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媒体报道,Seven Valleys(张欣夫妇的家族办公室)近期通过旗下实体Closer Properties,在纽约上东区购入五块相邻地块,总价约6250万美元,并计划收购第六块地,以实现整合开发,预计总投资额接近7600万美元。 这是潘石屹夫妇在美国首次以“自有开发商”身份推进的全新项目,标志着他们从单纯的资产持有人,转型为主动开发的地产操盘者。
当中国房地产行业深陷债务漩涡,连昔日优等生万科都不得不奋力自救之时,这位熟悉的身影却已在大洋彼岸悄然布局。潘石屹、张欣夫妇,这对曾以SOHO中国名震一时的地产大亨,正以家族办公室为舵,驾驭着巨额资本,在美国纽约的黄金地段,从纯粹的资产持有者,转型为主动开发的操盘手。这一系列动作,与其在国内“卖卖卖”的决绝姿态形成了鲜明对比,勾勒出一幅精密的跨境资本转移图景。
回顾潘石屹的撤退路径,其节奏之精准、意志之坚决,令人惊叹。这场持续近十年的“资产大迁徙”,始于2014年。起初,他抛售的是上海的非核心物业,并信誓旦旦地强调“持有优质地段”的长期策略不变。然而,此后七年间,SOHO中国的叙事里只剩下“卖”字,巨额现金通过一连串交易流入了潘氏的荷包。
当这场资产抛售触及他赖以成名的“八大金刚”,SOHO中国最核心的八大楼盘时,其意图已昭然若揭:他寻求的并非简单的资产优化,而是对中国内地资产的彻底清仓。尽管与黑石集团高达40亿美元的私有化交易最终折戟,但其“告别”之心,已是路人皆知。
与之同步的,是其在海外市场的“买买买”。自2011年购入纽约曼哈顿巴士站办公大楼起,潘石屹夫妇便开启了海外资产的持续收购。与李嘉诚当年抛售内地资产、大举进军英国基础设施不同,潘石屹的目标更为聚焦美国的顶级物业,尤其是纽约。从曼哈顿公园大道到通用汽车大厦,其收购标的皆是全球资本争抢的硬通货。
如今,更以家族办公室身份,在纽约上东区整合地块,亲自下场开发,标志着其海外战略从“财务投资”升级为“主动经营”,一个“隐形的地产帝国”已初具规模。
潘石屹的每一步,都堪称资本精算的样本,其“鬼精”之处,体现在几个关键维度:
首先,是时机的选择。他的资产出售始于中国房地产黄金时代的尾声,抓住了市场最后的流动性高点进行套现。而当国内同行们开始为现金流焦头烂额时,他已手握巨额现金,具备了在全球市场“抄底”的充足弹药。
其次,是路径的设计。通过将SOHO中国股权转移至美籍妻子张欣名下,并利用家族信托进行海外投资,他巧妙地划清了公司行为与个人财富的界限。这一系列复杂的法律架构,既规避了监管风险,也实现了资产的安全跨境转移。近年来密集注册的境外公司,更是为接收与运作这些资金铺平了道路。
再次,是模式的转型。在国内,他扮演的是轻资产的“包租公”,享受地段升值和租金回报;在海外,他正转型为重资产的“开发商”,追求更深层次的资本利得。这种角色转换,源于他对不同市场周期的判断:在中国,他认为资产价格的红利期已过;在美国,他则看到了后疫情时代优质地段开发和整合的机遇。
最后,是价值观的注解。那笔引发巨大争议的1.5亿美元哈佛、耶鲁捐款,与其说是慈善,不如看作是一笔为家族未来铺路的“战略投资”。它不仅为子女教育打开了绿灯,更深度嵌入了顶级学术与资源的网络,为其海外事业提供了难以估量的社会资本。曹德旺那句“鬼精鬼精”的评价,在此刻显得尤为传神。
潘石屹的选择,是他作为商人的个人权利,也是其基于风险收益判断的理性决策。然而,这一案例却成为中国商业领域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侧影。它反映了部分民营企业家在特定发展阶段对资产安全性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深层忧虑。当“恒大的雷”、“碧桂园的坎”、“万科的劫”接连爆发时,潘石屹“成功”的资产转移,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被审视的范式。他的“精明”反衬出国内房地产行业高杠杆、高周转模式的脆弱性,以及当市场拐点来临时的系统性风险。
更重要的是,他的行为引发了关于企业家责任与资本伦理的讨论,在中国市场完成原始积累,享受了改革开放和城市化最大红利的巨头们,其资本是应继续深耕本土、与宏观经济共渡时艰,还是可以毫无负担地“用脚投票”,寻求绝对的安全边际?这没有标准答案,但却是一个在当下值得深思的命题。
潘石屹抄底美国,并非故事的终点,而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他从中国地产的“明星”转变为全球市场的“玩家”,证明了其作为资本运作高手的老辣。而对于仍在风雨中穿行的中国地产行业及其观察者而言,“潘石屹模式”带来的,不仅是关于财富管理的教科书式案例,更是一面映照时代变迁、资本流向与商业伦理的复杂镜像。远有李嘉诚,近有潘石屹,他们的选择,共同构成了一部理解中国民营资本全球化进退的鲜活教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