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埠于1898年的秦皇岛港,作为“北煤南运”“西煤东出”的国家能源大动脉重要枢纽,昔日传统的煤炭码头,如今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蝶变,成为全国首家“五星级绿色港区”!这座百年大港如何因绿而美、向绿而兴?《行走渤海湾》今天带您探究秦皇岛港的转型密码。
![]()
源头锁“尘”守护蓝天
在秦港股份六公司集控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卸车操作工人正指挥定位车,将一列大秦铁路运来的煤炭专列引入卸车机房。本以为会烟尘弥漫,现场却异常清洁。煤尘去哪儿了?奥秘在于“五步抑尘法”。
![]()
预洒水: 易起尘煤炭进翻车机房前先“洗澡”。
干雾抑尘: 翻车作业全程干雾“笼罩”,锁住煤尘。
底层补水: 对含水率低的煤炭再次“补水润喉”。
添加抑尘剂: 降低起尘率,效果更持久。
空车冲洗: 翻卸完毕,空车也要“洗刷刷”。
成效斐然!2025年,秦皇岛港PM2.5和PM10均值分别达到每立方米19微克和53微克,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
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卫生环保部高级经理王帅指着23米高、近9000米长的防尘网说,这是给煤尘布下的“天罗地网”。“我们率先在北方港口应用了翻车机干雾抑尘、堆场喷枪保温伴热、水缆双循环上水、水箱循环防冻、水箱自动上水、大机雾炮防冻等技术。”王帅说,微雾、雾炮、喷淋等四季运转的湿式除尘系统,让港口实现了“翻、堆、取、装”全环节、全时段的抑尘覆盖。
![]()
污水零入海“废水”变“美景”
港区里,治水和治尘同样重要。除了配备污水处理厂外,如何解决降雨与煤混合形成的煤水入海污染难题,也是一大挑战。为了“不让一滴污水入海”,2018年起,港区就封堵了所有排海口。
![]()
漫步东港区堆场,一片荷花池引人驻足,偶有水鸟掠过。别以为这是景观池,它其实是储水沉淀池!它拥有最高21.8万立方米的储水能力,专门收集暴雨积水,处理后的清水用于除尘和绿化浇灌。
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秦皇岛港实现了含尘水100%回收利用,近岸海水水质连续多年稳定在Ⅰ类标准。
清洁动力 “陆海港”能源换血
绿色转型还体现在能源体系上。港口从“陆、海、港”三维发力引领能源革命。
![]()
国内首台退役机车再造秦皇岛港新能源1号机车,可牵引6000吨,年可减少碳排放502吨
陆上,推广新能源港内作业车辆。完成国内首台退役内燃机车电动化改造;购置4台纯电动机车;秦皇岛东港区新能源港作流机占比达到57%。
海上,建造投用了环渤海首艘混动拖轮。
![]()
港区,推广光伏等清洁能源。正在建设9.85M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已建成投用容量6.688MWh的智慧储能系统;不断扩大绿电采购比例;所有专业化煤炭泊位实现高、低压岸电全覆盖,靠港船舶岸电应接尽接,绿电采购使用占比逐年递增,由2022年的8%涨至2024年的80%。
港城共融 工业港变“美丽海湾”
绿色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河北港口集团创新“港城融合”发展新模式,把港口发展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24年,秦皇岛港湾区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海湾。绿色港区消除了工业港口与城市的界限,优美的环境为市民、游客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市民蔡女士说:“港口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优美惬意的亲海环境,还让咱们城市发展更有活力,更提升了我们市民的幸福感。”
![]()
从煤尘飞扬到碧海蓝天,从能源枢纽到生态港湾。秦皇岛港用创新技术织就绿色防护网,以零污排放守护渤海湾蓝。这座跨越三个世纪的港口,正以“五星级绿色港区”的全新姿态,书写着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时代答卷。渤海湾畔,百年大港的绿色蝶变,让港口与城市相融,让发展与美好共生。
来源:河北新闻广播
编辑:崔婷婷 编审:高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