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需要有效的沟通载体,鸣乔【MQ-JXQX】校园气象站凭借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 的特点,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的 “科普桥梁”,让科学教育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校园气象站的观测数据是家校科普沟通的核心内容。北京某小学每天通过班级微信群推送校园气象站的数据及解读:“今日气温 18-25℃,湿度 65%,东南风 2m/s,适宜户外活动,建议穿薄外套。” 家长们根据提示为孩子准备衣物,同时也能和孩子讨论 “为什么今天风是东南风”,让科普融入日常。
亲子气象实践活动让家校互动更深入。上海某中学组织 “家庭气象观测” 活动,让学生带着从校园气象站学到的方法,和家长一起用家用温度计、湿度计记录家庭周边的气象数据,与校园气象站的数据对比分析。学生小李和爸爸发现:“家里阳台的湿度比校园操场高 8%,因为阳台有绿植。” 这种亲子互动,让科学探究变得温馨有趣。
![]()
校园气象站
家长开放日是展示校园气象站科普价值的重要窗口。广东某小学在家长开放日设立 “气象站体验区”,由学生教家长使用观测设备,讲解气象数据的意义。一位家长说:“以前觉得气象站很神秘,现在跟着孩子学,才知道这么多门道,以后能更好地陪孩子做科学实验了。”
校园气象站还能解决家长的 “教育困惑”。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的气象问题,如 “为什么会下雨”“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学校通过公众号推送 “校园气象站科普问答”,结合观测数据解释科学原理,家长可以直接用这些内容解答孩子的疑问,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性。
从日常数据推送到亲子实践,从家长体验到科普问答,校园气象站让家校共育更具内涵。它不仅是学校的观测平台,更是家庭的科普资源,让科学教育在家校互动中生根发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