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
![]()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弄堂里诞生。从此,红色的基因在四通八达的弄堂里蔓延开去,红色的记忆如同历史的回声,回荡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让我们重走红色征途,去追寻革命先辈们的初心印记。
今日,小E与各位读者一起,云游淮海路,重温那些红色时光。
淮海路
老渔阳里—新渔阳里—树德里—辅德里
淮海路是上海最繁华、最有“腔调”的商业街之一,与南京路并肩齐名。旧时,淮海路名“霞飞路”,属于法租界。在旧时的霞飞路边有两条特殊的弄堂。这两条弄堂相通且平行,这是沪上十分少见的弄堂布局。由于此二弄的大业主的名字中有“铭德”二字,故此二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称“铭德里”;又因为这两条弄堂在霞飞路上的弄口是并排的,所以被称作“东铭德里”“西铭德里”,现在一般以“老渔阳里”“新渔阳里”作区别。
现在,新老渔阳里不再相通,老渔阳里在淮海路上的弄口也不复存在,所以要想进入老渔阳里,可以从老渔阳里位于南昌路的弄口进入,门牌是南昌路100弄。弄内东侧为100弄的建筑,有其他石库门建筑少见的弧形墙体,西侧则属于102弄的园村,是后来建的新式花园洋房。这种一弄二号的布局在上海的弄堂中比较少见。
![]()
老渔阳里
老渔阳里是个不平凡的地方,中国近代史上许多有名的人物都住过这条弄堂,如柏文蔚、陈其美、杨杏佛、叶楚伧。老渔阳里2号最为特殊,不仅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还曾见证毛泽东与陈独秀的会晤以及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新渔阳里在淮海路上的弄口尚存,门牌是淮海中路567弄。新渔阳里6号可谓红色青年的舞台,俞秀松、李汉俊、陈望道、沈玄庐、施存统、袁振英、叶天底、金家凤等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这里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了掩护这里的革命活动,杨明斋受组织的委托,在此处开办外国语学社,从而为党培养了大批的精英骨干,包括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等。
![]()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
沿着淮海路往西走15分钟就到了著名的新天地,这里如今是淮海路上最热闹的地方,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却是个非常冷僻的地方,从其北向的法国军人墓地(今淮海公园)就可见一斑。
![]()
新天地
位于新天地北里中间位置的兴业路76号是一幢标准的石库门建筑:外墙青红砖交错,砖间镶嵌白线,门上有大型雕花,大门上黑漆,配有铜环,门框围以石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旧时,这里属于树德里,如今一大会址的边门上还留有“树德里”三个大字。
![]()
树德里
从新天地出来,我们再回到淮海路,走回新渔阳里。新渔阳里的弄口就是一个丁字路口,“丁”字竖钩处即成都南路。沿着成都南路朝北走,大约三五分钟便能到达辅德里,即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所在地。在1915年时,两处中间还隔着一条长浜,但五年后的1920年,这条长浜被填埋,所以两处走动起来应当十分便捷。而从新渔阳里到老渔阳里,更是只要在弄内穿行即可。树德里也在步行即达的地方。
![]()
辅德里
1922年7月16日—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的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召开。关于这个开会地点的选择,当时中央局领导是几经思考的。开始时曾经考虑过去广州召开。鉴于当时广州的政情复杂,孙(中山)陈(炯明)磨擦厉害,召开大会便会产生诸多不便。上海的李汉俊寓所、陈独秀寓所相继遭租界巡捕房搜查,显然并不适合。张国焘所在的北成都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也遭到英租界当局的严密监控,7月17日被查封,其成员被通缉。因而,也并非安全的场所。相对而言,比较安全的是中央局成员李达的寓所。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是李达和王会悟的新婚寓所。这里是一所处于深巷内的石库门房子,整幢房子由李达一家居住,没有外人。而且房子的前门、后门都可以通行,周围是整片相同的石库门房屋,625号淹没其中,不易叫人辨识。党创办的平民女校正对李达家的后门,万一发生情况也便于疏散。附近的劳动组合书记部、平民女校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等党的机关集中,便于召开小组会议。
这里要给大家增加一点小知识。上海的门牌号一般采用马路名加连续编号的方式编排,以外滩天文信号台为原点,号码从小到大向四周作散状线扩散。但是,也有很多地方不用这种方式编号,尤其是郊区。当时辅德里属于公共租界边缘,只有6幢街面房被编入马路的门牌号,其他房子都被编入辅德里。二大会址在辅德里625号。一条弄堂编出625号这么大的数字,显然也有些夸张。事实上,当时公共租界的门牌号码就是这么随意。
