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业
发展动态分析
2025年上半年,我国人身险行业实现平稳发展。负债端,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7705亿元,保费较年初逐步企稳,在续期支撑、新单改善的影响下,同比增速有所提升。寿险保费增速提升、占比增加,健康险保费增速同比回落。银邮渠道实现快速增长,个人代理渠道占比下降。资产端,资产总额、资金运用余额实现两位数增长,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下滑。债券投资占比持续增加,股票和证券投资占比有所提升。监管层面,罚单罚款有所下降,市场秩序日益规范。展望未来,负债端,预计下半年新单保费有所承压,但价值率有望持续改善;银保渠道呈现分化态势,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资产端,预计权益资产配置比重或有所提高,高股息仍是险资权益配置重要方向。
一、2025年上半年
人身险业发展情况简析
(一)保费较年初逐步企稳,同比增速有所提升
2025年上半年,我国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7705亿元,同比增长5.4%,保费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从趋势来看,在续期保费强力支撑、新单保费有所改善的影响下,上半年保费增速逐月提升,较年初企稳迹象明显。
![]()
图1 2023-2025年人身险
公司累计保费收入及同比增速
(二)寿险保费增速提升占比增加,健康险保费增速同比回落
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实现寿险、健康险、意外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2876亿元、4614亿元和216亿元。从增速来看,寿险保费同比增速提升0.7个百分点至6.6%,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下降1.9个百分点至0.1%;意外险保费负增长态势有所收敛,降幅缩小5个百分点至-6.1%。从占比来看,受银行存款利率趋势性下行等因素影响,能够提供长期确定收益的寿险产品仍受消费者青睐,寿险保费占比持续提升1个百分点至82.6%;健康险保费占比有所下降,较去年同期降低0.8个百分点至16.7%;意外险保费占比仅为0.8%。
![]()
图2 2023-2025年上半年
人身险公司三大险种同比增速
![]()
图3 2023-2025年上半年
人身险公司三大险种占比
(三)银邮渠道实现快速增长,个人代理渠道占比下降
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各渠道保费增速实现“四升两降”,个人代理渠道、银邮代理、保险专业代理、保险经纪业务等四个渠道保费增速有所提升,公司直销和其他兼业代理渠道的保费增速出现回落。其中,个代渠道方面,行业正加速推进以浮动收益型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化转型,而浮动收益型产品销售逻辑较传统险更为复杂,导致代理人专业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代渠道的产能提升。上半年个代渠道实现保费13132亿元,同比增速放缓3.7个百分点至3.2%。银邮渠道方面,“报行合一”政策引导费率优化后,业务价值属性显著增强,头部险企积极向银邮渠道调整战略布局,加大资源投入,银邮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1695亿元,同比增长9.3%,较去年同期提升5.4个百分点,显著高于行业整体增速。经代渠道方面,随着渠道费用管控的规范,产品手续费大幅下行,保险专业代理和保险经纪渠道保费增速均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从占比来看,银邮和个代两大渠道占比接近九成,其他渠道占比相对较低。其中银邮渠道占比出现明显增长,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至42.2%;个代渠道占比下降幅度最大,降低1个百分点至47.4%。
![]()
表1 2025年上半年
人身险公司各渠道保费收入、增速及占比
(四)资产总额、资金运用余额实现两位数增长,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下滑
截至2025年6月底,保险业资产总额及资金运用余额规模持续增长,保险行业资产总额约39.2万亿元,同比增长16.1%;资金运用余额36.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4%。投资收益率方面,截至2025年6月底,受权益市场回暖的带动,保险行业财务投资收益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提高0.43个百分点至1.87%;长端利率阶段性上行导致FVTPL债券公允价值面临下跌压力,险企持有的存量债券价格回落,使得行业综合投资收益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降低0.88个百分点至2.57%。
![]()
图4 2023年6月-2025年6月
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
(五)债券投资占比持续增加,股票和证券投资占比有所提升
截至6月底,四类资产中债券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占比有所提升,其他两类资产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债券投资方面,在无风险利率下行且资本市场波动性增加的背景下,叠加一定的“资产荒”压力,险资为提升资产负债匹配度,巩固其投资收益基础,持续加大债券投资力度,截至6月底,债券投资占比提升3.6个百分点至50.9%。股票和证券投资方面,随着一系列利好险资入市的政策出台,低利率环境下行业对权益类资产投资的潜在需求进一步释放,股票和证券投资的配置占比有所增加,提升0.7个百分点至13.2%。另类投资等其他资产方面,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周期性调整等因素影响,优质非标资产供给有限,险资对于非标项目投资趋于审慎,另类投资等其他资产的投资规模进一步降低,同比降低3.8个百分点至26.6%。
(六)罚单罚款有所下降,市场秩序日益规范
2025年上半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系统针对保险机构共开出罚单1133张,较上年同期减少35.1%。其中涉及机构罚单共624张,较上年同期减少27.9%;涉及个人罚单770张,较上年同期减少34.4%。针对保险机构累计罚款超1.8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减少11.5%。其中机构罚款近1.5亿元,个人罚款超0.4亿元。从处罚事由来看,虚构业务套取费用、销售管理不规范、虚列费用、财务与业务数据不真实等依然是处罚重点。
整体看来,当前行业运行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资负联动持续加强,行业资产规模稳步增长,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稳定,风险总体可控。截至二季度末,纳入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人身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6.6%,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4.3%,均较上年末有所提升。
二、行业政策
