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这种“洗碗海绵”建议尽早处理掉,央媒提醒:含细菌超540亿个

0
分享至



“妈,你这海绵还能用多久啊?”

下班回家,馨怡一进厨房就看见妈妈正用那块早已泛黄发黑的洗碗海绵洗着油腻碗碟。妈妈一边挤着洗洁精,一边不以为然:“还能用,反正每天都要刷干净。”但馨怡拿起那块湿漉漉的海绵,皱紧了眉头。

她上周在新闻里才看到:长期使用的洗碗海绵,竟然可能暗藏540亿个细菌,比家里的马桶还脏得多!可很多家庭像妈妈一样,总觉得“只用来洗碗,又没和嘴直接接触,哪里会有问题?”

事实真是这样吗?央媒提醒的信息,究竟应不应该当回事?很多人还不知道,厨房角落里这块小小的“洗碗海绵”,可能正成为健康的隐患……



中国家庭厨房普遍用海绵洗碗,因其耐用、便宜、清洁力强。可惜,大多数人忽视了:海绵本身“多孔结构”,极其适合细菌滋生。一项由央视等权威机构援引的检测数据指出,长期反复使用的洗碗海绵,表面细菌总数最高能超540亿,其中甚至可检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为什么海绵比马桶还脏?原因很简单:海绵长期湿润、反复接触油脂和食物残渣,环境非常适合细菌迅速繁殖。德国一项微生物实验显示,普通家用洗碗海绵一周内,细菌数量可以增长800倍以上。而且,洗碗时高温热水、洁净剂并不能完全杀死藏在海绵深处的细菌。相当于,你每次洗碗,可能都是在给细菌“洗温泉浴”,再通过餐具迁移入口中。



可怕的是,许多人意识不到,细菌可以通过清洗附着到餐具、碗筷、甚至手上,再通过日常进食传入体内,给全家健康埋下隐患。尤其对于老人、小孩、免疫力较弱的人群,由厨房细菌引起的急性肠胃炎、腹泻、甚至沙门氏菌感染并不少见。

别再以为,海绵“脏归脏,反正只是清洁工具”!事实上,厨房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全家健康,而“洗碗海绵”就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小炸弹。央媒提醒,不少中老年朋友还习惯用一块海绵从头用到尾,这种做法风险极大,“表面看似干净,实则细菌早已潜伏”。

很多人以为厨房卫生问题无关痛痒,但真实的数据和案例却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肠道敏感人群容易出现急性腹泻。相关数据显示,厨房细菌污染引发的消化系统感染发生率一年内可高达12%-14%,高于普通环境接触。



儿童、老年人、孕妇感染发病率更高。免疫力较低人群,身体抵御有害菌能力差,细菌通过餐具入口后,更易出现肠胃炎、胃痛等症状。

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加重。科学实验证实,细菌海绵不仅让碗筷受污染,微小细菌颗粒还可扩散至厨房空气,被吸入体内,潜伏呼吸道健康风险。

加重基础疾病人的健康负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若频繁吸入或摄入细菌,炎症风险升高,可能加重病情。

对家庭成员形成“交叉传染”隐患。很多人忽视了一个细节,一块海绵反复共用,等于全家共用一块“细菌培养皿”,一人感染,容易全家轮流“中招”。

更危险的是,有研究发现,表面看不到污渍、不臭的海绵,细菌依然超标。有的人一个月才换一次海绵,认为“不坏不换”,其实对健康是一种慢性“炸弹式”威胁。尤其是海绵表面破损、变黑、发粘时,细菌含量已远超健康阈值。

对抗厨房细菌,核心措施不是过度消毒,而是及时更换、科学清洗,杜绝“藏污纳垢”。具体建议如下:

定期更换洗碗海绵。权威建议一般7-14天更换一次,不要等破损或变色才换。

每次用后彻底冲洗、挤干水分,置于通风处晾干。潮湿环境最易滋生细菌,尽量减短海绵湿度持续时间。



可定期用开水烫煮或微波炉加热消毒。将干净冲洗后的海绵放入微波炉高火加热1-2分钟,可有效杀灭大部分致病菌。

避免一块海绵“多用”,如同时擦台面、餐具、锅具,交叉污染风险极高。针对性使用,例如分区域配置海绵。

使用抗菌型清洁海绵或替代刷具。质量更高的抗菌海绵或专用洗碗刷,细菌滋生率更低,寿命更长。

定期检查厨房卫生死角,别让有害微生物“安家”。厨房布巾、抹布等同样需要规律消毒、更换。

强化个人卫生意识,吃饭前后务必洗手。尤其是家有老人、小孩,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尤为关键。

如果担心家人抵抗力差,可以选用易清洗、易消毒的洗碗刷代替传统海绵,降低细菌负担。多一份关注,健康风险就能少一分。正如医学共识所强调:日常卫生细节,决定长期健康基础。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家庭厨房卫生防控手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厨房环境微生物研究报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健康栏目,《家庭清洁易忽视的六大死角》《中华消化杂志》2023年第6期,“家用海绵微生物污染研究进展”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热搜上炸裂的“小鱼丸子”事件:“假富家千金”翻车,坑惨多少人

