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个穷得娶不起,一个丑得嫁不出,两人结婚后生下一子家喻户晓

0
分享至

清朝时期,封建礼教严苛,世人眼中讲求“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但在一个贫穷小村的农户家庭里,却上演了一段被世俗讥笑却终成传奇的婚姻。

一位仕途无望,娶不起媳妇的穷书生,一位满脸麻疹、干农活不输男儿的“丑姑娘”,在命运的捉弄下走到了一起。

原本被看作“凑合”的婚姻,却意外生下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那么,这是一段怎样意外的婚姻?他们生下的后代又是谁?



寒门书生

清朝时期,安徽合肥的一个小村庄里,天还未亮,李家便有人翻起书页的沙沙声,那是李殿华的幼子李文安。

1801年出生的李文安,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却也是被寄予最多期望的那一个。

父亲李殿华是村里出名的“书痴”,一辈子守着几亩薄田,却始终舍不得放下书卷。

他深信读书能“出人头地”,自己考不出来,也要拼尽所有将儿子们送上科场的路。



可李家并不富裕,靠天吃饭勉强糊口,年年春耕秋收后,一年的收成才堪堪够一家人口粮,冬天若是多雪,便要靠讨亲借邻度日。

李文安自己也生来体弱,五六岁仍常因风寒卧床,读书启蒙的时间也比旁人晚了整整四年。

等他背上书包踏进私塾时,别的孩子已经能吟诗作赋,而他还在慢吞吞地练习“人之初”。

老师摇头叹气,说他记性差、反应慢,可李文安从不抱怨。

他知道,家里已经没有余钱供他再多失败几回,科举是唯一可以让家人摆脱困境的机会。



彼时,其他几个哥哥早已陆续放弃了这条“读书救命”的路,有的去了县里给人打短工,有的娶了妻忙着种地糊口,唯独李文安仍倔强地坐在书案前。

春去秋来,年年都是相似的光景,李文安的书案上,堆起了一摞摞批改过的试卷和笔记。

家里为了省油,夜里就靠月光照着读,夏天点一根香避蚊虫,他读过的书多了,头脑渐渐灵活,

原先那些背得吃力的文章,现在也能信手拈来。



收养女孩

暮春三月,李殿华拄着柴刀,一步一挪地走进山林深处,那是他每年必去的地方,为家人采药。

日子虽紧,口粮也不足,可他一身粗浅的草药本事,却总能换来乡邻口中的“活神仙”名号。

那日,他在一株黄连下发现了一个令人心惊的画面:一块破毯子里裹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婴孩,身上斑驳结痂,皮肤溃烂发黑,呼吸若有若无。

