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最近的日子不好过。这个曾经被西方捧为“世界工厂备胎”的国家,正为一次外交冒险付出沉重代价。一切都源于今年7月2日的那场决定——越南在没有提前通知东盟其他国家的情况下,与美国签署了一项新的贸易协议。
协议中,越南同意对通过自己转口到美国的部分中国商品征收40%的高关税,几乎是主动切断了中国多年来通过越南进行的转口贸易渠道。
越南当时的算盘打得很响:通过向美国示好,换取美国市场的更广泛准入,甚至梦想获得梦寐以求的市场经济地位。然而,河内的决策者恐怕没有料到,这一时“聪明”的决定,会让越南在短短80多天内从国际舞台的“中间人”沦为大国的“提款机”。
![]()
细看越美贸易协议的内容,不难发现其中充满了不对等的条款。根据协议,越南对美国出口的商品被征收20%的关税,而越南却要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开放市场。
更具针对性的是,协议专门针对经由越南转运的商品设置了40%的惩罚性关税条款,这一举措明显指向那些经过越南中转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商品。
越南为何会接受如此不平等的条约?根源在于其脆弱的经济结构。根据越南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1235亿美元,美国市场占越南出口总额的30%左右。
面对美方的压力,越南选择了妥协,希望以短期让步换取长期利益。然而,这一决定很快就显现出其误判。
协议墨迹未干,美国就露出了锋利的牙齿。8月26日,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以“渔业管理不达标”为由,宣布将禁止越南12种主要海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这一禁令预计每年会让越南损失约5亿美元,数十万渔民的生计受到威胁。面对突然打击,越南工贸部长阮鸿延紧急致信美方,希望重新评估这一决定,但得到的回应却异常冷淡——“时间不会改变”。
美国的这一举动并非临时起意。美国政府认为,既然越南愿意为了讨好美国而背叛邻国,那就表明越南是一个没有底线的合作伙伴。
对于这种“工具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完后直接抛弃。所谓的环保理由,只是一个幌子。
当越南还在疲于应对美国的压力时,欧盟也闻风而至。9月24日,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亲赴越南,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核心内容是要求越南进一步开放市场,尤其是在汽车和食品领域。欧盟要求越南取消对欧洲汽车35%的进口关税,还要放宽食品检疫标准。
这些要求让越南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答应欧盟的要求,欧洲汽车在越南市场的份额将大幅上升,而本土汽车企业则可能受到致命打击。
同时,欧盟还警告,如果越南不配合,可能会对其太阳能板进行调查,甚至重新评估越南的普惠制待遇。
越南的短视行为很快引发了连锁反应。市场用脚投票,许多中国企业意识到风险,纷纷暂停或撤出在越南的投资。其他国际资本也因担忧区域不确定性,开始重新评估是否继续在越南投资。
2025年第一季度,外资撤出达到历史新高,约68亿美元。
许多大型企业,如英特尔、三星、耐克、阿迪达斯等纷纷暂停扩张计划,甚至考虑将工厂迁至其他东南亚国家。
与此同时,越南企业倒闭潮也愈加严重。预计到2025年1月,至少有5.8万家企业停业。
越南原本预计的经济增长也没有达标,2025年第一季度增速仅为6.93%,低于预期的7.7%。如果继续满足美欧的要求,世界银行预测,越南的增速可能会从6.2%跌到5.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