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前线理论圈)
人们常说: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你愿意去挖掘,就一定能发现自己的潜力。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似乎更喜欢向外寻求肯定或认同,期待通过改变他人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朝外的努力,固然会有所获,但一个人真正的改变应该从内部开始,只有朝内挖掘,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
喜欢向外求的人,一旦失败就会推卸责任,找各种借口,把责任推给时间、环境或他人,总之各种甩锅,就是不检讨自己。一个人如果总是向外张望,就会只盯着外面,陷入无尽的抱怨和借口中。因此,必须放下对他人和外界的依赖,学会自省与自控,不断地朝内挖掘,勇于开掘自己的潜力。
孔子“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教诲,道出了自我革新的两个维度:观他人如照镜,既能借他人光芒照亮自身局限,也可从他人的缺失反观自身短板。这种日日自省的功夫,就像农夫锄草,唯有持续清理内心的杂念,方能为迅速成长腾出空间。同时,自省又离不开自控,一个没有自控力的人,即使有了省悟,往往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很难落实到行动中。
作家冯骥才曾说:“一个人的两只眼用来看别人,但还需要一只眼对向自己,时常审视深藏自身中的灵魂,在你挑剔世界的同时还要同样地挑剔自己。”从不盯着自己,自然就没有机会审视自己的灵魂。一个人只有学会审视自己、挑剔自己,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发现自己,从而改变自己。
![]()
审视自己,尤其是审视深藏于内心的灵魂,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修行。必须要有百倍的勇气,让自己站在自我审视的镜子前,不加掩饰、不避瑕疵,以赤子之心面对自己的缺陷。这不仅是一种对自我存在的勇敢确认,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挖掘。
挑剔自己,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最严格的批评家,勇于自我批评。这如同在大海中行船,只有不断修正航向、调整姿态,才能以更加坚韧与成熟的面貌迎接生活的风浪。因此,挑剔自我也就转化成为一种自我雕琢的艺术。在自我塑造的过程中,一个人才会逐渐显露出独特的个性光芒与内在价值。
![]()
朝内挖掘的意义,远不止于个体的精进,更是一种穿透表象、直抵灵魂的自我革命。对于手握公权力的领导干部而言,这份“向内”的叩问与开掘,不仅关乎个人境界的升华,更直接决定着党的事业兴衰与民心向背。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有“刀刃向内”的勇气,否则何谈破除思想坚冰、能力困境和作风弊病?
真正的朝内挖掘,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要舍得对自己“下狠手”。一个人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才会激发推动实现自我价值飞跃的内驱力。领导干部更要时时躬身自省,把群众的诉求作为校准自己行动的坐标,惟其如此,方能激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内驱力,最终在时代答卷上刻下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坚实印记。
作者:迂夫子
文章来源:前线客户端2025年9月19日,原标题为“朝内挖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园丁
网络编辑:刘一璇
美术编辑:陈美希
监制:宋明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