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果园里,露珠还挂在葡萄藤上,王婶(化名)一边收拾院子,一边目光被一簇簇自家地里冒出的蘑菇吸引了。蘑菇雪白胖圆,看似鲜嫩欲滴。王婶本就勤俭爱家,平日里一直节约持家,心想自家地里长出来的应该没事,顺手采了些回家做菜。不久,热腾腾的蘑菇汤刚端上桌,家人吃得津津有味,还计划晚饭用剩下的一半继续下锅。
没想到,午饭过后,家里四个人陆续出现了头晕、恶心、上吐下泻的症状,两个卫生间轮流抢用,甚至有人只能抱着脸盆在床上虚弱地呕吐。这顿“不要钱的野味”让本以为安全的一家人被120急救车紧急送医,随身还带着那没吃完的蘑菇样本。直到急诊医生确诊,这竟然是著名的剧毒蘑菇“大青褶伞”,全家差点酿成大祸。
![]()
为什么自家果园长出来的蘑菇也能这么危险?蘑菇中毒为何能造成如此严重的症状?普通家庭该如何识别风险、紧急处理?下面为你解答这些致命疑问。
问问自己,你真的能分清哪些蘑菇有毒吗?像王婶这样自信“自家地里长的蘑菇肯定没问题”的人,可能不在少数。
其实,全球已知毒蘑菇超1000种,我国约有435种,其中“大青褶伞”(也称“铅绿褶菇”)是浙江、广东等南方地区最常见的毒蘑菇,它在夏、秋季节极易出现在菜地、果园、草坪、荒地甚至垃圾堆旁。它外形圆润、肉质松软,常被误认为食用蘑菇,一旦误食,很容易中毒。
![]()
这类毒蘑菇含有一种叫青褶伞素的胃肠炎型毒素,发病极快,多在2-6小时出现明显上吐下泻、恶心、腹痛等症状。临床数据显示,每年因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病例,在浙江省医院急诊都有数十起,病因多为普通家庭对野生蘑菇的辨识误区和侥幸心理。
令人警觉的是,毒蘑菇中毒后,除了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还可能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甚至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至今,没有任何民间“偏方”,也没有民间经验能真正“鉴别”出哪些蘑菇是安全或有毒。
专家强调,“没有任何一种直观方法可以100%分辨出毒蘑菇。”颜色鲜亮不等于无毒,有虫咬也不能说明安全,甚至“银器试毒”“切口变色”这类说法也毫无科学依据。
很多人对蘑菇中毒症状了解不深,往往等到全身不适才意识到问题。胃肠炎型毒蘑菇中毒最典型表现为:进食后短时间(通常2-6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乏力。部分患者还会有头晕、肌肉酸痛乃至精神异常等表现。
![]()
像王婶一家经历的,便是典型的“大青褶伞”中毒。
一顿蘑菇汤下肚,不出半天全家人相继出现上吐下泻,症状剧烈到甚至无法正常起身。
送医后需要通过洗胃、补液,缓解体内毒素和脱水,严重时可能需血液净化甚至人工肝等高级医疗手段,花费极高且存在死亡风险。
值得警惕的是,并非所有毒蘑菇症状都是胃肠炎型,部分毒蘑菇引起急性肝、肾损伤,早期症状极其隐匿,往往等严重器官衰竭才被发现,救治更为困难。
医学数据显示,重度毒蘑菇中毒的抢救成功率依赖于送医速度与是否能准确带上毒蘑菇样本。如果能尽早洗胃、催吐、对症补液并及时补充电解质,绝大多数患者可在1-3天内好转。但若毒素摄入量大、未及时处理或本身有基础疾病,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
随着气候越来越适宜各种野生蘑菇生长,中毒风险也同步提升。其实想彻底避免,社会广泛推崇的原则只有一个:不采、不卖、不吃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坚决拒绝侥幸心理!
如果不慎误食或怀疑中毒,建议立即做到:
及时催吐,尽量减少胃肠道毒素吸收。中毒者神志清醒时,可通过喝温水和刺激咽部催吐。若腹泻不重时,少量服用泻剂有助毒素排出。
一旦感觉不适,第一时间就医,切勿等待症状自然好转或“硬扛”。越早处理,抢救成功率越高。
保存剩余蘑菇或用餐照片,随身带去医院,方便医生准确判断毒性、制定救治方案。带上食物样品,哪怕只是一小片,都极其关键。
有慢性基础疾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更应格外警惕,中毒风险与危害更高。每年5-10月,是我国南方蘑菇中毒高发期,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健康生活往往藏在最简单的警惕里。一念大意,可能就是全家健康的大隐患。蘑菇虽美味,但“自家地里长的”绝非安全保障。记住,毒蘑菇无论外观多诱人,只要不认识、不确定,坚决不要采、不要吃!
请大家一定谨记:防范毒蘑菇,关乎您和家人的健康安全,不可存半点侥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