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朱棣到达榆木川之后立即暴亡,杨荣:将他封进桶内,秘密回京。明朝的历史可真是千奇百怪,状况百出,自从朱元璋的神奇开局以来,明朝后面的发展就不一样了。
朱棣虽然说在明朝历代皇帝以来,算是比较能干的一个人,但是提到他的身份和上位的历史,肯定也会有诟病的。
不过朱棣也是真争气,上位以后就不断的发展民生,眼看着边境匈奴来犯,也能披甲上阵。
作为全能皇帝的朱棣这一辈子都是风风光光的,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死反而特别的唏嘘。
正如秦始皇一样,本是千古一帝,结果死后咸鱼压身。而朱棣和这种情况也差不多,但最起码比秦始皇好一些。
其实朱棣的死都是因为太过操劳,知道匈奴总是骚扰边境,他决定亲自带兵打仗。
这要是年轻的时候,朱棣肯定赢着回朝。但是此时的朱棣已经64岁了,在古代这个年纪可已经是老人了。
要知道古代平均寿命基本上也就在六七十岁,所以朱棣此时应该坐在龙椅上,而不是坐在马背上。
为此一路打到蒙古的朱棣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身体不舒服,然而还没有来得及看病,就直接去世了。
看到这种情况大家也不知所措了,毕竟打仗的时候将领死了,这可是军中大忌。
更何况死的还不是将领,而是皇帝。要知道为了平匈奴,朱棣带着人马浩浩荡荡来蒙古,结果匈奴一听说是朱棣来,早就跑了。
关键朱棣非要抓人,死活不肯回朝,这也导致军队中的士兵有怨言。此时朱棣死在这里,本来就不满意的士兵们,说不定会闹出什么大的动静。
从近来看,匈奴蠢蠢欲动,士兵哀声怨道。从长远来看,百官站队,龙子夺权。
所以朱棣的死因,完全不能告诉大家,但是也不能让朱棣一直在这里,所以杨荣想到一个好办法。
他决定找一个桶把朱棣放进去,用蜡封住七窍防止腐败,同时这个桶必须密不透风,不能让腐败的气味传出来。
在准备期间,军队中的制度还要和以前一样。比如皇帝需要传膳、看病,这些雷打不动,不能让人发现异常。
等到都准备好了以后,杨荣马上带着桶出发,对外宣称说朱棣生病了,着急回京。
回京城的路上杨荣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有人冲出来对他们抢劫。好在这一路有惊无险,成功的把朱棣运送到京城了。
这下大家都松口气,但是眼下还没有结束,毕竟大部队还放在蒙古呢。朝堂上的政权暂时也不稳定,虽然有太子在,可太子的弟弟们都不服气。
杨荣又要想办法稳定局面,毕竟此时内部乱了,外面的匈奴就能卷土重来。
其实这个太子当的也憋屈,朱棣在世的时候,他就是太子了。头上一直有个父亲,身旁的弟弟们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
关键太子年少就体弱,长大后还优柔寡断,这让朱棣觉得不满。
尤其是到了后来,朱棣也有废太子的想法。可是这种事也不能马上就实施,毕竟太子也没做错什么,其次就是太子的人选。
所以这个太子即便是太子,可依旧不能服众。但朱棣死的突然,所以太子马上登基。
然而边关大军如何?讨伐匈奴是否该继续?这些都成为了问题。
很快新皇有了想法,就是决定先发展国家内部,直接下令让边境地区的士兵班师回朝。
然而这却让很多士兵不满意,毕竟他们都打过来了,现在又要回去。
但皇命不可违,不过很快皇帝的弟弟们有了想法,他们想要坐上龙椅。
于是内忧又出现了,不得不说杨荣不愧是朱棣的肱骨之臣。有他在的情况下,皇权很快得到巩固。
但是可惜新皇身体不行,上位没多久就去世了。如今皇太孙继位,短短的时间里,直接换了三个皇帝。
皇太孙上台又有危机了,毕竟政权更迭的时间太短,北伐的事情还没有完成。
所以眼下大家都在询问皇太孙,到底是选择北伐稳定边境呢?还是大力发展内部百姓的民生呢?
皇太孙很快就决定,两边兼顾,一边稳定边境,一边发展民生。
这样来看,的确是一个好事。可是朝廷大臣们就不满意了,毕竟问题没有解决。杨荣也凭借自己的功劳,多次在朝廷上反驳皇太孙。
最后结果可想而知,被皇太孙忌惮,老了也不能善终。
这么来看,戎马一生的朱棣竟然被放在桶里,的确让人感到唏嘘。而且他死太快,结局也太草率,所以导致给明朝留下一堆烂摊子,让新皇收拾。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