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算是过完了,不少人好奇:这些卖不完的月饼,最后都去了哪儿?
![]()
其实商家早有一套成熟的处理办法。像永辉超市这类大型商超,节后头两天会集中低价出清,能卖多少算多少,实在卖不掉的就退回给厂家。
2020年,新华社一篇中秋节月饼浪费观察文章显示,“买太多、送不完、吃不掉”已经成了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消费过度、消化不良”问题待解。
事实上,根据新华社曾经的调查,行业人士透露,卖不出去的月饼去向一般有四种。
一是,大部分厂家会在保质期内打折销售或发给职工当福利;
二是有些厂家会卖给小店零售,也就是我们在街头小店看到的散卖月饼。
第三种,还有一些厂家会搞“二次利用”,把没过期的月饼回炉加工成其他糕点,比如把莲蓉、豆沙馅拆出来做点心,饼皮揉碎了混进新面团,这样一来损失就小多了。
第四种相对少见一点,有些商家会将剩余月饼,卖给相关企业做成动物饲料。部分饲料厂会将月饼加工处理后作为原料添加到动物饲料中。
“不能直接打碎喂猪。月饼油性大,猪直接吃的话会拉肚子,猪肉还会变膻。”据黑龙江某饲料厂工作人员介绍,其所在饲料厂会从食品厂收购过期月饼作为饲料原料,收购价约500元/吨,收购来的月饼经过深加工后,勾兑成动物饲料。
新浪微博上曾经有一项20万人参与的网络投票显示,除了低价抛售、发给员工、打碎卖给饲料厂,约有5万网友认为卖不掉的月饼“留到明年卖”。
![]()
但过了保质期的“陈年老饼”,真能“回炉重造”,在市场上再次售卖吗?那可就打错算盘了。
《食品安全法》早就明令禁止,过期食品必须染色、毁形后销毁,还得记录在案保存两年以上,想换包装重新卖更是违法。
为了管住这事,上海有月饼回收上报制度,北京甚至搞过“节令食品日报制度”,厂家每天得上报产量、销量和销毁量,监管部门还会搞“飞行检查”,根本没空子可钻。
对于消费者来说,以前不少人要么硬着头皮吃,要么直接扔掉,现在花样可多了。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将月饼作为早餐、零食,或二次加工成其他美食。
![]()
翻开社交平台,全是月饼的创意吃法,有人把月饼切成块拌沙拉,有人裹上蛋液煎着吃,甚至还有人拿来烧烤,说是咸甜口意外地搭。
也有网友表示,剩下的的月饼,可以送给高校食堂,他们总有办法。食堂大妈总能玩出新花样,什么青椒炒月饼、月饼味饮料,虽然让爱吃和不爱吃的人都沉默了,但确实把月饼“盘活”了。
![]()
据中新经纬的报道,还有些暖心的处理方式,比如上海的公益组织每年都搞“月饼零浪费大募集”,号召大家把吃不完的月饼捐出来,送给低保户、环卫工人这些有需要的人。既传递了善意,又让月饼的价值延续下去,比直接扔掉强太多。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月饼浪费的情况比以前好多了。
以前总有人为了面子买“天价月饼”,礼盒里混着茶叶、红酒,包装比月饼还贵,最后送不完、吃不掉,只能白白浪费。
好在现在四部门联合管控,多地都限制月饼过度包装,要求包装不超过三层,不能用贵金属材料,“天价月饼”基本没了生存空间,大家也更愿意买性价比高的实在月饼,自然就少了很多剩货。
![]()
中秋吃月饼图的是团圆的仪式感,但仪式感从来不等于浪费。从商家的合规处理,到普通人的创意利用,再到政策对过度包装的遏制,其实大家都在学会和“剩月饼”好好相处。
毕竟,真正的团圆心意,藏在分享的快乐里,而不是堆积的礼盒中。今年你家的剩月饼,是怎么处理的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