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莱芜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已获市政府批复。该规划是莱芜区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明确了至2035年的总体目标、空间格局、资源保护底线与城乡发展策略,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安全韧性,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发展现状与目标定位
规划立足莱芜区作为济南市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至2035年建成现代化、生态宜居、产业协同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发展目标包括提升城市功能、优化人口结构、增强区域辐射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空间战略与总体格局
实施“强核拓网、动能转换、全域高效能、城乡高品质”四大战略。构建“山水共生,多彩田园,主副辉映,智汇嬴城”的总体格局,依托大汶河流域生态本底,形成“一河六域”分区治理模式,强化中心城区与雪野副中心联动发展。
严守空间发展底线
全面落实“三线”管控要求。至2035年,耕地保护面积不低于68.3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6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25.5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167.14平方千米。同时锚固保泉、山体、洪涝、历史文化等安全控制线,筑牢发展安全屏障。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明确莱芜区为省级城市化地区,细化各镇街主体功能:苗山、寨里、杨庄为农产品主产区;高庄、雪野、牛泉等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凤城、张家洼、鹏泉等为核心城市化地区。配套财政、产业、环境等差异化政策,引导分类发展与精准治理。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划定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能源发展区六类一级分区。构建“一主一副、两团多点”的城镇空间结构,推动中心城区集聚创新功能,雪野发展生态文旅,高庄、羊里作为支撑组团,其他镇打造特色镇村风貌。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强化湿地保护与恢复,实施退耕还湿、封育保护。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城乡绿化与林网建设,划定森林生态修复区。开展泉域保育、河湖岸线修复,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推进工矿废弃地治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推动城镇格局优化
至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约114万,城镇化率70%。构建“中心城区-重点街道-一般街镇-中心村-一般村”五级体系,明确各城镇职能分工,推动产业特色化、设施均等化、风貌协调化,提升城乡综合承载力。
推进产业体系与空间指引
构建“4+3+3”现代产业体系:做强高端装备智造、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做大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三大特色产业;发展跨境电商、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支撑产业,推动产城融合与动能转换。
塑造魅力空间与城市风貌
构建“两心、四区”中心城区风貌系统,打造“两轴一廊”特色标志区。强化滨水、山前、主干道沿线风貌管控,塑造依山面水、公园融城的空间格局,突出历史文化与现代风貌融合,提升城市品质与辨识度。
完善支撑保障体系
构建“上蓄、中疏、下泄”的防洪排涝体系,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加强地质灾害防控。完善应急救援、避难场所与疏散通道布局,提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综合韧性。
![]()
![]()
![]()
![]()
![]()
![]()
![]()
![]()
![]()
![]()
![]()
![]()
![]()
扫码获取规划文件
来源:莱芜区城市规划协调服务中心
今日信息小程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