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仅仅看GDP数据意义不大。
九月、十月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主要是为了托住年度内5%的GDP增速目标,财政很有钱吗?其实债务也已经不低了。
用北大姚洋的话来说:
“我觉得的确是到了化债的时候,你再不化,地方政府都没法运转了”。
![]()
这就有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地方政府为什么会缺钱,中国的GDP一直欣欣向荣,怎么收取了绝大头收益的财政会差钱?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化债?
说清楚第一个问题不难,因为你的GDP增长不是依靠内生力,不是市场有效需求。大量的国力用于扩张,没有用于提高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机制,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大比例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起了消费不足,从而也引起了同卷,企业在做低价竞争,最终会影响财政的收入,特别是房地产,土地出让金点了地方财政50%的收入,老百姓缺钱,房子卖不出去,财政也会亚力山大。
![]()
要说清楚第二个问题很难?因为看不清化债的大背景,我们依靠什么化债?
现在所能做的是发行国债务,越发越多,越发越长,超长期特别国债只是长债化短债,这当然是必要的,要让地方财政先正常运转,否则一切问题都无从谈起。但是,债务叠加,是在把风险的时间窗口向后移动。
![]()
怎么办?
姚洋的方案是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打包出卖地方政府的优质资产,或资产证券化让全社会去消化。
这个方案多半无效,因为整体经济不好,营商环境连一个长期拖欠款解决不了,聪明资本是不会进来的。
![]()
更头疼的是地方财政是不是能够停止继续加大的债务?
这也是姚洋的焦虑:“给地方政府开了前门,它可以借债了,后门一定要堵上,你不堵这玩意就没法玩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