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罕见曝光歼35厂房细节,新出厂未刷漆歼35机身编号曝光细节引起广泛关注,解放军一直在“闷声发大财”,官宣入役30天,产量突破60,,远超F-35成世界第一?
![]()
国庆假期央视军事的报道里,沈飞厂房里一排没刷隐身涂层的绿色歼 35 特别扎眼,其中一架机身编号 “3557” 直接在军迷圈炸了锅。要知道半个月前福建舰弹射测试的歼 35 还是 3505、3506 号,更早的海军版测试机才到 3503,短短时间编号跳到 3557,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咱们军机的编号向来有规矩,“3500 系列” 明显是量产初始批次,3557 意味着至少造出了 57 架能实战的量产机,再算上批次之间可能的间隔,保守估计总产量早破 60 架了。
![]()
要说这歼 35 的官宣入役,其实是分了两步走的。空军版的歼 35A 早在 2024 年 11 月就正式官宣了,当时还去珠海航展亮了相,座舱里的大屏都大大方方展示过;海军版则是在 2025 年 9 月 3 号的大阅兵上才正式宣布接棒入列,刚好赶上福建舰海试的关键阶段。不过懂行的专家都清楚,解放军的军机 “官宣” 向来是 “慢半拍”,就像当年的歼 20,2016 年才对外说列装部队,实际上 2015 年就已经小批量服役了。照着这个规律算,歼 35 的真实服役时间可能比官宣早个半年到一年,所以说那个 “官宣 30 天产量突破 60 架” 的说法,并不是真的 30 天里造了 60 架,而是从实际开始服役算起,差不多一年时间里,量产型就攒下了这么大的规模。
![]()
单看编号就能把产量的门道摸个大概。早年间歼 35 的海军版测试机编号还是 3503,后来福建舰上用来弹射测试的 3505、3506,已经是实打实的量产舰载型了,现在厂房里出现的 3557,意味着至少有 57 架具备实战能力的量产机已经下线。懂军机的都知道,战机编号通常是按批次来的,一批少则 10 架,多则 12 架,3557 这个编号摆在这,再加上可能还有没公开的同批次战机,总产量超过 60 架是板上钉钉的事。
![]()
而且这还不是全部,沈飞现在已经有了 28 万平方米的新厂房,规模跟美国洛马造 F-35 的主工厂差不多,里面装的还是跟 F-35 同款的脉动生产线,飞机在不同工位之间定时移动,每个工位专门干固定的活,比以前 “飞机不动工人跑” 的老模式效率高好几倍,这产能基础可不是虚的。
![]()
跟歼 35 比起来,曾经的 “产量王者” F-35 现在明显有点 “力不从心” 了。过去 F-35 常年以年产能 110 到 130 架领跑全球,2023 年虽说造了 140 架,但美军自己只拿到 80 架,剩下 60 架还得分给北约和亚洲盟友。更关键的是,F-35 从开始量产到年产量突破 60 架,足足用了 3 年时间,要达到年百架的规模更是花了 5 年。可歼 35 呢?达到 60 架的量产规模只用了 F-35 三分之一的时间,这爬坡速度在隐形机里简直是前所未见。
![]()
更有意思的是,F-35 现在还被技术问题绊了腿,它的 “技术更新 3” 软件升级出了毛病,2023 年 7 月就暂停过交付,拖了快一年才恢复,2025 年美国国会更是直接砍了订单,原本计划买 68 架,结果 20 架暂时不让交付,就等着五角大楼解决问题。连日本三菱重工组装的 F-35A,2024 年一整年都没交付过一架,直到 2025 年才勉强交了 3 架给小松基地,反观沈飞这边,已经在准备把歼 16 的生产线转过来造歼 35 了,这一增一减的差距看得明明白白。
![]()
要说这产能为啥能这么猛,可不只是生产线先进那么简单。歼 35 本身是 “一机多型” 的设计,空军版的歼 35A 主打制空兼顾对面作战,舰载版能适配辽宁舰、山东舰的滑跃起飞,更能满足福建舰的电磁弹射需求,堪称 “全航母通用”。需求端更是拉满了,海军这边 3 艘航母加 1 艘在建的,光舰载机就需要 100 多架;空军那边要替换老旧的中型战机,跟歼 20 形成高低搭配,需求量得数百架起步;还有外贸订单,巴基斯坦已经敲定了 40 架,其他国家也在盯着。这么大的需求摆在那,再加上沈飞这些年连续两次扩建厂房,光新厂房就有 27 万平米,产能自然能快速爆发。
![]()
更值得说道的是,这可不是单一机型的 “单打独斗”。现在歼 20 的年产能早就突破百架了,等 2026、2027 年歼 35 的年产量冲到 100 架以上,中国一年造的隐形战机就能突破 200 架,这数字放人类航空史上都是头一回。要知道,美国现在也就 F-35 在量产,F-22 早就停产了,而中国是全球第二个能同时量产两款隐身战机的国家,歼 20 负责 “踹门” 夺制空权,歼 35 承担多任务打击,这种组合拳的实力可不是光看产量就能衡量的。
![]()
以前总说解放军 “闷声发大财”,这次央视主动把生产线细节曝光出来,其实就是底气足了。从 2012 年被叫做 “粽子机” 的 FC-31 原型机,到 2021 年正式 “转正” 叫歼 35,再到现在产能爆发,这十几年的迭代可不是白熬的。现在的歼 35,隐身性能、航电系统都被央视盖章是 “全球最强舰载机”,连美国媒体都承认它靠着后发优势,技术上已经优于 F-35。
![]()
说到底,歼 35 的产能爆发从来不是 “为了产量而产量”,而是中国航空工业从材料、工艺到供应链全面成熟的必然结果。以前造隐形机,大家都觉得得慢慢熬产能,可沈飞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技术底子扎实、生产线给力、需求明确,隐形机也能实现 “快速量产”。等未来几年产能完全释放,中国的海空隐身力量会彻底迎来质变,这可不是简单的 “数量第一”,而是实打实的 “实力领先”,毕竟能造得快、造得好、还能满足多场景需求,这才是真本事。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