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安徽小城撑起20亿大产!用10年种“黄金果”,4000农民增收1.2万

0
分享至



前言

日常中我们抓几颗坚果尝尝鲜,你大概率不会细想:手里这颗裹着奶油香气、壳薄仁厚的碧根果,究竟来自哪里?

事实上你吃到的每4颗国产碧根果里,就有1颗诞生于安徽滁州的全椒县,

这个曾在全国县域经济里“名不见经传”,如今却扛起“中国碧根果之都”大旗的小城。

这颗原产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洋坚果”,怎会在皖东土地上扎下根、长成20亿级大产业?



北美坚果遇上皖东沃土

碧根果,学名薄壳山核桃,与核桃、杏仁、腰果并称“世界四大坚果”。

早在上世纪初,它就被引入中国,但很长一段时间里,要么被当作庭院观赏树,要么因找不准“水土”,在不少地方种了不结果、结果没产量,始终没成气候。

全椒能“接住”这颗坚果,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对自然禀赋的精准判断。

打开地图会发现,全椒所处的北纬32°左右,恰好与碧根果北美原产地纬度相近。

这里四季分明,夏季降水充沛,冬季低温足以让果树完全休眠,就连土壤的酸碱度、透气性,都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冲积土有着惊人相似。

用当地果农的话说,树栽在自己地里,就跟回了家一样,不用费太大劲就能活。



但“能活”与“能成产业”是两码事,之前有不少县域搞特色农业,要么盲目跟风种热门作物,要么忽略“水土适配”硬上项目,最后往往“年初轰轰烈烈,年底不了了之”。

全椒的聪明之处,在于没有一开始就大面积铺开,而是先做了好几年小范围试种:观察果树生长周期,测试不同地块挂果率,甚至对比当地传统作物与碧根果的长期收益。

直到确认“这颗果子能在全椒长好”,才真正迈出产业化第一步。

这种“先摸清自然脾气,再谈发展”的谨慎,恰恰是农业成功的关键,土地从不会欺骗急功近利的人。



验室的“反浮躁”选择

2014年全椒做了个在当时看来“很大胆”的决定:把全县大片低产松林砍掉,换成碧根果树。

消息传出,不少农民犯了嘀咕:松林虽说产值不高,但年年能卖松针、松材,稳赚不赔;碧根果要等4到6年才挂果,盛果期更要等8年以后,“空窗期”谁扛得住?

面对质疑,全椒没有搞“一刀切”,而是用“长期主义”政策托底。



一方面县里流转6.5万亩土地集中种植,避免散户“小打小闹”;另一方面,推出“分六年兑现”的补贴政策。

连片种植100亩以上的农户,每亩能补3000元,且不一次性发放,而是随果树生长周期逐步兑现。

这笔钱既给了农民“短期生活保障”,也变相鼓励大家“长期种下去”。

截至2025年初,全椒仅财政奖补资金就发放1.8亿元,这份“耐得住寂寞”的投入,在当下追求“短平快”的县域经济中,显得格外难得。



但光有耐心不够,碧根果的“娇气”还在后面。

早期种植时,因农户选的种苗良莠不齐,有的树结的果子壳厚仁小,有的甚至不结果,客商来了一看就摇头。

这下全椒人意识到:要做产业,必须先解决“品质”问题。

于是县里咬牙搞起科研,成立薄壳山核桃研究所,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还联合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南京植物研究所等专业机构合作,从品种选育到种植技术,一点点“抠细节”。



比如他们培育的“皖东1号”品种,不仅挂果时间提前1年,果仁饱满度还提高20%。

我常想乡村振兴最难的不是“找项目”,而是“扛压力”。

很多地方产业做不起来,就是受不了“前期投入大、短期没回报”的考验,要么中途换项目,要么敷衍了事。

全椒的可贵之处,在于把“十年树木”的道理刻进发展逻辑。

既敢砍掉短期收益的松林,又肯花钱建短期内见不到效益的实验室,这种“反浮躁”的定力,才是产业扎根的根本。



一颗坚果的“吃干榨尽”

如今走进全椒的碧根果加工厂,会发现这里没有“废料”:果仁一部分做成零食罐里的香酥果,一部分磨成粉加到奶茶、烘焙食品中。

坚硬的果壳被粉碎后,要么当生物质燃料,要么加工成活性炭;就连夹在果仁中间那层薄薄的“分心木”,也被收集起来烘干,成了中药材市场上的“香饽饽”。

用当地企业家的话说,要让这棵树的每一部分,都变成能换钱的“金疙瘩”。



这种“吃干榨尽”的产业链思维,正是全椒碧根果产业能突破20亿产值的关键。

要知道很多县域农业“赚不到大钱”,就是困在“初级加工”里,要么卖鲜果,要么简单剥壳卖果仁,利润大头被下游经销商、加工厂赚走。



全椒却反其道而行:从种植端把控品质,在本地建加工厂延伸产业链,甚至自己做品牌、拓渠道,把“种植—加工—销售—研发”的全链条都攥在手里。

更重要的是,这个产业真正惠及老百姓,目前全椒碧根果产业已带动周边4000多人就业,年人均增收1.2万元。

在全椒的碧根果种植基地,不少以前外出打工的农民回来了,如今他们既能在家门口上班,又能照顾老人孩子,收入还不比在外打工少。



结语

从北美“洋坚果”到皖东“金果子”,全椒用十年时间证明:乡村振兴从不是“找个热门作物种下去”那么简单。

它需要对自然的敬畏、对长期的坚守,更需要把“一颗果子”做成“一条产业链”的智慧。

一颗碧根果中不仅包含酥脆的果仁,还有中国农民“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以及一座小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这就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味道。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太狂了!苏奇督通知妙瓦底各诈骗园区:不要怕,诈骗活动照常进行

太狂了!苏奇督通知妙瓦底各诈骗园区:不要怕,诈骗活动照常进行

霹雳炮
2025-11-01 20:55:50
太魔幻了!诈骗头目陈志只是一只白手套,他背后的保护伞又是谁?

