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职场修行记》
推开总经理办公室的门时,我的手心还在冒汗。这是我接手项目经理的第三个月,团队里资历最老的张工又一次在客户面前承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小李,你得说说张工。"王总递给我一杯茶,"上次的教训还不够吗?"
我盯着茶杯里浮沉的叶片,想起三个月前那个狼狈的夜晚。当时为了纠正张工的技术错误,我在会议室据理力争了两个小时,最后证明我是对的。但项目延期了,张工对我怀恨在心,其他同事也觉得我太过较真。
"王总,这次就按张工说的办吧。"我听见自己平静的声音。
王总挑挑眉:"这不像你啊。上次你不是说,绝不能对客户撒谎?"
"猪能飞就飞吧。"我笑了笑,"重要的是项目能顺利推进。"
这个转变始于两个月前的团建活动。人力资源部请来的心理咨询师让我们玩了个游戏:每人分享一件最近困扰的事。当我滔滔不绝地诉说团队里的"愚蠢行为"时,咨询师轻轻打断:"你有没有发现,你在努力拯救所有人?"
那晚我失眠了。想起入职这五年,我就像个职场救火队员:帮同事改方案到凌晨,替下属背黑锅,甚至自费给团队买营养品。但升职加薪的从来不是我,反而落了个"爱表现"的名声。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周五的下午。新来的实习生小杨红着眼睛来找我,说她实在受不了张工的刁难。我本能地想教她如何应对,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你先说说,你自己怎么想的?"我递给她一杯温水。
半小时后,小杨自己找到了解决方案。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所谓的帮助,其实剥夺了她成长的机会。
上周的项目评审会上,张工又一次信口开河。我看着他在台上夸夸其谈,第一次没有站起来反驳。会议结束后,我单独找客户解释了技术风险,对方反而感谢我的坦诚。
更神奇的是,自从我不再急着"救火",团队反而运转得更顺畅了。负责设计的同事开始主动检查图纸,做资料的姑娘也不再总来找我确认细节。就像突然之间,大家都开始为自己的工作负责了。
昨天临下班时,小杨神秘兮兮地塞给我一张卡片:"李经理,谢谢你没有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我。"
卡片背面画着个撑伞的人,下面有行小字:"最好的保护,是允许别人经历风雨。"
今天我特意约了张工吃午饭。听他大谈"关系学"时,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如坐针毡,而是真正理解了这个老工程师的生存之道。临走时他突然说:"小李,你最近成熟了不少。"
回办公室的路上,我想起心理咨询师的话:"职场不是修道院,你也不是救世主。放下助人情结,是对他人最大的尊重。"
窗外,新来的实习生们正抱着材料匆匆走过。看着他们青涩的模样,我忽然理解了王总看我的眼神——那是一种允许试错的包容。
也许真正的成长,就是学会在适当的时候闭嘴,在关键的时刻出手。就像园丁终于明白,再着急也不能替种子发芽,能做的只是提供阳光雨露,然后静待花开。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同事需要时伸出援手,但不再大包大揽;仍然坚持专业底线,但学会了因势利导。这种转变让我意外收获了更多尊重,也终于体会到什么是"四两拨千斤"的职场智慧。
下班时,我在电梯里遇到王总。他看看我手里的瑜伽垫,笑了:"终于想通了?"
"想通了。"我也笑,"拯救世界太累,还是先拯救自己的发际线吧。"
电梯门映出我们的身影,一个从容,一个会意。这大概就是职场最好的状态: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