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你这海绵还能用多久啊?”
下班回家,馨怡一进厨房就看见妈妈正用那块早已泛黄发黑的洗碗海绵洗着油腻碗碟。妈妈一边挤着洗洁精,一边不以为然:“还能用,反正每天都要刷干净。”但馨怡拿起那块湿漉漉的海绵,皱紧了眉头。
她上周在新闻里才看到:长期使用的洗碗海绵,竟然可能暗藏540亿个细菌,比家里的马桶还脏得多!可很多家庭像妈妈一样,总觉得“只用来洗碗,又没和嘴直接接触,哪里会有问题?”
事实真是这样吗?央媒提醒的信息,究竟应不应该当回事?很多人还不知道,厨房角落里这块小小的“洗碗海绵”,可能正成为健康的隐患……
![]()
中国家庭厨房普遍用海绵洗碗,因其耐用、便宜、清洁力强。可惜,大多数人忽视了:海绵本身“多孔结构”,极其适合细菌滋生。一项由央视等权威机构援引的检测数据指出,长期反复使用的洗碗海绵,表面细菌总数最高能超540亿,其中甚至可检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为什么海绵比马桶还脏?原因很简单:海绵长期湿润、反复接触油脂和食物残渣,环境非常适合细菌迅速繁殖。德国一项微生物实验显示,普通家用洗碗海绵一周内,细菌数量可以增长800倍以上。而且,洗碗时高温热水、洁净剂并不能完全杀死藏在海绵深处的细菌。相当于,你每次洗碗,可能都是在给细菌“洗温泉浴”,再通过餐具迁移入口中。
![]()
可怕的是,许多人意识不到,细菌可以通过清洗附着到餐具、碗筷、甚至手上,再通过日常进食传入体内,给全家健康埋下隐患。尤其对于老人、小孩、免疫力较弱的人群,由厨房细菌引起的急性肠胃炎、腹泻、甚至沙门氏菌感染并不少见。
别再以为,海绵“脏归脏,反正只是清洁工具”!事实上,厨房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全家健康,而“洗碗海绵”就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小炸弹。央媒提醒,不少中老年朋友还习惯用一块海绵从头用到尾,这种做法风险极大,“表面看似干净,实则细菌早已潜伏”。
很多人以为厨房卫生问题无关痛痒,但真实的数据和案例却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肠道敏感人群容易出现急性腹泻。相关数据显示,厨房细菌污染引发的消化系统感染发生率一年内可高达12%-14%,高于普通环境接触。
![]()
儿童、老年人、孕妇感染发病率更高。免疫力较低人群,身体抵御有害菌能力差,细菌通过餐具入口后,更易出现肠胃炎、胃痛等症状。
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加重。科学实验证实,细菌海绵不仅让碗筷受污染,微小细菌颗粒还可扩散至厨房空气,被吸入体内,潜伏呼吸道健康风险。
加重基础疾病人的健康负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若频繁吸入或摄入细菌,炎症风险升高,可能加重病情。
对家庭成员形成“交叉传染”隐患。很多人忽视了一个细节,一块海绵反复共用,等于全家共用一块“细菌培养皿”,一人感染,容易全家轮流“中招”。
更危险的是,有研究发现,表面看不到污渍、不臭的海绵,细菌依然超标。有的人一个月才换一次海绵,认为“不坏不换”,其实对健康是一种慢性“炸弹式”威胁。尤其是海绵表面破损、变黑、发粘时,细菌含量已远超健康阈值。
对抗厨房细菌,核心措施不是过度消毒,而是及时更换、科学清洗,杜绝“藏污纳垢”。具体建议如下:
定期更换洗碗海绵。权威建议一般7-14天更换一次,不要等破损或变色才换。
每次用后彻底冲洗、挤干水分,置于通风处晾干。潮湿环境最易滋生细菌,尽量减短海绵湿度持续时间。
![]()
可定期用开水烫煮或微波炉加热消毒。将干净冲洗后的海绵放入微波炉高火加热1-2分钟,可有效杀灭大部分致病菌。
避免一块海绵“多用”,如同时擦台面、餐具、锅具,交叉污染风险极高。针对性使用,例如分区域配置海绵。
使用抗菌型清洁海绵或替代刷具。质量更高的抗菌海绵或专用洗碗刷,细菌滋生率更低,寿命更长。
定期检查厨房卫生死角,别让有害微生物“安家”。厨房布巾、抹布等同样需要规律消毒、更换。
强化个人卫生意识,吃饭前后务必洗手。尤其是家有老人、小孩,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尤为关键。
如果担心家人抵抗力差,可以选用易清洗、易消毒的洗碗刷代替传统海绵,降低细菌负担。多一份关注,健康风险就能少一分。正如医学共识所强调:日常卫生细节,决定长期健康基础。
![]()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家庭厨房卫生防控手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厨房环境微生物研究报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健康栏目,《家庭清洁易忽视的六大死角》《中华消化杂志》2023年第6期,“家用海绵微生物污染研究进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