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庆历二年,科举考场里,一个二十岁的书生因为四字文章没考上,二十年后却让整个朝廷都震动了,他叫王安石,从小在读书做官的人家长大,看书总爱问这道理行得通吗,父亲带他跑遍南方的州县,他看见田里弯着腰的农人,听见衙门里催税的喊声,慢慢把书上写的圣贤话,和老百姓日子的苦,一点点连在了一起。
![]()
考场上那句“孺子其朋”本是古话,说君臣该齐心治国,可皇帝听出了别的意思——谁给个年轻小子胆子指手画脚的,宋仁宗一怒,把头名压到第四,连欧阳修都替他不平,王安石却像松了口气,他看明白了,这仁厚的君主,容不得半点越界。
![]()
二十年里他当过县令,修过水渠,写过万言书,可朝廷里那些老臣只当他是不懂事的年轻人,直到二十岁的宋神宗登基,才想起那封旧奏疏里的话,风俗要变,法度要改,王安石进宫时,看见皇帝眼里有和他一样的火。
![]()
新政一推行,青苗贷款就变了味,保甲编组成了硬派的差事,有人听说百姓说宁愿多交旧税也不碰官贷,气得把桌上文书全掀了,他想不通,明明写的都是实打实的法子,怎么一到下面就成了另一回事,朝堂上骂声越来越多,连当年提携他的欧阳修也出来劝,说他太急了。
![]()
最后连宋神宗也忍不住了,那年大旱,御史台把灾情和天象全归到变法头上,皇帝只好把他调出京城,多年后王安石在江宁的雨夜里回想这些,忽然觉得当年科场落榜反倒是一种幸运,要是真中了状元,说不定早被这烂透了的体制吞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