热搜上炸裂的“小鱼丸子”事件:“假富家千金”翻车,坑惨多少人

小椰子专栏
2025-10-22 13:05:54
刘强东,能不能给“奶茶妹”买好点的Bra,衣服总感觉穿不合身

刘强东,能不能给“奶茶妹”买好点的Bra,衣服总感觉穿不合身

娱乐故事
2025-10-30 14:00:25
中美谈成后,中方腾出手来跟荷兰算账,英媒:中国成了欧洲新父母

中美谈成后,中方腾出手来跟荷兰算账,英媒:中国成了欧洲新父母

科普100克克
2025-11-01 13:29:58
震惊!一大学女生哭诉每月1500生活费不够,吃根2元香肠都要犹豫

震惊!一大学女生哭诉每月1500生活费不够,吃根2元香肠都要犹豫

火山诗话
2025-10-30 21:43:50
这次东京的电影节,曾经的女王怎么变成了唯唯诺诺的样子呢?

这次东京的电影节,曾经的女王怎么变成了唯唯诺诺的样子呢?

柠檬有娱乐
2025-10-30 11:37:06
中国EUV光刻机研究注定失败,再搞多少年都是徒劳,专利是拦路虎?

中国EUV光刻机研究注定失败,再搞多少年都是徒劳,专利是拦路虎?

Thurman在昆明
2025-11-01 03:35:39
县城险象环生,你千万不要被表面的平静给蒙蔽了。

县城险象环生,你千万不要被表面的平静给蒙蔽了。

流苏晚晴
2025-10-31 20:55:43
家长在海底捞就餐区拿纸碗为孩童接尿,海底捞回应:涉事区域已专项消毒

家长在海底捞就餐区拿纸碗为孩童接尿,海底捞回应:涉事区域已专项消毒

正在新闻
2025-10-31 17:22:54
七旬岁大爷迎娶33岁女子,从没措施,八个月后妻子体检,医生:太罕见

七旬岁大爷迎娶33岁女子,从没措施,八个月后妻子体检,医生:太罕见

温情邮局
2025-10-31 10:20:25
警惕:会让大脑悄悄变笨的生活方式

警惕:会让大脑悄悄变笨的生活方式

L先生说
2025-10-30 22:13:40
张本智和遭勒布伦绝境翻盘,赛后一幕令他无地自容,丢大人

张本智和遭勒布伦绝境翻盘,赛后一幕令他无地自容,丢大人

两兄弟养牛
2025-11-01 16:05:26
王耀武升任74军军长时,手下三个师长是谁?为何都未能接任军长?

王耀武升任74军军长时,手下三个师长是谁?为何都未能接任军长?

掠影后有感
2025-11-01 11:57:28
确定刘佳玺只有13岁

确定刘佳玺只有13岁

可乐谈情感
2025-10-30 12:59:13
全红婵也没想到!央视专访这次,陈芋汐仅一句话就让自己口碑暴涨

全红婵也没想到!央视专访这次,陈芋汐仅一句话就让自己口碑暴涨

科学发掘
2025-11-01 14:56:49
杨威儿子和吴镇宇儿子聚会,15岁杨阳洋好显老,费曼像“社会人”

杨威儿子和吴镇宇儿子聚会,15岁杨阳洋好显老,费曼像“社会人”

心静物娱
2025-11-01 14:41:28
熟人灭门一家三口!中牟这起悲剧更多细节流出,太让人脊背发凉了

熟人灭门一家三口!中牟这起悲剧更多细节流出,太让人脊背发凉了

火山诗话
2025-10-31 17:14:11
12+12!加盟首秀!火箭昔日半兽人内线

12+12!加盟首秀!火箭昔日半兽人内线

篮球实战宝典
2025-11-01 00:03:32
57万元/平米!深圳一独栋别墅法拍3.64亿元成交,刷新全国法拍住宅单套总价纪录

57万元/平米!深圳一独栋别墅法拍3.64亿元成交,刷新全国法拍住宅单套总价纪录

澎湃新闻
2025-11-01 09:06:27
刘嘉玲同学聚会美成焦点!50年逆龄惊艳众人,网友直呼羡慕。

刘嘉玲同学聚会美成焦点!50年逆龄惊艳众人,网友直呼羡慕。

娱乐领航家
2025-11-01 16:05:09
倪妮方发声明回应王家卫录音内容,否认有“后台”“靠山”:已委托律师取证并追责;相关录音涉多位明星

倪妮方发声明回应王家卫录音内容,否认有“后台”“靠山”:已委托律师取证并追责;相关录音涉多位明星

大风新闻
2025-11-01 13:45:07
2025-11-01 16:44:49
老鼜尾声电影解说
老鼜尾声电影解说
半斗米的水平,写最走心的影评,做最走心的视频
900文章数 10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上海63岁儿子与94岁父亲一起养老:父亲负责买菜做饭

头条要闻

上海63岁儿子与94岁父亲一起养老:父亲负责买菜做饭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前CTO索赔42.87亿 158亿股权归属成谜?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连续8个月销量破万 阿维塔10月销量13506辆

态度原创

艺术
亲子
本地
手机
公开课

艺术要闻

主席与总理墨宝同现书信,罕见之举引发关注。

亲子要闻

小酒窝跳阿帕次APT,动作协调,表情管理到位,被赞天生明星相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手机要闻

小米 11.11 服务周开启:99 款手机电池换新 79.2 元起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