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枢密使
枢密使始于唐代宗时期,最初由宦官担任,负责接收臣僚奏章并传达皇帝旨意,成为连接皇帝与外朝的关键纽带。
虽品级不高,但地位显要,如同今天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或秘书长,直接服务于最高领导人,掌管机要文件,传达指示。
随着时间推移,枢密使权力逐渐扩大,至五代时已掌握军事决策权,成为事实上的“军事委员会主席”。
宋代以后,枢密院成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
![]()
2、节度使
节度使是唐代最具特色的官职,起源于唐初的临时军事指挥官,后成为固定职务。
每个节度使掌管一个“道”(大于现在的省),集军权、财权、行政权于一身,相当于现在的战区司令员兼省委书记兼省长。
安禄山就是身兼三镇节度使而起兵反唐,引发“安史之乱”。
唐代后期,节度使实际上成为地方割据势力,被称为“藩镇”,皇帝也无可奈何。
这就像是一个地方的党政军大权全部集中在一人手中,自成体系,中央政令难以贯彻。
3、经略使
经略使主要负责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务,多设在边疆重镇,相当于现在的边防部队司令员。
与节度使相比,经略使权力较小,主要以军事职责为主,不像节度使那样全面掌控地方事务。
唐代著名将领李晟曾任凤翔陇右经略使,负责西北边防。
这一职务类似于现代专门负责边境防务的军事长官,需要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
4、观察使
观察使主要负责监察地方官吏政绩,了解民情民俗,向朝廷汇报,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巡视组组长。
本为临时派遣,后来逐渐固定化,成为地方高级监察官。
观察使虽然品级不如节度使,但代表中央行使监察权,对地方官员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5、按察使
按察使主管一道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兼检察院检察长,是地方最高司法长官。
负责审理重大案件,平反冤狱,监督地方司法工作。
这一职务需要精通法律,公正不阿,是维护地方司法公正的关键角色。
![]()
6、防御使
防御使主要负责一州或数州的军事防御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或警备区司令员。
职权小于经略使,更远小于节度使,主要负责城市和要地的守备工作。
安史之乱后,唐朝在内地普遍设置防御使,加强地方自卫能力。
这一职务类似于现代的地方军事长官,负责特定区域的防卫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