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瘫痪母亲、疯癫父亲,7岁身患重病,庞众望的人生起点是苦难深渊,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他最终却以744分逆袭清华,成为全国瞩目的高考状元。
他用行动,重新定义了“众望”,其深意远超励志,震撼人心,如今8年时间过去了,庞众望的人生怎样了呢?他这些年又经历了什么?
![]()
庞众望这个名字,仿佛从出生起就背负了一种沉甸甸的预言——众人的期望。如今,当人们再次提起他,标签已经从清华学子,变成了清华博士。
一个人的名字,竟真的可以贯穿他的一生,庞众望的故事,从来不是一个被动承受期待的励志模板,而是一场主动解构并重塑“众望”二字的漫长征途。
![]()
庞众望的家,在河北沧州吴桥县的庞庄村,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家徒四壁”。
这个家里,有一个因脊柱裂而双腿截肢、终日瘫痪在床的母亲,和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父亲,苦难,几乎是庞众望童年唯一的底色。
![]()
小时候,庞众望得去捡垃圾换点零钱,去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菜叶子果腹,七岁那年,命运又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他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个家,已经连一片瓦都快撑不住了。
可庞众望的母亲庞志芹,却是这个家里最亮的光,医生曾断言她活不过四十岁,她偏不信,用轮椅上的乐观与坚韧,硬生生地活了下来。
对于庞志芹而言,最大的慰藉,莫过于在床上静静听着儿子庞众望在另一头读书、写字的沙沙声,那声音,是她全部的希望。
为了给儿子凑够心脏病手术的钱,这位瘫痪的母亲,请人推着轮椅,一家家、一户户地敲开了乡亲们的门,她没有说太多话,但所有人都懂。
![]()
乡亲们你一百、我五十,硬是把庞众望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这份恩情,他记了一辈子。
所以,当后来央视的镜头对准他,问及这个“拿不出手”的家庭时,庞众望眼里全是光,没有一丝阴霾,在他看来,这个家从来都不需要遮掩,精神上的富足,远比物质的匮乏更重要。
![]()
庞众望的成长之路,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如果说家庭给了他内心的铠甲,那社会的善意,就是托举他高飞的温暖气流。
乡亲们的帮助不止一次,后来母亲因贫血住院,又是乡亲们,再次凑齐了四万块钱,帮这个家庭渡过了又一个难关,这些来自土地的、最质朴的善意,在他心里埋下了责任的种子。
![]()
![]()
2017年,庞众望以684分的理科成绩,再加上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给予的最高60分加分,被这所顶尖学府录取,当时,清华的校长亲自把录取通知书送到了他那个简陋的家中。
一夜之间,这个阳光乐观的少年火遍全网,各种报道铺天盖地。
![]()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各界的捐款意向,可庞众望都一一拒绝了,他的理由很简单:我有能力赚钱养活自己和妈妈,希望大家把善款留给比我更需要的人。
庞众望开始打零工、做家教,生活节俭,却会把省下来的钱给母亲买营养品,他不是在清高,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珍惜和传递这份善意。
![]()
庞众望把这份社会的“众望”,从一份被动的受助,转化成了一种主动回馈的责任。
在清华期间,他利用周末组织起线上科普小组,专门为农村的孩子们讲解科学知识,就像当年别人为他点亮一盏灯一样,他也想成为那个点灯的人。
![]()
刚进清华的时候,庞众望是拘谨的,身边的同学大多家境优渥、多才多艺,而他的名字“众望”仿佛时刻在提醒他,背后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他,他害怕辜负任何一份期待。
是师长的关怀和同学的友善,慢慢融化了他内心的壁垒,老师的开导,室友们的热情,让他渐渐打开了自己。
庞众望开始主动去竞选班级的团支书、生活委员,在一次次的尝试与服务中,那种源于出身的心理落差,逐渐被自信所取代。
他把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全都用在了学术上,为了啃下一本专业书,他可以废寝忘食,为了解决一个科研难题,他在笔记本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公式推导。
![]()
本科期间,庞众望就发表了多篇SCI论文,还获得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这种拼命,早已不是为了满足谁的期望,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热爱与驱动。
庞众望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且无比坚定,他曾公开表示:“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科研报国”,这句话,是他对自我期望的最终定义,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到更宏大的时代洪流之中。
![]()
庞众望甚至数年如一日地坚持晨跑,因为他深知,身体才是实现一切理想的本钱,从“不负众望”到“定义众望”,庞众望在清华园里,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次蜕变。
博士毕业后,庞众望做了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选择,他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了家乡吴桥县,他想回来,为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做点什么。
![]()
这不是简单的衣锦还乡,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价值回归,吴桥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庞众望被正式聘为吴桥县的“智库专家”和“文旅形象大使”。
这不是挂名的虚职,庞众望立刻就投入了进去,深入研究吴桥的杂技历史与文化传承。
![]()
庞众望把自己在清华学到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变成了一份份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他想做的,是将个人成就与地域发展深度捆绑,实现人才与故乡的双向奔赴。
当庞众望再次回到母校吴桥中学时,学弟学妹们像追星一样将他团团围住,索要签名和合影。
![]()
那一刻,他不再仅仅是庞众望,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力量,他证明了,从贫瘠土地里走出去的孩子,也能带着满身的光,回来照亮故乡的路。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回看庞众望的故事,从那个被苦难包裹的少年,到被善意托举的学子,再到定义自身使命的博士,最后成为反哺故乡的专家。
![]()
他所面对的,是来自家庭、社会、自我和故乡的四重“众望”,他没有被任何一种期望所压垮,而是将它们全部吸收、内化,转变成了前进的燃料。
最终,他自己,就活成了新的“众望”,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战胜苦难,而是与苦难和解后,依然能把笑容交给阳光,并用自己的光去照亮更多的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