孩子的眼睛闭着,脸上覆盖着一个烧焦似的痂块,看着分外瘆人。

李殿华见过这种病象,村里曾有人患过,一场天花,送了命。



谁会在这个季节,把一个染病的婴儿遗弃山林?他下意识后退了一步,可他知道,只要转身离开,这孩子不会撑过今晚。

最终,他咬咬牙,把那孩子一把抱起。

此后几个月,小院化为临时医馆,李殿华翻遍自家书箱,煎了无数药汤、换了数十次草药,日夜守着。

孩子高烧三天三夜,昏迷不醒,家里人轮流守夜,奇迹还是降临了,第四天那孩子突然张开眼睛,哇一声哭了出来。



病虽退去,却留下无法抹除的印记,小女孩脸上落了一片麻斑,从鼻梁一直蔓延至左颊,日后长大,这疤痕更明显。

从此,李氏也在这个家留了下来。

李氏自小就懂事得让人心疼,她不吵不闹,知道自己是个“捡来的”,从不敢奢望太多。

她总是静静地坐在灶台边,看着嫂嫂们和母亲忙碌,只要有人叫一声,她立刻跑过来打水添柴。



李家虽贫困,却从不虐待她,李殿华把她当亲女儿看待,冬天给她添棉袄,夏天亲手做草鞋。

可乡邻的言语却如针如刺,孩子们骂她是“麻子丫头”,嘲笑她长得像“癞蛤蟆”。

她每次被骂都低头跑回家,抱着柴堆悄悄抹泪。

只有李文安,那个她从小就唤作“哥哥”的少年,会在她偷偷哭泣时递来一块糖,或是悄悄放一只绣花手帕在她被褥下。

他是这个家最年幼的儿子,也是她朝夕相处最久的人。

他读书,她就给他烧水泡茶;他练字,她便帮他磨墨添灯,他们从不多言,却仿佛心有默契。



到了李氏十六岁那年,村里的媒婆悄悄上门,却又匆匆离去,大家都知道,她这张脸没人肯娶。

她心中早明白自己的“命不好”,但从未抱怨命运,她开始主动帮家里下地干活,插秧、锄草、挑水,一样不落。

她从没裹过脚,身形高壮,肤色黝黑,身上甚至有老茧,这一切让她更像个“庄稼汉”,更不被看好。



草棚婚事

另一边,李文安蹲在门口的石阶上,手里握着一本摊开的《资治通鉴》,却一行也读不进去。

他不时抬头望向厨房看着李氏。

这几年家道愈发清寒,几个哥哥都已分家自立,他与父母、李氏三人蜗居在一间破旧屋舍里。

田产已典尽,靠父亲偶尔帮人抓药和母亲纺线换些碎银过活,日子捉襟见肘。

可再难,他们都没放弃希望,尤其是李文安,还在为了一次次的科考努力——哪怕年年名落孙山,仍不曾言弃。



李氏总是默默照料着他,从不多言,哪怕身上的粗布衣已打了第三道补丁,她仍会将最细的针线用来缝他破了边的袍角。

李文安的笔架是她削竹为之,墨盒是她捡来的青石磨光替用,屋中最亮的灯,总是留给了他。

她活得像个无声的影子,却撑起了他所有的清苦读书年。

可世俗的眼光不会因苦难而生怜惜,年复一年,李氏早已过了适嫁年纪,李文安也渐入三十,若再无成家之日,怕是再无转机。



而父母也不是不明白李氏看向李文安时的那种温柔,也不是没察觉到儿子眼神中那点微妙的波澜。

可他们都太懂分寸,从未越雷池一步。

直到那天傍晚,李殿华从山上回来,推开门的一瞬间,一幕让他心头一颤。

李氏伏在桌前睡着了,李文安正轻手轻脚为她披上旧棉衣,眼神温柔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那一刻,李殿华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他明白了。



那晚,他独坐灯下,一宿未眠,第二天一早,他唤来李文安与李氏,开门见山道:“你们二人,既无他配,不如结为夫妇。”

话音落地,李氏的脸唰地红了,眼神慌乱地看向李文安,李文安则怔住片刻后笑了。

这场婚事,无人知晓,只在一个夜里,李殿华在厅堂中设了香案,点了三柱清香,念了几句天地礼仪,便算结成夫妇。

婚后,他们搬出了李家祖屋,自己在村西边荒地上搭了间草棚,屋小而陋,四面漏风,但却是他们的“新家”。



李氏继续纺线织布,鸡鸣即起,操持家务;李文安则白日劳作,夜里读书,日子虽苦,但两人同甘共苦,毫无怨言。

有一次,李文安重病在床,高烧不退,草药无用,李氏翻山越岭跑到二十里外求老医师,三天三夜未合眼,喂药喂水,终于将他从鬼门关拉回。

外人看这桩婚事,总觉得是“无奈的将就”,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那是最不动摇的选择。

草棚虽小,却抵得过世上万千屋宇,因为那里面住着两个彼此依靠、互为归处的灵魂。

也就是从那之后,李文安像突然开窍般,读书思路顺畅,再不似从前艰涩。



一儿子家喻户晓

道光十四年,江南贡院中考生如潮,李文安站在一间破旧的考棚前,身上仍穿着磨白的布衫,脚下的草鞋已几近脱线。

他早已不是那个毛头小子,三十有五的年纪,在众多少年才俊中分外显眼。

可他心里明白,此番若不中,家中再无余力支撑,妻子李氏织布织得手指裂口,孩子日夜啼哭,他再失败,便是全家的沉沦。

那天榜单揭晓,名字跃然纸上时,他双腿一软,几乎跪倒在地。



举人身份,是他寒窗十余年的第一道光,而那束光,很快照进了他的命运深处。

四年后,他在京中再战进士,终以优异之绩登榜,入仕刑部。

初为京官,他主理司狱案件,不畏权贵,凡遇富户贵胄涉案,皆一视同仁。

他不喜言语,却总是案卷批得最早、最细,每一次巡牢,他都自带干粮,自尝囚饭冷热,一日三回走遍号舍,日记本里密密麻麻,连囚犯咳嗽几次都记得清清楚楚。



可李文安最牵挂的,仍是远在家乡的草棚妻儿。

他的妻子,那位从山林中捡来的养女,从无人问津的“丑姑娘”,如今已成官眷,却依然每日亲手缝制小孩的肚兜,在灯下补衣,为丈夫煮一碗鸡丝粥,嘱咐仆人连夜送往邮车驿站。

他们育有八子二女,孩子们从小读书识礼,家风清正,兄弟之间礼让有序。

长子李瀚章温厚沉稳,次子李鸿章则与众不同,那孩子从小聪颖异常,三岁识字,五岁背诗,八岁便能作《出师表》。



李鸿章十五岁那年,更是以县试第一之名扬于庐州,二十一岁中举,二十八岁考中进士。

自此,他踏入朝堂,如鱼得水,才智谋略屡屡惊艳四座。

他主洋务、办军工、设海军、修铁路、创电报、创轮船招商局——晚清一半的现代化尝试,都烙上了他的名字。

当李鸿章功成名就,满朝官员争相与之结亲拜会,才有人回忆起他的出身——安徽一贫书生之家,其母,原是一个麻痕满面、命运坎坷的孤女。



一个“穷得娶不起”的男人,一个“丑得嫁不出”的女人,他们的结合曾被看作命运的笑话,却最终成为了历史的注脚。

因此,真正改变命运的,不是出身与容貌,而是内心深处不屈的力量,以及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情义。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善良不会被辜负,坚守终会开花。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理想MEGA的一场大火,会不会“烧了”李想的理想?

