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2025“农民丰收节 金山嘉年华”在朱泾镇花开海上生态园落下帷幕。金秋时节的金山,不仅稻穗低垂丰收忙,还有秋日花海引客来,这幅多彩画卷早已超越“多收了三五斗”的传统丰收图景,随着土地经营模式的革新,多元化增收渠道正让金山农民的“丰收”更有分量、更有温度。
![]()
这场丰收的序幕,始于朱泾镇待泾村的一次大胆尝试。2020年,朱泾镇待泾村99宗、共计113.02亩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股上海花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例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经营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这99宗土地办理“农转用”后,没有通过国家征收,而是由村集体将40年使用权直接作价入股。这一举措将农村闲置荒废的集体土地发挥出最大效益,让失地农民有了更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切实过上了“户有余钱”的好日子。
![]()
五年间,这片曾经的“碎片化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之前,待泾村还是典型的“纯农业村”,村内土地多为点状用地,分散在村内多个自然组,多为闲置状态,村貌陈旧、产业单一,是鲜少被游客知晓的“无名村落”。
而“土地入股”如春风化雨,为碎片化土地播下“金种子”,成功打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瓶颈。五年来,朱泾镇待泾村花开海上生态园每年的接待游客量节节攀升,也同步带领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租金+股金+薪金+现金+保障金”的“五金”增收之路,眼下,“五金”农民户均年收入较5年前增长了124%。
![]()
秀泾4组的村民彭阿姨,就是“五金”增收模式的直接受益者。今年70多岁的她,是首批签约衡山精品民宿项目的村户。“以前老房子漏雨又破旧,想修又没精力。签约后,房子整体翻新,和酒店一样干净亮堂!”彭阿姨笑脸盈盈地说:“我和老伴都退休了,空闲的时候就到生态园做兼职,一个月能挣2000元。再加上一层楼的租金,土地流转金,门票、停车费的分红,一年也能到手近80000元。”
村民的“钱袋子”鼓了,村集体的“家底”也厚了。113亩地集体建设用地入股之后,村集体也有了长期收益,一年分红收入大约有200万元(股金),此外还有农用地流转费(租金)、停车场的停车费收益、门票收入的10%分红(股金)等,这些收益,除了投入于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给村民增加一笔“分红”收入。
![]()
“集体有了稳定收入之后,我们能更好地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增加老百姓的福利水平。并且项目建成后,酒店、民宿、文创商店等都陆续开始运营,这片区域会增加更多不同层次的就业岗位,老百姓在家门口不仅能实现‘能就业’,还能实现‘就好业’。”待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雷辉说起对未来的展望喜上眉梢。
从闲置荒地到“网红”生态园,从单一农业到多元产业,从村民“靠天吃饭”到“五金增收”,待泾村的蜕变,正是金山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记者:倪晏清
编辑:杨丽
责编:杨丽、何小燕
审核:陈建军、林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