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万科的处境牵动着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神经。作为曾经年销售额超6000亿的行业龙头,如今却深陷亏损泥潭,上半年巨亏120亿元,销售额近乎腰斩。关键时刻,它的“亲爹”——深圳地铁集团挺身而出,今年以来已累计向万科输血259.41亿元,还直接介入管理层,派自家人士出任财务总监,试图从内部重塑控制力。但问题是,这场大规模的“父爱式救赎”,真的能挽回局面吗?两百多亿砸下去,万科依然在烧钱,而深铁自己也面临债务压力和基建投入的双重负担。这不仅是一场企业自救,更是一次对地产巨头命运的严峻考验。
深铁的全力托举与自身困境
深圳地铁对万科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截至九月,深铁已连续九轮注资,总额达259.41亿元,并且利率远低于市场公开债水平,明显带有救助性质。除了资金支持,深铁还直接出手调整万科高层管理结构,推动管理体系更加集权化,并由深铁系人员亲自掌管财务大权,可以说是既出钱又出人。然而,深铁自身的日子也不好过。它本身有数百亿短期债务需要应对,同时还肩负大量城市基建投资任务,可用资金本就紧张。持续为万科“输血”,无异于在消耗自己的安全垫。如果万科最终未能扭转局面,深铁很可能被拖入更深的财务危机。
![]()
万科的失血根源:销售崩塌与资产枯竭
万科的问题远不止亏损数字那么简单。最核心的症结在于自身造血能力的崩溃。今年上半年,其销售额同比接近腰斩,房子卖不动,回款自然困难。尽管回款率超过100%,说明卖一套收一套的钱,但基数太小,越卖反而越亏。财报显示,截至六月底,万科总负债仍高达8700亿以上,账面现金却不足750亿。过去几年高价拿地留下的巨额计提减值,让前期利润几乎全部回吐。如今银行对其融资极为谨慎,新增借款大多用于“借新还旧”,几乎没有增量资金可用于开发或扩张。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模式难以为继。
生存的三条出路:押注、接盘或重组
面对危局,万科并非毫无动作。它尝试了“卖资产、谈降息、促销售”三板斧,两年多来出售近800亿项目,但优质资产正逐渐耗尽,未来“卖无可卖”。目前来看,万科若想活下去,只有三种可能路径:一是房地产市场奇迹复苏,房价回升带动销售回暖,这是深铁和万科当前共同押注的逻辑;二是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实现国有化,但眼下鲜有企业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三是进行大规模债务重组,让债权人承担损失,但这等于官宣暴雷,企业商誉将彻底崩塌。摩根士丹利测算指出,若下半年没有大额融资注入,万科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而评级机构汇誉已将其评级下调至CCC,正是高危违约的信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