理想MEGA的一场大火,会不会“烧了”李想的理想?

车快评
2025-11-03 00:22:34
国家最新通知!全国大批医院,开始转型

国家最新通知!全国大批医院,开始转型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2025-10-31 11:58:53
官方已确认!75岁张艺谋,突传消息!

官方已确认!75岁张艺谋,突传消息!

好叫好伐
2025-11-01 18:19:38
逃不掉了!38万亿债务炸雷,美联储连夜急刹车,中国成最大赢家?

逃不掉了!38万亿债务炸雷,美联储连夜急刹车,中国成最大赢家?

花小猫的美食日常
2025-11-03 00:05:36
结婚2年,萧敬腾称婚姻“很恶心”,向太爆猛料:林有慧不简单

结婚2年,萧敬腾称婚姻“很恶心”,向太爆猛料:林有慧不简单

TVB的四小花
2025-10-31 03:30:59
撒切尔夫人,曾在回忆录中解释为何归还香港,她不是没考虑过战争

撒切尔夫人,曾在回忆录中解释为何归还香港,她不是没考虑过战争

文史达观
2024-10-24 06:45:03
220亿即将用尽?深铁对万科的借款加上了额度和增信要求

220亿即将用尽?深铁对万科的借款加上了额度和增信要求

观点机构
2025-11-03 00:30:14
出卖彭湃后,叛徒白鑫准备出国避风,周恩来亲自下令:必须处决

出卖彭湃后,叛徒白鑫准备出国避风,周恩来亲自下令:必须处决

历史八卦社
2025-11-02 23:20:39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张升民简历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张升民简历

上观新闻
2025-10-23 18:17:07
成毅新剧和罗云熙新剧各看6集,一部已弃剧,一部追上头了

成毅新剧和罗云熙新剧各看6集,一部已弃剧,一部追上头了

仙味少女心
2025-11-01 22:37:47
红军村最后一座大型煤矿,正式落入俄军之手

红军村最后一座大型煤矿,正式落入俄军之手

碳基生物关怀组织
2025-10-28 22:34:51
夏思凝这个腿真粗!

夏思凝这个腿真粗!

时分秒说
2025-10-28 10:51:40
杨振宁高规格的葬礼上,49岁翁帆的表现,让真爱具象化了

杨振宁高规格的葬礼上,49岁翁帆的表现,让真爱具象化了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01 15:26:18
保送陈芋汐冲金?全红婵退赛,原因找到,重回国家队或有结论了

保送陈芋汐冲金?全红婵退赛,原因找到,重回国家队或有结论了

乐聊球
2025-11-02 09:09:27
西甲:姆巴佩梅开二度,皇马4-0大胜,领先巴萨8分

西甲:姆巴佩梅开二度,皇马4-0大胜,领先巴萨8分

星耀国际足坛
2025-11-02 23:37:13
LPL最大笑话诞生!官方解说爆料:TES老总在现场,想要把打野换了

LPL最大笑话诞生!官方解说爆料:TES老总在现场,想要把打野换了

天下游戏吧
2025-11-02 19:52:55
痛心!遗体已找到!母亲最新发声

痛心!遗体已找到!母亲最新发声

南国今报
2025-11-02 16:24:00
研究发现:一项抗衰老的运动,每周2-3次,让你寿命延长5-7年岁!

研究发现:一项抗衰老的运动,每周2-3次,让你寿命延长5-7年岁!

增肌减脂
2025-09-30 13:31:50
有个比自己有钱的兄弟姐妹是啥体验?网友:大家只是有点血缘关系

有个比自己有钱的兄弟姐妹是啥体验?网友:大家只是有点血缘关系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03 00:15:03
41岁两届奥运冠军复出!曾是巴西女排第一美女,拥有众多粉丝

41岁两届奥运冠军复出!曾是巴西女排第一美女,拥有众多粉丝

金毛爱女排
2025-11-02 11:52:59
2025-11-03 01:31:00
兴趣知识 incentive-icons
兴趣知识
感谢关注 感谢喜欢
872文章数 1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和章泽天出席会议被抓拍 刘强东发文调侃称"没了自信"

头条要闻

和章泽天出席会议被抓拍 刘强东发文调侃称"没了自信"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亲子
房产
教育
本地
公开课

亲子要闻

Two Teen Geniuses Solve Rubik's Cube in Perfect Sy...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教育要闻

英国QS前百学校发Offer的态度!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