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在一次公开论坛上的发言引发广泛关注。他坦言中国在基础设施、科技和军事领域的进展远超西方传统认知,并以亲身经历描述中国高铁的效率与科技人才的储备规模。这种来自美国外交体系内部的反思,标志着一个关键转折点:华盛顿战略界开始正视中国作为全方位竞争者的实力,而非继续沉溺于过往的优越感幻觉。
这几年中国军力的提升,那个速度是看得见的,海军那边,055大驱跟下饺子一样,福建舰的电磁弹射也搞定了,整个西太平洋,那片海域现在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地方,美军自己内部推演,航母战斗群只要靠近台海两千公里,东风快递就可能升空,那个命中率让人心里发毛,这种玩法,逼得对手必须重新考虑怎么布局。
陆军的战术也变了,无人机搞蜂群攻击,还有专门在高原地区用的新装备,整个战场的维度都不一样了,火箭军手里的高超音速导弹,以前那套防御系统根本拦不住,只能干瞪眼看着它飞过去。
美国那边也开始转向,这事儿不难理解,就是算了一笔账,以前仗着航行自由到处跑,现在中国有了区域封锁的能力,风险一下子就上去了,连北约的前高官都出来说,硬碰硬已经没啥胜算了,华盛顿那边重新评估了风险,路子就悄悄变了,开始在经济和科技上下功夫,拉着盟友搞芯片限制,想把供应链重新洗牌,给中国制造压力,可中国国内的产业链也越来越完整,创新能力也没落下,你在外面围堵,我在里面想办法破局。
中美之间这盘棋的味道全变了,美国还在用它的联盟体系,玩外交,定规则,搞技术标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小动作也没停,中国这边呢,搞“一带一路”,带着一大帮发展中国家一起发展,朋友圈越来越大,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这些全球议题上,双方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整个局面特别复杂。
未来的关系能不能稳住,就看双方怎么管控危机了,中国的国防政策一直说是防御性的,发展的装备都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安全,如果美国能真正把中国当成一个平等的对手来谈,或许还能找到一条新的相处之道,要是还坚持搞围堵封锁,非要脱钩断链,那系统性的风险迟早会爆发。
翻开历史看看,大国之间的权力转移,摩擦总免不了,关键是怎么避免最后撞到一起,伯恩斯说“不能再低估中国”,其实就是在提醒自家要小心,要根据现实来调整策略,中美未来的走向,能不能在各自的国家利益和全球责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看双方的智慧和手腕了。
![]()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环球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