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公开宣布,将用美国的方式对付中国,结果欧盟自己还没出手,英国就自己先喊疼。那么,欧盟这次的动作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英国又为何成了最先“喊疼”的对象?
当地时间10月7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在明年开始限制钢铁免税进口量,配额削减一半,超出部分征收50%的额外关税。表面上是为了“保护欧盟钢铁业”,实际上这一动作的方向并不难猜。虽然文件没有直接点名中国,但从措辞和时间点看,这无疑是冲着中国来的。
先说说欧盟这波动作里藏着的关键信息,首先得看它玩的 “障眼法”。欧盟文件里没直接点名中国,只说针对 “全球产能过剩”,可分管产业战略的副主席塞茹尔内刚放话要 “保护欧洲钢铁业”,就有匿名官员私下承认 “中国是迄今最大的问题”。更直白的是,欧盟自己都坦言,这措施是为了跟美国 “表忠心”,想靠着这套 “强大的保护体系” 跟美国捆绑,一起对付所谓的 “产能过剩问题”。
![]()
可这借口根本站不住脚 —— 中钢协的数据早显示,中国对欧盟钢材出口占比已经降到了 4.3%,近年还在持续下降,山西财经大学的专家更提到这一比例只剩 3% 左右。说白了,欧盟就是借着 “反中国竞争” 的由头,搞政治表态,本质是自己制造业外移、能源价格高企,把钢铁业竞争力下滑的锅甩给别人。
![]()
再看具体措施,简直是照抄美国特朗普时期的剧本:把每年 3400 万吨的免税进口配额砍到 1830 万吨,直接削了 47%;超配额的部分关税从 25% 翻倍到 50%;还要求钢铁得追溯到哪国熔炼浇铸的,防止第三国 “转口规避”。可美国当年这么干的时候,全球钢价暴涨,欧洲自己都跟着遭殃,现在欧盟偏要重蹈覆辙。
更矛盾的是,这措施刚一公布,欧盟内部就炸了锅 —— 代表汽车制造商的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立马警告,这会推高成本,要求改成临时措施;还有成员国担心会加剧通胀,削弱下游产业竞争力。要知道,欧盟钢铁业直接雇了 30 万人,间接撑起 250 万个岗位,可问题出在自身:德国、法国的钢厂老化,设备更新慢,加上碳排放政策的成本,钢价本来就比亚洲高一大截,靠征税根本救不了产业,反而会让整个产业链更脆弱。
最戏剧的还是英国的反应,欧盟这边刚官宣,英国钢铁行业就集体哀嚎,协会总干事加雷思・斯泰斯直接说这是 “史上最大危机”。为啥英国最先扛不住?根子就在对欧盟市场的依赖太深。欧盟占了英国钢铁海外销售额的近八成,相当于英国钢铁业的 “衣食父母”。更糟的是,脱欧之后英国对欧盟出口本就降了 21%,之前好不容易谈了个 “量身定制” 的钢铁出口协议,每年也就省 2500 万英镑,根本扛不住这次配额大砍的冲击。现在欧盟一限产、加税,英国钢铁要么挤不进配额,要么就得承担 50% 的额外成本,企业根本没法活。
![]()
更尴尬的是英国政府的处境,首相斯塔默在印度访问时被问起这事,只能含糊说 “给强有力支持”,拿不出任何实招;工业大臣干脆直接认怂,说要找欧盟谈判要 “国家配额”。这哪是脱欧时承诺的 “自由贸易”?分明是把自己绑在了欧盟的政策战车上,欧盟一动筷子,英国就得饿肚子。其实早有征兆,脱欧后欧盟的贸易救济措施照样适用于英国,现在不过是把这种被动局面暴露得更彻底 —— 英国以为脱欧能摆脱束缚,结果成了欧盟贸易政策的第一个 “受害者”。
![]()
说到底,欧盟这波操作看着是针对中国,实则是政治大于经济的虚招,自己内部都没达成共识,还没出手就先坑了 “前盟友”。而英国的 “喊疼”,不过是脱欧后遗症的集中爆发,也是贸易保护主义反噬的第一个信号。就像中国商务部说的,欧盟市场早成了贸易壁垒最多的地方,这么干只会扰乱秩序、推高成本,最后坑的还是自己人。要是欧盟真把这招落地,不光英国要疼,整个欧洲的下游产业都得跟着遭殃,所谓的 “保护钢铁业”,到头来可能变成一场全产业链的灾难。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