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前我刚学写东西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交稿子,不是不想写,是真的下不了笔,每次拿到选题,我都要先搜一堆同类文章看,琢磨别人怎么写的,接着在脑子里搭框架,每一段写啥都要想清楚,然后又到处找素材、找故事,总觉得得把这些都弄齐了才能动笔。
可现实是,我经常卡在某一步就动不了了,要么觉得素材不够好,要么觉得框架还不够顺,拖个一两天是常事,每次都耽误出稿。
那时候我真吃了不少苦头,甚至有过放弃写作的念头,那时候就是把“过度准备”当回事了,总觉得“万事俱备”才敢开始,却没发现热情早就在反复纠结里耗没了。
![]()
后来偶然看到《饮食男女》里一句话,一下子就醒了,“人生不像做菜,不能等一切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可不是嘛,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准备好”是前提,其实等你准备好,机会早就来了,2014年的时候,深圳有个叫Kevin的程序员,在一家外企上班,想转型做跨境电商。
那时候跨境电商正火,可Kevin没直接干,而是先研究亚马逊的运营规则,又对比各种选品工具,还学广告投放、自学数据模型,就为了抓大数据。
![]()
有人问他店铺开没开,他总说“还在筹备,有个数据没跑通”,结果呢?一年多过去了,他终于把所有准备都做好了,可他看中的那款新产品,早就被别人卖火了。
更有意思的是,他以前看不起的一个下属,那段时间用笨办法直接开干了,用Excel表管库存,手动上架商品,方法虽然粗糙,却踩准了风口,短短一年就把生意做得有模有样。
Kevin这事儿挺可惜的,他不是不努力,是没搞明白“犹豫就会败北”,世界变得快,机会留不住,准备太满反而会错过时机。
菜市场开发布会?看着离谱,干了才知道对不对,2018年罗振宇公司要筹备《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的新书发布会,商量地点的时候,员工潘达开玩笑说“选菜市场吧,接地气”。
![]()
本来以为就是句玩笑,没想到罗振宇直接拍板,还按“谁提谁主导”的规矩,把这事儿交给了潘达,潘达从没独立做过这么大的项目,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头天晚上她熬了一整夜找资料,啥有用的都没找到。
第二天她索性不想了,直接跑出去,把北京几个有名的菜市场都逛了一遍,就是这次考察,她发现三里元菜市场以前办过大型活动,交通方便,设施也全,报价还合适,很快就把地点定下来了。
更巧的是,她跟菜市场摊主聊天的时候,还认识了一位艺术家,通过这位艺术家,又请到了八位当代艺术家来参加活动。
最后这场发布会办得特别成功,事后潘达说“一切转机都来自我迈出公司”,我特别认同这话,很多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做,是做了才能看到希望。
![]()
本来想潘达可能得卡好久,毕竟没经验,结果人家不窝在办公室空想,直接去现场找答案,这就是“先做再优化”的道理,想全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我自己后来写作的转变,其实也靠的是“先做”,以前两天憋不出一篇稿,现在能坚持日更,不是我突然变厉害的。
现在打开电脑前,我也常不知道写什么、用什么素材,但不管怎么样,我都会先打开文档,随便敲点字。
有时候写“今天没思路”,有时候写点零碎的想法,写着写着就有感觉了,坐在那儿想和直接写,完全是两种状态。
![]()
冯唐说“一个粗糙的开始,是最好的开始”,这话太对了,你要是总不出发,就只能永远停留在原地,只有开始干了,才知道哪里要改、怎么完善。
软件先上线再改?这么干的团队反而占了市场,作家彼得・西姆斯在《小赌注》里写过一个软件团队的故事。
当时团队要做一款软件,两个人有不同想法:瓦尼尔觉得得把软件做得性能超强再发布,斯莱默却觉得“一次性写出完美代码根本不可能”,应该尽快发布,拿用户反馈来改良。
最后公司听了斯莱默的建议,软件及时投了市场,吸引了不少用户,用户用的时候遇到问题,团队就赶紧分析解决,在不断研发里改缺陷、做更新。
![]()
一段时间下来,软件的问题从最初的几千个,降到了几十个,最后还成了热门,占了不少市场份额,没有哪件事是一步到位的,尤其是难一点、收益高一点的事,都得试错、优化。
我以前总觉得“得做到完美才能拿出来”,后来发现这想法不对,就算做得不怎么样,也能很快收到反馈,知道自己哪里不足,总比纠结半天啥也不干强。
![]()
就像有人说的“想干一件事,你可以粗糙地去干,别太在意得失,干得好不好,是干完以后才要想的”,我们总等“万事俱备”,可哪有那么多“万事俱备”的时候?计划再完美,不迈脚永远是纸上谈兵,远方再美,不起程也到不了。
以前总听人说“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最怕的就是一辈子都在准备,却从没真正出发。
所以别再等了,你只需要踏出第一步,剩下的路,会在前行中慢慢清晰,觉得这话有用的话,点个赞,跟朋友们共勉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