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本为吸引外国创业者、带动经济而设立的“经营・管理签证”,如今却在某些地方变成了空壳公司的温床。大阪市内,一些看似普通的杂居楼和集合住宅,竟登记了数十甚至上百家公司法人,但却几乎见不到实际经营活动。日本产经新闻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据产经新闻的调查,大阪市中央区,一栋14层的杂居大楼,原本是普通住户和公司混合的集合住宅。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扇门旁同时挂着三、四块公司牌子,企业名称用汉字或英文书写,从楼下到楼上都重复着同样的景象。可奇怪的是,走廊里冷冷清清,看不出有人办公的迹象。
![]()
据这栋楼的住户回忆,这里曾是建筑行业工人的单身宿舍。直到令和3年(2021年),楼宇所有权转手,接管者是一名华人老板经营的企业。随后,工地上说着中文的施工队频繁出入,房间被隔成多个小隔间,每个隔间对应一家所谓的“公司”。
一位与中国女性住户交谈过的日本人透露,那名女性直言:“办了公司,就能办保险证,孩子也能受教育。平时实际住在朋友家,房间只是用于投资。”
大阪市东成区一栋8层老楼,登记着60多家公司。可当记者按响这些公司的门铃时,没有任何回应。住在附近的一位78岁男性老人摇头说:“这些公司只是挂个名字而已。”另一名60多岁的居民回忆,从一年前开始,偶尔能看到中国人样貌的人来收拾信箱里的信件,但平时根本看不见有人出入。
大阪市大正区一栋4层楼,已有120多家公司登记。周围商店的老店主说,这里原本是企业宿舍,过去还能看到灯光亮起,如今是否有人办公已不得而知。
![]()
据悉,这些公司大多成立于2022年(令和4年)之后,注册资本普遍超过500万日元(约25万人民币),符合法律条文上的签证申请条件。而另一个耐人寻味的共通点是:不少公司董事名单上,出现了同一个日本人的名字。这个日本人就是协助办理移民手续的司法书士。
这名司法书士承认,自己确实在为中国客户代办公司登记,“中国富裕阶层希望来日本,我只是帮忙。只要合法的事,就是生意。”他解释,很多公司在最初阶段只是“入境前准备阶段的办公室”,类似共享办公的概念。
这名司法书士还透露,公司成立必须开设银行账户,而外国人单独办理难度大。因此,他会提供“协助账户”,暂时代收出资金,以便公司顺利登记。他自称是“中国移民潮”背后的“日本合作人”。
在他看来,中国政府对富裕阶层和大型企业的限制日益严格,不少人因此想把资产和家人转移到日本。他甚至认为:“这对日本也有好处,能带来外汇。”不过,他同时强调会挑选客户,“绝不会帮助可能危害治安的人。如果感觉有灰色阴影,我就会抽身。”
“经营・管理签证”制度设立于2015年,日本政府原意是通过放宽条件吸引外国创业者,推动经济发展。取得该签证只需满足“雇佣2名以上常勤员工”或“资本金500万日元以上”的条件,就可在日停留最长5年。然而,门槛过低,却给一些无实际经营活动的公司留下了可乘之机。
如今,大阪的几栋普通居民大楼里,悄然塞进了上百家公司。它们有地址、有资本、有法人,但鲜少有员工和业务。在制度设计与现实操作之间,落差正在扩大。
![]()
日本入国管理局当局也注意到制度被滥用的现象。为了遏制“门牌公司”的泛滥,法务省已着手收紧标准。新的修正案拟将原本500万日元(约25万人民币)即可的资本金门槛,一举提高到3000万日元(约150万人民币)。此外,过去“雇佣2名常勤职员”与“资本金500万日元”两项条件可以择一满足,未来则要求至少必须雇佣1名常勤职员,不再允许仅靠出资额就获得在留资格。
近期展会
1、
2、
3、
4、
版权说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文章源于授权作家或网络,网络其他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权,原创作者烦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处理。 微信:xinshuo2012201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