中共接受了中共一大开会的教训,为了保密和安全起见,二大是以小组讨论为主,尽量少开全体大会,且每次全体会议都要更换地点。在当时极端秘密的情况下,二大会场确实很难找到。毛泽东作为受邀代表之一来到上海,但仍然未找到会址,与二大失之交臂。说不定,辅德里一带随意的编码方式也为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做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时,与会代表推选了一个起草委员会负责草拟包括中共二大党章在内的会议文件。该起草委员会由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3人组成,其中陈独秀为执笔人。他们参考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以及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章这两个蓝本,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两份文件。决议案承担了党章的总纲职能,章程则更多具有党的根本法规法条的性质。这两份文件较为完整地构筑了中共二大诞生的党章体系。
决议案清晰指出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先锋队”是对早期共产党人创举的最好诠释,也是对之后共产党人最高的要求。这意味着共产党人要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成为中国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力量。时至今日,先锋队的性质仍被沿用并得到发展。同时,文中还指出党员要遵守革命运动的“两大律”。其中,“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概念的提出也为党的群众路线奠定了基础。而“严格遵守组织纪律”的规定使得二大后,一个中央到地方的严密党组织得以迅速建立。
章程共分6章29条,其核心内容是建立严密的各级组织,加强党的纪律性,对于坚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指导党员言行,健全党内生活,促进组织发展,提高党的战斗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共二大党章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最高的政治行为规范,是党创建工作圆满完成的标志之一。
![]()
漫步红色印记,回望红色初心,通过实地走访红色遗址,我们见证着那些有着伟人初心、刀光剑影的红色史诗,聆听着那些有着生死离别、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革命先辈们赤诚的信念、滚烫的青春和党的发展、国家兴亡、民族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穿越时空同今天的你我在上海的革命热土上交汇。让我们在国庆到来之时,铭记红色精神,弘扬革命传统,将自身投入到新时代的伟大事业建设中。
READING
![]()
![]()
《暗夜星火——党章诞生地的初心故事》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编著
978-7-5760-5836-9
68.00元
党章诞生地的初心故事。
本书以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平民女校等红色遗址遗迹,以及在革命年代与这些建筑息息相关的人物,如陈独秀、彭湃、李达、丁玲、向警予等革命先辈,以他们在这些建筑里发生的事迹等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创建过程中的奋斗故事,给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丰富教材,以激励年轻一代即使在恶劣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启航——党的诞生地为何在上海》
叶福林 马光霞 周春燕 高哲 滕晓雪 王蒙茹 著
978-7-5760-6021-8
148.00元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在上海诞生?为什么早期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在上海?带着这个历史之问和时代之问,本书结合详实的文献史料、生动的历史故事、缜密的逻辑推理,从自然禀赋、政治环境、经济形势、文化氛围、社会条件、理论传播、阶级基础和历史突变等方面,全面系统阐述了上海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及其早期活动中独特的要素和优势,科学准确回答了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的历史缘由和光荣使命。本书为人们更好地探寻红色文化基因、弘扬优良革命传统、铭记党的初心使命、实现时代赋予重任提供史实依据、智慧源泉和思维启迪。
![]()
《红色弄堂》
张晓栋 著
978-7-5675-9468-5
68.00元
《红色弄堂》以中共建党初期至1933年中共中央撤离上海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沪的35处秘密机关地址所在的建筑为研究对象,展开红色文化历史与海派建筑历史的双重讲述,是一部将红色文化与海派文化交融的图文通俗读物。
编辑:黄诗韵
关注并设为星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