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木白
祝朋友们中秋快乐,祝所有看到文字的陌生人中秋快乐
1 )
山上的父子
出门在外,随笔一直没写,因为写随笔需要很好的心境,而在外是没有那种内里的静谧支撑着自己写下去的。回来后,周围都是书籍的缘故,加上熟悉的木质书桌相伴,打开电脑的瞬间,心也就静下来了。
应该在哪里写?
中秋,山上的那对父子吧。昨天在白鹿书院等他们几个,因为停车场人满为患便将车顺着山间小路开到半山腰。和我一样将车开到半山腰的也有十几辆车。
无聊下车看对面山的峭壁,听风吹动树木细微的声音,一对父子的对话也出现在耳朵里。
大意是儿子烟瘾大,抽了一支烟,很小心的叫烟蒂碾灭扔在了路旁,父亲看到后呵斥了几句,说你这样仍在路边,山上,起火了,你就麻烦了。儿子反驳说,没看到我已经来回碾灭了很多次,我这点数还是有的。
父亲叹息一声说,不说你乱丢东西是个毛病,万一山上着火了,即便不是你的烟蒂引燃的,来调查看到你的烟蒂,那么你也是有口说不清的。
儿子嘴里说着,怎么会,怎么会,但已经弯腰将烟蒂捡起来。
而后父子沉默。父亲五十多岁,儿子三十岁左右。
在太阳下,父亲依靠在车的尾部,儿子支棱着身体看山下穿梭的车辆,须臾,儿子说一句,爸,咱们要不要下去到路口等,妈和小妹应该要在里面出来了。父亲点头,儿子上车发动,父子缓缓离开。
这个小小的人间插曲,父子对话的背后该是一个万千平凡家庭中的一个,国庆的期间,中秋的月圆,一家人的相聚,家里女性成员去书院打卡拍照,男性成员等待相伴。
2 )
饭馆的一家人
饭馆是古色古香的那种,在小城里算是高端。几次经过扶梯右手边的那个包间,可以看到正对门落座的两位老人,围绕在大大圆桌周围的该是他们的三个子女家庭。
靠左的是家里的大哥,穿着体面,边上坐着他的妻子和一个十多岁的儿子。靠右的是年轻一点,但穿着没有大哥那般气场的二弟,身边是他年轻的妻子,以及一双会在饭馆楼梯爬动的女儿,最靠近门的是小女儿,独自抱着一岁多的幼儿,尽管饭馆的空调开得很大,冷气嗖嗖,但或许是幼儿老是抱着的缘故,小女儿的额头满是汗水。
父母坐在那里,母亲时而会挤出点笑容,亲切的看着那些孙辈,老父亲坐在那则显得局促。
一桌子的菜,团圆的日子,他们吃得很少。
我下楼到门口接一个电话,巧合的是小女儿也在那里打电话,对着电话她说,下一次再不回来了,吵得很,老大老二那点破事,吵得很。没事的,晚上我就回去了,晚上老二回,跟他的车到天河你去接我。
一家人回来陪伴父母团聚,在中秋的前一天在外面还算高端的饭馆吃一顿饭,因为兄弟的不和睦,这个节日其实跨越千里返回,对父母的伤害很大。
很多年前的除夕夜,深夜的一点,接到阿慧的电话说,要不你送我回一趟家吧,我开车到她家楼下,她上车,从市区到小镇短短几十里路,中途出了看路边才燃尽的鞭炮和烟花,一辆车一个人影都没有。这几十里路我开了十几分钟,中途我俩一句话没说。
下车的时候阿慧和我说,你回去慢一点。
阿慧早年恋爱,男友是宿迁的,父亲印象不好,而且用尽手段,男友被恐吓走了不再联系,自此两年阿慧春节不会回家。
看着阿慧下车,我叮嘱一声说,既然回了,就和和气气,切记不要在这种节日和父母拌嘴,团聚是最重要的。讲到这,我停顿一下,忍不住还是说了一句,你爸也是没恶意的。
一晃过去了那么多年,现在大洋彼岸的阿慧也早已经断了联系,打下上面这串文字的时候,那晚的除夕夜,时隔十年多的孤寂感再次袭来,内里是那种被孤独包裹的空阔。
3 )
小城的中秋
某年一个人到北方的小城,很莫名的搭火车到了那座小城,火车站外又是汽车站。我背着包向外走,但因为没有目的地的缘故就索性坐在台阶上思考,看那些在车站外走出的人们,有的喜笑颜开,有的面无表情,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牵着幼小的孙子在大巴车下来。
奶奶肩上搭着农村里常用的背包,手里拎着大大的袋子,背肩包的那只手紧紧牵着幼孙。
孩子或是第一次出远门,抑或是农村到小城,毕竟是城,干净的眼睛里充满好奇,虎头虎脑四处张望。奶奶带着幼孙到一家杂食店门口,见到行人便问询说,以前这里不是有公交车的,现在公交车去哪里了。行人指了指,说公交站搬到红绿灯对面了,你要过红绿灯右转就看到了。
奶奶道谢。看幼孙大眼睛紧紧盯着杂食铺玻璃柜内的烤肠。眼睛不带动一下的。奶奶犹豫一二,在包里掏,然后掏出来一把碎钱,一元两元的那种,但掏出来又在幼孙眼含期待下塞回兜里,叹息一声说,钱还不知道够不够坐车的,到你爸爸那就有了。。。
幼孙的眼神瞬间暗淡。老远看了下,心里有一种想要给那个孩子买烤肠的冲动,但那个时候腼腆的我终归是没有站起来,那个时候我的年龄也不过十五岁。兜里的钞票也不过够买几个面包而已。
那个夜晚在小城的广场,有老人拿毛笔沾着水在广场平坦的岩石上写毛笔字,周围很多看客,那时的广场还不独属于老年人,在广场上的排列一起的是形形色色各种年龄的人在跳舞,夜色渐渐落下的时候,我拿出包里才在商店买的面包在广场的连椅上独自吃起来,内里思考者下一步要去哪里。。。。
4 )
轮渡
在十几岁的年龄写过一首三行诗,
“我站在渡口
望着远去的车
轮渡拉响了鸣笛”
在那个懵懂青涩的年龄,内里有着的是离别,孤独。
喜欢《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里的那一句:“你真正修理的,其实是你自己。”
或是人间很快,处处是离别,也所以,中秋的今日,珍惜那些值得珍惜的,相聚那些值得相聚的,嗯,大抵是这样,最后再次祝朋友们中秋快乐,顺遂。
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