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无贵贱,人心有高低;腕间存道义,谈笑品茶香。钟表茶馆,讲述表友自己的故事,我是老面。
腕表世界最真实的声音不是品牌的广告,媒体的宣传稿,或者带有主观色彩的测评;而是来自表友们发自内心的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
![]()
北极的凝望(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一文留言中,大山表友讲道:国内科技太快,商业追求也是尽快回收成本!因此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性价比还好。但是钟表的设计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琢磨,不是说没有工匠精神,是没有超过预计的时间让你去琢磨一款个性的或者大众都能接受的手表产品。
各类电子表的载体又多,比如手机、电子表、各种智能设备,计时功能在快速商业化下实际对腕表的市场已经是很大的冲击。并没有普遍化地认为谁都需要一款腕表。同时,各种欧美对腕表的过度奢侈化也是弊端之一。计时其实从人类出现就开始了。
接下来如果想国产腕表成气候,除非有第二套全球的国内标准。毕竟已经开始向外的扩张,这个趋势和国运和时机都有关。把握不住,可能又是长达百年的沉寂。不过这块并不属于民生经济多有关的方面。
老面:个人或小品牌如果用心,花时间去做一款各方面都不错的腕表,商业上成功的机会很小。国内能做到良性循环,又赢得口碑且受到瑞士制表业认可的,屈指可数。
![]()
老朋友闯关硬汉表友:其实我国资本以往也有过并购瑞士品牌的动作,某品牌(具体请看原留言)就是一个案例。问题是,并购后的运作并没能有太大起色,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老面: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总觉得国内的腕表设计水准不够稳定,很少有均衡的作品。缺乏高级腕表应该有的高级感和奢侈感,在细节处理上还不到位,比较粗糙。有藏家对我讲:对国内高端(价)制表,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兴趣,短期把完后就闲置了。
像瑞士高级制表,戴很多年甚至传代,都是非常经典耀眼的。在贵金属的运用上,还是缩手缩脚,不敢尝试。奢侈品的用料最重要,炫技不代表长久,贵金属的价值不会消退。
闯关硬汉表友:这一局面应该会逐步得到改观了,今年中国独立制表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出乎意料地精彩,一扫往年的颓势,但愿这能成为一个新趋势、新常态。
![]()
在雲一方表友普及了品牌知识:2012 年,西铁城集团宣布收购 La Joux Perret 的控股公司 Prothor,此次交易金额约为 6500 万瑞士法郎。Prothor 旗下除了 La Joux Perret,还包括零部件制造商 Protoc 和高端手表品牌 Arnold & Son。
![]()
腕表世界最真实的声音(十二)承表友的留言很客观:3千元的表应该多花点心思在外观上,机芯就通用机芯好了。国表先把外观和审美搞起来。
老面:是,这价位,不能既要又要。
爱好哈雷猎鹰机车挂包表友:同道理,提升到二手5万或者新表30万内。也是这句话。想毕业,想要真正六边形战士,估计只有二手200多万或者新表500万的独立制表高铂富斯才能看见“既要又要”。
![]()
钟表茶馆期待更多腕表世界的真实声音,如果您的意见想被更多表友看到,请留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