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的惠州小径湾。
海风裹着海鲜的咸鲜,本该是游客杨先生和家人享受假期的时刻。
可一顿海鲜餐过后,他拿着661元的账单,手都有些发颤,两盘菜,螃蟹和蛏子,竟比预想贵了好几倍。
更让他窝火的是,店家点菜时只说,先吃吧不贵,结账才亮天价,私下却退400元求删视频,转头又对外宣称明码标价有监控。
![]()
杨先生原本算得清楚,在软件上团了家海鲜店,想着“吃顿好的”,还能省点钱。
可到了店里,店员一句话浇了他冷水,团购过期了,只能单点。
尽管心生遗憾,但周边店更贵,来都来了的念头还让他坐了下来。
他追问单点价格,老板却绕着弯子,不贵,国庆人多,现在不坐一会儿就没位置了。
杨先生谨慎,只点了螃蟹,可老板笔锋一转,再来盘蛏子?
没等他点头,菜单上已经添了这道菜。他想先结账,又被拦住,等菜上齐再说。
菜端上来,卖相比平台照片差远了,盘子小,配菜也少。
等账单递过来,杨先生傻了眼,螃蟹2.4斤,188元/斤,蛏子3斤,68元/斤,再加6元茶位费,总共661元。
![]()
他拍了视频,镜头里的海鲜分量,怎么看都够不上账单上的斤两。
视频发到网上,店家的反应耐人寻味,公开说早告知价格和斤数,有监控可查,私下却拉了个三人群聊,退400元,把视频删了,别影响他们做生意。
尽管杨先生收了钱删了视频,可这一面强硬一面妥协的操作,反倒让更多人好奇,店家到底在藏什么?
顺着网友的扒皮,涉事餐厅的“真面目”慢慢露了出来。
在美团上,这家店的人均消费写着33元,不少好评里说性价比高,可翻到差评区,画风骤变。
有人说三个人吃了近千元,分量还不够,有人吐槽人均300元都打不住。
![]()
就连那6元茶位费,也被藏在小票最下方,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些细节,哪像是明码标价该有的样子?
有曾在海鲜店工作的网友直言,这种店就是抓着游客来都来了的心理,缺斤短两、以次充好是常规操作,这次被曝光,不过是刚好撞到了枪口上。
显然,杨先生遇到的661元账单,不是偶然的“失误”,而是店家长期套路的一次暴露。
“两菜661元”的话题一热,网上吵翻了天。
有开海鲜店的网友算了笔账,螃蟹按市场价120元/斤,蛏子20元/斤,这两盘菜成本撑死100元,店家这是含泪赚了500元啊!
![]()
还有惠州本地网友补充,我们这儿海鲜市场价,螃蟹也就80到120元/斤,蛏子12到20元/斤,这家店卖的是市场价的3到5倍,太黑了。
也有人替店家说话,国庆海鲜涨价正常,海边店成本高。
可这个说法,很快就被业内人士反驳。
专业人士称,现在水产行业早不是看天吃饭了,我国审定的水产新品种有306个,鲤鱼、鲫鱼良种覆盖率100%,供应很稳定。
优质优价没问题,但得让消费者知道优在哪、价多少。
退一万步来讲,时价是季节波动的合理价格,不是先吃后说的盲价,商家不能拿时价当遮羞布。
说到底,大家的共识很明确。
不是不能接受高价,是不能接受“被蒙在鼓里”的高价,店家若早把价格说清楚,哪会有后来的退款和争议?
![]()
其实,惠州这场“海鲜刺客”风波,只是旅游餐饮行业乱象的一个缩影。
在三亚,2024年就有游客遇到类似情况。
老板口口声声“海鲜不贵”,结果一条鱼结账时要800元,最后监管部门认定价格标签不醒目,才责令店家退钱。
在广州白云区,曾有顾客吃了顿11582元天价餐,涉事餐吧不仅退了1.1万元,还被责令停业整顿。
这些案例里,商家的套路几乎一样,先吃后报价、口头模糊价格、用热情催单掩盖陷阱。
![]()
可每一次的“退款和解”,都没真正解决问题,下一个游客,依旧可能掉进同样的坑。
对比广州天价餐的处理,停业整顿+全额退款,惠州这次退400元的处理,震慑力实在太弱。
有网友质疑,要是没网络曝光,杨先生这事是不是也会像去年一样,不了了之?
监管的滞后,让商家更有恃无恐,也让消费者没了底气。
面对层出不穷的“海鲜刺客”,消费者并非只能被动中招。其实只要记住3个步骤,就能守住自己的钱包
![]()
点菜前必问价。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经营者要标明商品的真实名称和价格,别信不贵、先吃再说的话术,让店家把每样海鲜的单价写在纸上,确认清楚再点。
称重时要盯着。
很多商家会用加冰、带水增重,称重时可以要求沥干水分,自己也可以用手机的重量功能,避免缺斤短两。
最后在结账时,也一定要核清账单。
拿到账单后,对照之前确认的单价和重量,看有没有额外添加的费用,有疑问当场提,别等结完账再后悔。
其实这些步骤都不复杂,正规海鲜店早就这么做了。
要是杨先生当初多留个心眼,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661元账单,更不会有自愿被坑的指责。
![]()
400元退款让杨先生删除了视频,但网友的讨论和行业的反思,不该就此停止。
惠州小径湾的海风还在吹,可游客心里的“慌”,不是一顿海鲜能抚平的,毕竟谁也不想在享受假期时,还要跟商家玩“价格猜猜猜”的游戏。
按理说,我国的水产行业早已走向规模化、优质化,本该让优质优价成为常态。
可偏偏有商家,用“先吃吧不贵”的话术,把透明消费抛在脑后。
风要大,心别慌,靠的不是事后的退款,而是每一次点菜时的价格透明,每一次监管的主动作为。
唯有如此,旅游消费的信任才不会被“海鲜刺客”击碎,海边的美味,才能真正成为假期里的好回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