2025年二季度,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政府部门重点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出台多份政策文件(详见附表),致力于推动人身险行业稳健发展。
(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方面,5月13日,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发挥科技保险支持创新的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推动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健全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文件的印发,将有利于推动保险行业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为行业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并为保险资金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和机会,扩大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普惠金融方面,6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金办发〔2025〕58号),构建了普惠金融整体框架体系,实现了政策逻辑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的跨越。文件重申了普惠保险在普惠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加强普惠保险体系建设,推进保险公司专业化体制机制建设,丰富普惠保险产品供给,提供优质普惠保险服务,强化普惠保险监管政策引领。文件的印发将有效破解长期以来普惠金融“重信贷轻保险”的结构性短板,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体系迈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促进普惠保险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4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金规〔2025〕14号),从制度上有针对性地治理万能险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产品、账户、资产负债、销售、监督五大维度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旨在规范万能险经营行为,推动人身保险行业回归保障本源。《通知》的发布契合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需求,加强了对万能险的系统性监管,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指导,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万能险市场秩序,为市场健康发展筑牢制度根基,促进万能险持续健康发展。
4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推动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金规〔2025〕13号),围绕个险渠道系统性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对行业长期关注的销售人员职业化转型、专业能力培养、组织架构优化、长效服务机制建设及客户服务导向等核心议题明确具体要求,并首次将“报行合一”监管逻辑延伸至个险领域。《通知》的印发有助于推动行业转变经营发展模式,强化保险销售人员管理,建立管理体系科学、利益分配公平、激励机制有效的营销体制,培养高素质保险销售人才队伍,更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促进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未来发展趋势
(一)外部环境
2025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迎难而上、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二季度经济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但仍实现了5%以上的增长,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预计下半年经济仍可以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但也将面对多重困难、多种压力。国际方面,地缘政治冲突日益加剧,美国单边关税政策对全球供应链的扰动不断加深,世界经济走势和经济政策取向都存在着负向的较大不确定性,将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冲击。国内方面,经济面临较大的结构性调整压力,微观主体活力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同时,居民收入预期不佳,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同比增长4.8%,创2023年一季度以来新低,其中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速均有所回落,居民消费潜力不足,国内需求及信心恢复仍然偏弱。
综上,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依然平稳运行,但面临的困难和考验增多,尤其是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仍有待改善,短期内或不利于保险产品需求进一步释放。
(二)趋势研判
一是下半年新单保费或有所承压,但价值率有望改善。一方面,近两年预定利率切换带来的业务高基数和客户资源消耗严重,将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下半年新单保费增速;另一方面,下半年的预定利率下调或导致产品吸引力有所下降,在居民消费支出日趋谨慎的背景下,后续市场开拓将面临一定困难。因此,综合判断下半年行业新单保费将有所承压。但预定利率下调或进一步压缩行业负债成本,有望降低行业资金成本率,加之“报行合一”深入实施,费差将得以优化,新单业务价值率有望改善。
二是银保渠道呈现分化态势,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显现。随着银保渠道费率竞争空间的压缩,银保业务价值贡献能力和战略价值大幅提升,头部险企持续加大对该渠道的布局力度,而中小险企在环境、资本、负债、投资等方面面临多重约束,优质客户与市场资源加速向头部险企聚拢,银保渠道呈现一定分化。未来,头部险企在品牌、增值服务、资本实力、风险抵御能力、队伍专业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更加凸显,在银保渠道的市场份额或将持续提升。
三是预计权益资产配置比重将有所提高,高股息仍是险资权益配置重要方向。在长端利率持续下行及资产荒的背景下,险资净投资收益率中枢下行,增配超长债虽是解决资产端改善久期差的重要路径,但长债利息接近负债成本水平,险资或将积极优化资产配置。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拉长险企考核周期,明确增配权益规模,预计偿付能力松绑下险资权益配置意愿增加,权益资产配置比重将有所提高。此外,预计险资会更加偏好配置高股息资产以降低权益配置对业绩波动的影响。
![]()
附表 2025年二季度
人身险行业核心监管政策汇总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