热潮。
《太阳山上》剧本既保留原著“电波突围”的核心情节,又通过重构叙事逻辑,将焦点集中于电报员李安本的精神蜕变,使红色题材兼具文学厚重与戏剧张力。全剧以小人物的成长折射宏大的历史主题,选取微观视角和平实语境,以真实的生存状态产生情感的能量,实现了文学到戏剧跨媒介的有机转化。
![]()
▲黄梅戏《太阳山上》剧照 受访者供图
10月6日演出当晚,宜宾戏迷王先生和朋友一起前往酒都剧场看《太阳山上》。“我们四川,很多人都喜欢黄梅戏,黄梅戏词曲朗朗上口,很多人都会唱。”在剧场门口,王先生和他的朋友现场唱起了经典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王先生说:“希望有更多的黄梅戏到宜宾来演出”。
据悉,这部由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创排的红色革命题材黄梅戏,自2021年首演以来,先后在安庆、合肥、武汉、北京等地多次上演,不仅扣住了老戏迷们的心弦,更唤起了一批年轻受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太阳山上》的出品人、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余登云介绍说,整个主创团队就是希望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精准的人物塑造、巧妙的戏剧情境及黄梅戏剧种的特性,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底层小人物”呈现在观众面前。
“没有人为拔高,没有过度铺张,人物塑造不回避世事和人性的复杂性,真实自然,舞台设计清新质朴,主创人员扎实的艺术功力赋予作品质朴诗意、别有韵味之美。”文艺评论家刘玉琴在观后这样评价道。
红星新闻记者 罗敏
编辑 杨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