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小阳的电脑屏幕依然亮着。键盘上的WASD键已磨得发亮,游戏角色在虚拟战场中穿梭、射击、获胜,屏幕里不断跳出的"Victory"字样,成了他最近三个月最熟悉的画面。
![]()
这个本该坐在大学阶梯教室里的男孩,此刻却蜷缩在出租屋的电竞椅上。三个月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他不得不休学治疗。当同学们在实验室讨论课题时,他在医院输液;当朋友圈晒出校园活动的照片时,他在出租屋反复刷着手机里的旧照。这种被现实"暂停"的无力感,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胸口。
一、当现实按下暂停键
陈阳原本是计算机系的大二学生,成绩中等偏上,性格温和。转折发生在去年深秋,持续的高烧和关节疼痛让他不得不暂停学业。医生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期调养。回到家乡治疗的日子里,他看着高中同学陆续晒出考研资料、实习offer,而自己连下楼散步都要计算体力消耗。
"就像游戏里突然掉线,再登录时发现队友已经推掉了水晶。"陈阳这样形容自己的状态。他试过在出租屋看书学习,但注意力总被窗外的车流声打断;尝试过做兼职,却因体力不支半途而废。现实的挫败感像潮水般涌来,直到某天,他重新打开了尘封的游戏账号。
二、虚拟世界的"自我救赎"
最初只是消磨时间,但陈阳很快发现,游戏里的胜利能带来真实的成就感。当他在《CS:GO》中完成五杀时,当他在《英雄联盟》里带领团队翻盘时,那种掌控感让他暂时忘记了身体的虚弱。他开始研究战术、练习走位,甚至在直播平台开了个小房间,和天南地北的玩家交流。
"这里没有异样的眼光,不用解释为什么休学,不用强装坚强。"小阳说。游戏里的等级、段位、胜利次数,成了他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尺。他会在凌晨三点记录下当天的KDA数据,会在赢得比赛后对着屏幕握拳庆祝——这些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正向反馈,在虚拟世界里触手可及。
三、在两个世界间寻找平衡
但小阳也清楚,游戏不是逃避现实的出口。他开始设定每天的游戏时间,强迫自己在下午阳光最好的时候下楼散步。他加入了一个病友互助群,发现原来有很多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对抗生活的困境:有人通过写作梳理情绪,有人用绘画记录治疗过程,而他选择了游戏。
"游戏让我保持对生活的敏感。"陈阳说,"当我在虚拟世界里学会团队协作时,现实中的病友互助也变得更容易了。"他开始尝试用编程知识为互助群开发简单的记录工具,这种将游戏中的策略思维转化为现实帮助的过程,让他找到了新的价值感。
四、每个"孤勇者"都值得被看见
如今,小阳的病情已稳定,正在准备复学。他的游戏账号依然保持着高段位,但电脑旁多了几本专业书籍。他说自己不会再把游戏当作对抗现实的武器,而是看作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在那里,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希望。
这个时代,像小阳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少见。他们可能在现实中遭遇挫折,却选择在虚拟世界里积蓄力量。这不是堕落,而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就像游戏里的"复活点",现实中的困境终会过去,重要的是在等待重生的过程中,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出租屋时,陈阳关掉了游戏界面。他知道,真正的战场不在屏幕里,而在现实生活的每一个选择中。而那些在游戏里获得的勇气与智慧,终将成为他面对现实的最强装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