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块6元的鸡排,凭什么撬动上亿流量?答案藏在他那张幽默的嘴里。
“鸡排免费,塑料袋6元。”当你站在景德镇“鸡排哥”的摊位前,听到这句话,会不会噗嗤一声笑出来?就是这个看似普通的鸡排摊主,近段时间火爆全网,每天摊位前都排起长龙。
一位网友精辟总结:“6元的鸡排,60元的情绪价值,600元的服务”。
在这个网红店层出不穷又速生速朽的时代,为什么一个没有豪华装修、没有刻意宣传的路边小摊,能收获如此多的青睐与好感?鸡排哥的走红不是流量偶然,而是人们对真诚、坚守等稀缺品质的集体呼唤。
语言的艺术:把6元鸡排卖出60元情绪价值
鸡排哥的语言,堪称一场精彩的“摊位脱口秀”:
“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
“如果不及时吃,导致鸡排不脆,我将停止对你的售卖”;
“别把青春耗在等鸡排上,但我的鸡排值得等”……
这些看似随意的调侃,实则精准戳中当代年轻人的心理。
他没有生硬的推销话术,而是用接地气的家常聊天,把简单的买卖变成了一次有趣的互动体验。当顾客纠结买不买时,他一句“别亏待自己的肚子”,像朋友般唠嗑,说到了人们的心坎里。
在效率至上的时代,他的原则简单却鲜明:四点半后不接待散客,只卖给学生;卖给学生比卖给散户便宜1元。这些“不合常理”的规矩,反而成了他独特的个人标签。
情绪价值:快时代里的稀缺品
鸡排哥的爆火,首先源于其提供的情绪价值。当摊位大排长队,他会为鸡排炸过火而自责;当“鸡排嫂”天热发矿泉水,只是单纯想让顾客解渴。
他那些“人生最大的成功是选对了老婆”、“真正辛苦的是我夫人”的发言,满是对伴侣的珍视和肯定,恰好戳中当代人对平凡爱情的向往。
当代人总在快餐式关系里兜转,可心底始终渴望一份真心相对的爱情,而说出口的爱意,最有分量。
在快节奏生活中,人们期待找回有“活人感”的交流,而非机械程序化的销售。鸡排哥的摊位成了一个“情绪补给站”,人们想要的不仅是鸡排,更是“排队时听摊主说句玩笑,能消解等待的烦躁”。
语言钉与视觉锤:如何钉入消费者心智
从品牌传播角度,鸡排哥不自觉使用了“语言钉”和“视觉锤”的策略。
他的那些金句——“鸡排免费,塑料袋6元”、“学生便宜1元”,就是牢牢钉入消费者心中的“语言钉”。这些简洁、有趣、易传播的语句,轻松穿透了消费者的心理屏障。
而他那忙碌到变形的表情、手持夹子翻动鸡排的动作、以及总是敞开塑料袋的独特动作,构成了强烈的“视觉锤”,在观众脑海中形成鲜明画面。
人类大脑对信息的记忆,80%以上是通过视觉完成。鸡排哥那些被做成表情包的“痛苦面具”,正是无意中强化了品牌识别度。
真诚才是最终的流量密码
在鸡排哥走红后,无数网友专程赶去光顾他的小摊,现场队伍足有百米长。但面对如此火爆,鸡排哥依然反复感谢“大家给面子”,并且坚定不移地,“欢迎大家去景德镇旅游”。
更难得的是,他在流量浪潮中的清醒自持。面对暴涨的人气,他拒绝连锁加盟与直播带货,坚持“小摊初心”,专注服务学生与本地客群。
甚至,他还公布了鸡排制作过程,表示“不存在任何的科技与狠活”。
这种真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不少网红店还在玩“限量三小时”“打卡发圈免单”的饥饿营销时,鸡排哥的“反套路”显得格格不入。
最初每人卖5份,顾客抱怨“吃不完”,他减到3份;仍有食客排两小时空手而归,再砍到2份。用他的话说:“让大家不用白跑,比啥营销都强。”
鸡排哥给商业世界的启示
鸡排哥的走红,揭示出消费市场的深层变化:在餐饮千篇一律、网红店速生速朽的当下,人们渴望真实、需要人情味。
他的案例证明,在Z世代消费观中,情绪价值可部分替代产品溢价。有咨询机构调研显示,62%的消费者愿为“有趣的规则”多支付30%费用。
商业的本质,从来离不开人心的连接。当商业褪去包装,露出“把顾客当邻居”的本真,反而让人挪不开步。
暮色中,“鸡排哥”擦净炸锅准备收摊。他或许没想过“爆红”为何发生,但我们知道——当商业回归“把人当人”的本质,当真诚取代套路成为底色,每一个认真把小生意做好,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顶流”。
最硬核的营销,从来不是技巧堆砌的泡沫,而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真心。
在景德镇街头,鸡排哥用一口锅、一块鸡排,炼出了“真诚”这道生意经。而这,或许是所有商业行为中最本真、却也最容易被遗忘的初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