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语出惊人:“要是中国愿意,菲律宾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省!”此言一出,即便在菲律宾国内也引发了轩然大波,不少人骂他昏聩愚蠢。那么,他当时为何会抛出如此惊人之语?难道他真的打心底里希望菲律宾并入中国吗?
![]()
2018年的菲律宾政坛,犹如一锅煮沸的浓汤,翻滚着各种复杂的声音与情绪。而杜特尔特的一句话,恰似一颗投入沸汤的重石,瞬间让整个国家炸开了锅。在一次华人聚会上,他看似漫不经心地抛出那句“要是中国愿意,菲律宾就成它一个省吧”。
这话乍一听,像是朋友间插科打诨的玩笑,可一经传播,国内反对派瞬间如被踩了尾巴的猫,跳将起来,骂他脑子糊涂、卖国求荣。这番言论看似荒诞不经,但若结合杜特尔特一贯的执政风格,又似乎隐隐透着几分道理。自他上台后,便坚定不移地推行亲中路线,在南海问题上,将从前的激烈对抗转变为柔和的“和稀泥”策略,其背后,显然是想从中国这里获取实实在在的利益。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杜特尔特上任之前。那时,阿基诺三世掌控着菲律宾的政局。南海仲裁案的“胜利”,让菲律宾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在道义上占了上风。仗着有美国在背后撑腰,菲律宾在黄岩岛、仁爱礁等地与中国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然而,现实却给了它沉重的一击。渔民出海捕鱼,整日提心吊胆,生怕遭遇不测;经济上,也并未因这种对抗姿态而获得多大起色。基础设施更是一塌糊涂,马尼拉的交通拥堵不堪,车辆如蜗牛般缓缓挪动;农村的灌溉系统仿佛还停留在古老的年代,陈旧而落后。
![]()
2016年,杜特尔特当选总统,他高喊着“建桥修路,搞活经济”的响亮口号走马上任。他敏锐地察觉到,美国那套所谓的盟友关系,根本无法为菲律宾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而中国却手握“钱袋子”,能提供一揽子的基建项目。他首次访华,便签下了高达240亿美元的协议,铁路、桥梁、港口等项目,无一不是菲律宾亟待发展的关键领域。
杜特尔特出身达沃市长,行事风格雷厉风行,在外交场合却常常不按常理出牌,喜欢直来直去。2016年10月访华后,他竟公开骂奥巴马是“人渣”,随后宣布与美国“分手”,转而紧紧抱住中国的大腿。
这其中的缘由其实很简单,当时的菲律宾穷困潦倒,债务堆积如山,失业率居高不下。而中国承诺提供低息贷款,且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菲律宾可以用这些资金修路建厂,效果立竿见影。
2017年,中国的资金如汩汩清泉,注入棉兰老岛的农业项目,灌溉设备安装完毕后,稻田产量如火箭般蹭蹭上涨。在贸易方面,菲律宾的香蕉、菠萝大量出口到中国,换回了手机、机械等商品,失业率也随之略有下降。杜特尔特自己也坦言,中国有钱,与中国合作能让菲律宾民众少挨些饿。
![]()
然而,杜特尔特推行的亲中路线,在国内引发了强烈的反弹。反对派天天高呼,指责他出卖了国家主权,在南海问题上做出让步,让菲律宾丢了面子。民众当中,也有不少人觉得难以接受。
时间来到2018年2月19日,一场华人商业俱乐部的周年活动正在低调举行。杜特尔特现身此次活动,本意是想露个脸,拉拉投资。现场聚集了不少华人企业家,杜特尔特上台后,先是不动声色地重申了菲律宾在南海的主权,以免被人指责软弱。
随后,话题一转,他开始对中国大加赞扬,末了,竟抛出了那句惊世骇俗的话:“如果你们愿意,就把我们变一个省,像福建那样,中华人民共和国菲律宾省”。其实,这并非他首次如此“口无遮拦”,之前访华时,他也说过类似带有调侃意味的话,逗得中方领导开怀大笑。总统府事后赶忙澄清,称这不过是闲聊时的玩笑话,目的是活跃气氛,打动在场的华人听众。毕竟,菲律宾的华人社区财力雄厚、势力强大,在纺织、房地产等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杜特尔特此举,是想多拉些侨资,缓和南海谈判的紧张气氛,顺便为克拉克机场的扩建项目扫除障碍。由此可见,他这番话并非真心希望菲律宾并入中国,而是一种外交手段,通过夸张的表述,换来实实在在的投资。北京方面也并未将此话当真,继续追加对菲律宾的投资,卡拉巴松工业园很快便开工建设。