太魔幻了!诈骗头目陈志只是一只白手套,他背后的保护伞又是谁?

公子麦少
2025-10-22 14:43:48
上海警方:全市严查!6种行为已被盯上,一周内多人被罚

上海警方:全市严查!6种行为已被盯上,一周内多人被罚

鲁中晨报
2025-11-02 21:51:24
10年熬成高管,41岁赵总从金地裸辞,员工放炮欢送,老公在家躺平

10年熬成高管,41岁赵总从金地裸辞,员工放炮欢送,老公在家躺平

访史
2025-10-22 16:12:31
79年张国焘病死异国,28年后高晓黎到墓园发现:墓碑后是别人名字

79年张国焘病死异国,28年后高晓黎到墓园发现:墓碑后是别人名字

孔孔说体育
2025-11-01 12:01:19
百病不离肝!对肝脏最好的3种食物,一周吃2次,养肝护肝,别错过

百病不离肝!对肝脏最好的3种食物,一周吃2次,养肝护肝,别错过

阿龙美食记
2025-10-30 11:53:11
苏超落幕,谁是真正大赢家?

苏超落幕,谁是真正大赢家?

吴晓波频道
2025-11-02 08:30:38
许家印可能只是替罪羊,恒大幕后黑手另有其人,早已逃之夭夭!

许家印可能只是替罪羊,恒大幕后黑手另有其人,早已逃之夭夭!

保德全
2025-11-02 19:30:03
江青揭发他比毛主席的谱还大,配有4辆车4个厨师,他下场如何?

江青揭发他比毛主席的谱还大,配有4辆车4个厨师,他下场如何?

扬平说史
2025-11-02 19:23:17
知名男演员自曝,被亲戚骗光所有积蓄

知名男演员自曝,被亲戚骗光所有积蓄

极目新闻
2025-11-02 10:28:03
这些明星竟然都是无锡人!第5个你绝对想不到!

这些明星竟然都是无锡人!第5个你绝对想不到!

小椰的奶奶
2025-11-02 09:11:20
创收139亿,足协接管苏超?尘埃落定,体育局回应,名记透露内幕

创收139亿,足协接管苏超?尘埃落定,体育局回应,名记透露内幕

乐聊球
2025-11-02 11:42:03
阿娇和皇甫圣华被曝挽手逛街,网友:皇甫圣华像极了女版陈冠希

阿娇和皇甫圣华被曝挽手逛街,网友:皇甫圣华像极了女版陈冠希

韩小娱
2025-10-31 17:28:41
解放军四面围台,赖清德位置被锁定,国防部撂下重话,要变天了?

解放军四面围台,赖清德位置被锁定,国防部撂下重话,要变天了?

健身狂人
2025-11-02 15:21:36
屁股大如何穿出甜辣风?粉色开衫搭瑜伽裤,小姐姐这大波浪太飒了

屁股大如何穿出甜辣风?粉色开衫搭瑜伽裤,小姐姐这大波浪太飒了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02 14:11:35
上海交大留学生:不会中文,6年全免还月领5500

上海交大留学生:不会中文,6年全免还月领5500

吃瓜体
2025-11-02 16:36:18
“黑帮洪门”强势回归!消灭台独,赖清德傻眼了,洪门有多厉害?

“黑帮洪门”强势回归!消灭台独,赖清德傻眼了,洪门有多厉害?

混沌录
2025-10-18 23:32:06
医院抓小三后续:男子年入百万,单位电话被打爆,原配身份有来头

医院抓小三后续:男子年入百万,单位电话被打爆,原配身份有来头

鋭娱之乐
2025-11-02 08:22:31
曝曼联验货成功欲7000万签新中场!阿莫林冬窗就想买,一人最现实

曝曼联验货成功欲7000万签新中场!阿莫林冬窗就想买,一人最现实

罗米的曼联博客
2025-11-03 07:06:44
40岁后才懂:这些年瞎花的钱,全是交了智商税!

40岁后才懂:这些年瞎花的钱,全是交了智商税!

一桶浆糊要一统江湖
2025-10-27 17:35:07
2025-11-03 10:51:00
不写散文诗 incentive-icons
不写散文诗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
3051文章数 3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国元首告诉特朗普的3句话 值得美国细细体会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国元首告诉特朗普的3句话 值得美国细细体会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录音彻底揭露知名导演王家卫的体面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科技要闻

马斯克为这事开骂:“他们什么都不懂”!

汽车要闻

特斯拉成简配“鲶鱼”,中国品牌如何应对?

态度原创

本地
亲子
旅游
房产
公开课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亲子要闻

产后如何快速恢复“性”趣?宝妈必看!

旅游要闻

山西临汾波斯菊花开 美景醉游人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