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2号凌晨的英国防务新闻说,法国特种部队突然行动,打进了那艘俄罗斯油轮,把船上的俄罗斯船员都扣了下来。这个事儿把俄罗斯气得不行,已经开始有所反应了!
俄罗斯媒体说,这次法国军队的行动可不是简单的“执法”,而是摆明了的战略挑衅,毫不掩饰!
报道指出,俄罗斯的那艘船当时是在国际水域行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10条明说,只有“涉嫌海盗、奴隶贩卖或非法广播”的船才能登临。 那艘“伏尔加涅夫斯基”号的船,合法航行,没有武装,法国军队用航母战斗群突然袭击,已经算作“海上劫持”。相比2018年英国扣押俄油轮后相应的反制措施,这次法国的行动更大规模——英国那次只派了巡逻舰,而法国却动用了“戴高乐”号航母加上三艘主力舰,简直就像用了战略导弹在执行警察任务似的。
这批12万吨原油直奔叙利亚的拉塔基亚港,那地方可是俄军塔尔图斯基地的能源要地。俄乌冲突期间,叙利亚方面虽然也就派了个苏-35中队,但担负着牵制北约南线的要职。要是原油供应被切断,肯定会直接削弱俄在地中海的实力。
上半年,“戴高乐”号在南海遇上了中国40艘舰艇包围,证明了它那点护航力量抗不了高强度的对抗。相比之下,俄军在地中海的布署更有针对性——塔尔图斯基地的“棱堡”岸基反舰导弹,能在300公里外精准击中法舰。
距离事发地点420海里的科西嘉岛,只配备了一个幻影-2000中队和三艘巡逻艇,根本没有配备防空或反导系统。要是俄军照2015年对叙利亚极端组织的那套办法来行动,派出图-22M3轰炸机发射巡航导弹,很快就能在一个小时内瘫痪岛上的军事设施。而法国的支援得穿越大西洋,反应时间得超过六个小时。
俄罗斯的报复绝不会停留在口头,已开始准备多重反制力:
俄罗斯在军事方面准备展开反制措施了:黑海舰队的“格里戈罗维奇海军上将”号护卫舰已经到达地中海,可以模仿法国的做法,扣押法国的商船啦。更让人觉得威慑的是,苏-35还能挂上R-37M导弹(射程200公里),在叙利亚上空巡逻时,能取得对“阵风”战机的超视距优势。虽然苏-35在俄乌冲突中电子战能力有点短板,但对付法国军队,完全没问题。
特种作战突袭:“格鲁乌”那些部队在海外行动里还真是挺厉害的,2016年曾在叙利亚帮忙解救被俘的飞行员。这次他们大概率会瞄准法属圭亚那航天中心和科西嘉岛的军事基地,偷偷摸摸渗进去搞破坏,弄瘫法国的战略资产,那就麻烦了。
能源压力山大:法国化工行业大约有52%的天然气得依赖俄罗斯,俄气可以通过切断“亚马尔 - 欧洲”管道支线来施加压力啊,只要一周时间,法国的化工产业就可能停产,损失可能超过10亿欧元。
北约体系遇到难题:法国的行动没有得到北约的批准,俄方可以精准打击法国的军事目标,比如空袭叙利亚境内的法军顾问站点。利用“集体防御条款”的模糊性,俄能让法国陷入孤立 —— 北约不会为了法国的单边行动而和俄方开战。
影子舰队这招挺厉害:俄方有600到1000艘影子油轮,能和伊朗联手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搞得全球油价直线上升。对法国来说,这可是个大麻烦,作为能源进口国,一旦被影响,通胀率就会冲破10%的红线。
俄方已经宣布要向塔尔图斯基地增派两艘“亚森”级核潜艇,法军打算把“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调到地中海,这下双方的舰机对峙频率肯定要猛增个三倍有余。
德国、意大利等国家靠俄能源过日子,已经明确表态反对法国的举动,北约“共同防御”体系也遇到自俄乌冲突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法军搞出了“航母扣船”的危险先例,未来俄罗斯可能会在北极、印度洋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全球大概12%的原油运输线路可能会因此变得不稳。
英国防务方面指出,法国这次的误判主要在于三个方面:误以为俄军的战略克制代表软弱,把航母战斗群看成万能的武器,以及把北约当成无尽的后盾。从2018年扣船事件的“以船换船”,到2022年的天然气断供的“经济反击”,俄罗斯一直以精准狠辣的手段进行报复。这次,法军触碰了“能源命脉”和“军事尊严”两条红线,普京大概率会选择“军事威慑”和“经济绞杀”的双重策略,比如先扣押法国“达飛海运”的货轮,然后切断天然气供应,最后用苏-35战机锁定“戴高乐”号。
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说:“法国人的自负,得用实力让他们明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