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1904年出生在杭州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接触各种文化知识。1920年跟着爸林长民去英国,结识了不少文人,激发了对建筑的兴趣。1924年进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当了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生。学成后跟梁思成结婚,两人搭档研究中国古建,一起跑遍华北,找证据反驳国外学者说中国没唐代木构建筑的论调。
从1932到1937年,他们测绘了上百处古迹,条件苦得要命,但坚持下来。1937年夏天,根据法国学者伯希和的书里线索,他们去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考察,确认那是唐代857年建的木结构大殿。
这事震动学术圈,英文杂志还报道说中国女建筑师首发现千年古寺。梁思成给山西省写报告,呼吁保护好这处遗存。这发现不光学术价值大,还提振了民族自信,尤其那时抗日战争刚爆发。
林徽因夫妇把古建筑当成命根子,觉得那是民族文化的根。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继续在北京工作,推动古建保护。1950年,北京开始小规模拆城墙豁口,改善交通。林徽因和梁思成提方案,说可以保留墙体,开通道啥的。
1952年,外城城墙陆续拆,砖石拿去建基础设施。他们俩着急,梁思成画了环城公园的设计图,建议墙顶种树,下面做步道,既保护又实用。但决策层有不同意见,苏联专家建议拆墙建工业区,吴晗作为北京副市长,积极推动这事。他觉得城墙挡发展,旧东西该让路。郭沫若等人也支持,强调经济建设优先。
1953年,城市规划会议上,这事儿闹得最凶。林徽因身体已经弱,肺病严重,但她坚持参加。会上她列数据,说北京城墙从明永乐年间建起,五百多年历史,砖上有工匠标记,代表王朝变迁。还拿罗马、巴黎举例,说北京该留历史风貌,当文化中心。
梁思成补充,新区建西郊,别动旧城。吴晗不买账,说这些旧结构没用,建议换欧洲铜像喷泉。争到白热化,吴晗直接说林徽因没见识,出身低微,思想守旧。
这话戳到林徽因痛处,她家族好几代为国牺牲,叔叔是黄花岗烈士,弟弟抗日阵亡。她当场回击,说林氏满门忠烈,你算啥。还强调古建毁了没法生,将来重建也是假货。梁思成急得掉泪,林徽因咳血,染了手帕。但拆除决定没变。
拆除从外城加速,1953年底永定门城楼拆,1956年外城基本清光。内城从1953年起陆续拆,到1965年大规模拆墙建地铁,1969年基本没了。砖石用来铺路、修排水啥的。林徽因卧床不起,让人抬担架去工地。
她欠身喊誓守八百年历史血脉,血又咳出来,染了联名信。但机器没停,她被抬回,病更重了。事件后,她健康直线下滑,1955年4月1日早上在北京去世,才51岁。安葬八宝山,墓碑上就刻建筑师林徽因。2024年,宾大追授她建筑学位,认可她贡献。
![]()
吴晗继续推改造,包括明定陵发掘,那事儿损失大,文物暴露风化。北京古建拆除,他主导不少,导致不少遗存消失。他从清华教授转政界,风光时挺得意,但晚年遭罪,1969年死在北京,骨灰都没下落。
这事儿现在看,林徽因的话应验了。1984年德胜门箭楼修,1988年正阳门箭楼复建,2004年永定门城楼重现,2007年其他地方也补。但这些是仿的,没原味,就跟她说的假古董。
北京城墙原长24公里,凸字形,周遭马面、敌台齐全,现在只剩东南角一小段当公园。拆除过程从民国就开端,1912年为环城铁路拆瓮城,1950年后加速。彭真当初还慎重,没急拆,但1958年南宁会议后,大跃进风头,拆得快。结果呢,北京从文化古都变现代城市,交通顺了,工业起来了,但丢了多少历史底蕴。
想想,林徽因一生就为古建奔波,早年留学学西方建筑,回国研究本土,编书教课,战时还迁西南继续干。佛光寺那发现,证明中国唐代建筑不输国外,打破了日本学者垄断论调。她不光学术,还参与国徽设计,推动文物保护法草案。但拆城墙这事儿,让她最后几年心力交瘁。
![]()
吴晗呢,历史学家出身,本该懂古建价值,但他优先发展,拆了不少牌楼城门。像崇文门1436建,1965拆;东直门1439建,1969拆。整个过程,市民义务劳动,单位拆砖,几年内外城墙全无,内城剩一半后也清了。
如今,北京二环路就建在原城墙位置,地铁用墙砖。复建的那些,材料新,工艺变,没了岁月的痕迹。林徽因预言准了,拆真古董,补假的,后悔也没用。
这提醒人,发展不能一刀切,得平衡历史和现代。古建不是死物,是文化脉络,断了就接不上。林徽因的坚持,现在看有远见,她不是守旧,是懂价值。吴晗的决定,当时看实用,但长远损失大,无法量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