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7点,53岁的王大妈起床照镜子时,无意发现嘴角有个溃疡,一周都没好。本以为只是上火,没太在意。早餐时,她和老伴闲聊,说邻居老李最近总感冒,怎么药吃了没见好转。
正在聊天,女儿下楼提醒他们,最近社区里讲座提到——艾滋病已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高危人群,部分中老年人和年轻情侣正成为新的“高发群体”。王大妈半信半疑:年纪大了怎么还会和艾滋病扯上关系?
![]()
其实,不只是王大妈,很多人都以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甚至常以偏见看待。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信息更新不及时,某些人群的防范意识依旧薄弱。
中国疾控中心和多家权威医院联合数据显示,2010-2022年间,国内新报告的艾滋病例中,50岁以上人群占比从12%增至27%,年轻情侣感染率也以每年13.5%的速度递增。这不是恐吓,而是正在悄悄发生的现实。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即使感染,身体也早已发出信号,却因知识盲区被忽略。
所以,艾滋病到底偏爱哪“两大群体”?有哪些早期信号是“你容易忽视的1个细节”?
或许你还以为,艾滋病更多见于特定高危行为人群。其实,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后,以下两大群体风险飞速上升:
![]()
首先,是中老年群体。权威调查显示,受访的50岁以上病例中,82%的人感染渠道并非传统印象中的高危行为,而是因为伴侣更换频繁、健康观念滞后,以及对疾病认知不足。很多中老年人在退休后寻求情感寄托,但安全防范意识弱,加上缺乏科学健康教育,极易中招。数据甚至显示,2017-2022年,全国50岁以上艾滋新报告病例人数增长率高达116%。
第二,是未婚或刚步入同居阶段的年轻情侣。近年,一些年轻人因信息误区、侥幸心理及知识盲区,在没有采取充分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而青年群体又有自认为“身体棒”“我不会中招”的心理,导致自觉检测率低。2022年官方流调数据显示,18-25岁新发病例中,超四成因为未正确使用保护措施。
那为什么这两大群体更加危险?一方面是防范意识淡漠和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误解,如以为“年纪大了就没人感染”“彼此熟悉不必担心”。另一方面则是症状早期模糊,很多人验出已到中晚期。这不仅危害自身健康,也增加了传播风险。
![]()
你知道吗?艾滋病病毒(HIV)入侵身体后,很多早期信号其实已经出现,只是经常被误以为是普通小病。国内外流行病学资料统计,超过70%新病例曾经历这5个最常见的信号:
反复低热或不明原因持续高温艾滋病病毒会激发身体免疫系统反应,导致反复低烧,或持续体温37.5℃以上,即使吃退烧药只暂时好转又反复。
频繁口腔溃疡+难愈合超过60%的病毒感染者会出现长时间口腔溃疡难以愈合或反复发作,而且伴有口干、白色斑点等异常表现。这些症状常常被误解为“上火”,实则可能是免疫系统防御力下降导致。
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HIV患者在早期常见感冒、咳嗽难愈、腹泻反复,部分人甚至一年感冒超过5次,服药只能暂时缓解。
![]()
皮肤出现红疹、淋巴结肿大医生提醒,艾滋初期可产生不明原因的皮疹(如红点、紫斑,且无痒感)和颈部、腋下、腹股沟的淋巴结肿大,有的会持续2-4周。
持续性莫名消瘦、疲乏如果突然在半年内莫名明显消瘦(体重下降超过5公斤),且精力下降,总感觉无缘无故乏力,很可能是因为免疫系统已被破坏,无法正常吸收营养。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艾滋感染者都会一次性出现这些信号,但如有2种及以上,且持续两周以上,就该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和18-30岁的年轻情侣,更要提高警惕,“别等出事才后悔”。
弄清楚艾滋病的高危信号只是第一步,真正有效的“自救”还得靠积极应对。医生建议如下几招,可以大大降低风险:
![]()
主动检测——早发现才是真的安全无论是否属于高风险人群,只要身体频繁出现上述信号,或担心有过高危接触史,就应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CD4检测,早发现早干预,更有可能获得更好治疗效果。
规范医疗+科学咨询,不盲目恐慌一旦检测阳性,必须第一时间到当地权威医院进行全面评估、规范抗病毒治疗(ART)。现代医学证明,按时服药可令艾滋病转为慢性病管理,延长生存期且大幅减低传染率。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包括正确使用安全措施(如安全套)、避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尖锐物、严禁无保护的献血等。对于中老年和青年情侣尤其要讲究“健康知识共同进步”,定期健康宣教不可缺少。
![]()
关注心理健康,学会寻求帮助艾滋患者早期最常见的心理困扰是恐惧和自责。建议及时向家人、社工、专业心理医生请教,通过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维持积极心态,这对治疗效果极为关键。
健康科普提醒:艾滋病远比你想象的更近,更悄无声息。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3.《中国艾滋病病毒/艾滋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4.权威医学期刊 The Lancet HIV,20225.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临床诊疗路径专家共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