![]()
可国内对此的反应却如火山爆发一般激烈。反对派议员在国会里暴跳如雷,媒体头条纷纷刷屏,《每日询问者报》更是直言不讳地称其愚蠢至极。街头抗议标语如雪花般满天飞舞,人们骂他媚中卖国。杜特尔特回应时,依旧是那副满不在乎的腔调: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对抗,根本赢不了,中国在岛礁上搞建设,是为了防范美国,并非针对菲律宾。他心里清楚,菲律宾军力薄弱,依靠美国根本指望不上,而在经济方面,中国却是菲律宾的救星。
话说回来,他这番话真的就如此愚蠢吗?对于身处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而言,左右逢源本就是常态。杜特尔特并非第一个采取这种策略的人,东盟不少国家都曾在亲美时获取援助,在亲中时捞取项目。只是他这直来直去的风格,容易让人觉得他毫无底线。反对派紧紧抓住这一点不放,半年后南海仲裁周年之际,街头还挂着“菲律宾,中国省”的横幅,以此讽刺他。
那么,杜特尔特真的愿意让菲律宾归入中国吗?答案多半是否定的。杜特尔特骨子里是个民族主义者,在他担任达沃市长期间,便以铁腕手段治理城市,禁毒战争打得血雨腥风,从未有过出卖国家主权的念头。他这人喜欢吹牛,演讲时常常加入一些荤段子,以此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访华时他说“如果中国是女人,我会追她”,也是同样的套路。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获取经济实惠。从2016年到2022年,中国在菲律宾的投资超过170亿美元,涵盖了基建、农业、贸易等各个领域。在此期间,菲律宾的经济增速一度达到6.7%,失业率也有所缓解。杜特尔特卸任前,还推动军队前往中国接受训练,他此举并非为了抗衡美国,而是想让军队学习一些先进技术。
![]()
然而,杜特尔特卸任后,菲律宾的外交风向发生了转变。2022年,小马科斯上台,外交政策又摇摆回亲美路线。2023年,美菲协议开放四处军事基地,其中巴丹群岛的基地直接对着南海,大有针锋相对之势。巡逻船数量增多,菲律宾海军与美国军舰并肩航行,监视中国渔船。在经济方面,美国加大了对菲律宾的援助力度,但南海摩擦也随之升级,渔民的生计变得更加艰难。
而杜特尔特呢?2025年3月,他在家中被捕,随后被移交海牙,这是他当年禁毒战留下的后遗症。菲律宾这种摇摆不定的外交态度,活脱脱就是一个“两面派”,亲中时为了捞取经济利益,亲美时则是为了寻求安全保障。可结果如何呢?在大国之间的拉锯战中,小国往往成为牺牲品。杜特尔特那句看似荒诞的玩笑话,如今看来格外讽刺,当年他靠这句话换来了投资,如今却换来了更多的摩擦。
总体而言,杜特尔特那句“中国一省”的言论,虽然听起来荒诞不经,但实际上却十分接地气。对于身处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而言,用夸张的言辞换取实际利益,总比一味地硬扛要明智得多。反对派骂他愚蠢,可他们能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历史早已证明,他们并没有。菲律宾从西班牙殖民统治到美国殖民统治,再到最终独立,其外交政策始终在各种力量之间寻求平衡。杜特尔特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进程,通过亲中政策捞取了一笔利益,至于后续的问题,就只能留给后人去处理了。
![]()
如今,南海局势波涛汹涌,菲律宾的渔船数量减少,经济增速放缓,这些教训就摆在眼前。在大国博弈的舞台上,小国还是应该聪明一些,学会务实,不要总是空喊口号。杜特尔特这个人,虽然嘴上爱说些惊人之语,但内心却十分实在。菲律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欠了他一份人情,但同时也必须牢记,国家主权这条底线绝不能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