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9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投票现场传来消息:中俄延长伊朗制裁豁免期的提案遭遇惨败,4票赞成面对9票反对。
制裁重新生效后,伊朗石油出口暴跌35%,外汇储备如决堤之水。就在急需战机保护核设施的关键时刻,伊朗却做出令人意外的选择:米格29而非更先进的歼10。
伊朗为何放弃先进装备?这个选择背后藏着什么考量?
![]()
4票对9票,挽救行动彻底失败
投票那一刻,几乎能想象到德黑兰那一夜的不眠。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和俄罗斯代表团准备了数月的延长提案,希望给伊朗核问题的外交解决多留半年时间。
然而现实如冷水浇头。4票赞成、9票反对、2票弃权的结果,让这份提案在安理会大厅里变成一张废纸。支持票来自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和阿尔及利亚,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阵营铁了心要施压。
![]()
更让人意外的是,印度和越南选择了弃权。
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2015年签署的伊核协议下解除的那些联合国制裁,瞬间如绷紧的橡皮筋一般重新收紧。第2231号决议里的所有限制措施,像定时炸弹一样准时引爆。
伊朗的核计划、军工出口、金融交易,全都被卡得死死的。这种压迫感,就像一个人被困在逐渐缩小的房间里,每一次呼吸都变得困难。
![]()
西方的算盘其实很清楚。E3国家——英国、法国、德国——在2025年上半年就启动了这个snapback机制,理由是伊朗核活动进展太快,不配合调查。
制裁恢复的连锁反应立即显现。伊朗的能源出口、海运、造船、汽车行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下。
![]()
海外转账被冻结,债券发行叫停,连美元这样的硬通货都断了供应。伊朗外交部愤怒地召回了驻英法德大使,但抗议声在制裁的铁墙面前显得如此无力。
街头的抗议零星冒头,物价飞涨让普通人的日子雪上加霜。黑市汇率像过山车一样乱套,政府只能强调这是外部压力,号召民众咬牙顶住。
这就是伊朗面临的残酷现实:在暴风雨中选择避风港,已经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了。
![]()
2000万对4000万,现实面前的算盘
钱的问题,往往是最直接也最残酷的。
伊朗现在的处境,就像一个手头紧张的人站在商店里,面对两件商品:一件4000万美元的歼10CE,一件2000万美元的米格29MK2。
![]()
数字对比看似简单,背后的现实却复杂得多。伊朗的外汇储备本就捉襟见肘,制裁一来,情况更是雪上加霜。
石油出口收入大半被冻结,海外资产被限制,连最基本的国际转账都成了难题。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人突然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冻结,手里只剩下有限的现金。
![]()
中国军售通常要求硬通货结算,这本身就是国际军贸的惯例。
歼10CE单价虽然相对亲民,但伊朗想要的不是一两架,而是几十架的批量采购。这样算下来,总价值轻松超过10亿美元。对现在的伊朗来说,这简直是天文数字。
![]()
更关键的是支付方式。中国企业更偏好现金交易,这样可以避免卷入复杂的制裁风险。毕竟,成都飞机工业集团不只做军机生意,还为波音、空客这些国际巨头提供民用零部件。
这些零部件业务,才是成飞真正的财源滚滚。一旦因为伊朗军售被西方制裁,损失的可能是整个全球供应链的地位。
![]()
俄罗斯就不一样了。他们现在本身就在制裁名单上,已经没什么好怕的了。
米格29MK2的价格只有歼10CE的一半,而且俄罗斯愿意接受石油或天然气抵债。里海管道一通,货款两清,简单得就像邻居之间的串门。
![]()
2025年1月伊朗确认采购苏-35时,就采用了类似的易货贸易模式。现在转向米格29,继续这个套路就行了。
俄罗斯自己的军工企业也缺钱,急需伊朗的能源进口,双方各取所需。这种合作,与其说是买卖,不如说是两个在暴风雨中相互取暖的人。
![]()
现实就是这么骨感:2000万美元能买到的安全感,胜过4000万美元的技术优势。
72小时战斗力,兼容性胜过先进性
时间,对现在的伊朗来说比黄金还珍贵。
以色列的威胁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2025年10月连续三次空袭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军事目标,已经是明确的警告信号。
![]()
伊朗空军老化严重,现有的F-14、米格-29这些老将,面对以色列的F-35隐身战机,就像用弹弓对抗现代步枪。
歼10CE虽然性能优秀,4.5代机的技术水准,带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先进空空导弹,但有个致命问题:时间。
![]()
从下单到首批飞机交付,至少需要2-3年。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的生产线忙着给巴基斯坦和埃及供货,伊朗作为新客户,还得从头培训飞行员和地勤人员。
建模拟器、搞后勤链条、熟悉操作系统,这些准备工作又要花费2-3年。等一切就绪,说不定以色列的导弹已经落在德黑兰上空了。
![]()
米格29MK2就不一样了。这就像给熟悉的旧车换个新发动机,兼容性是天然优势。
伊朗空军从80年代两伊战争开始,就一直使用米格-29。地勤人员会拆会装,零部件库存充足,飞行员对操作界面烂熟于心。
![]()
俄罗斯升级的MK2版本,装上ZHUK-ME有源相控阵雷达,换装RD-33MK发动机,挂载R-77M导弹,这些与伊朗现有系统无缝对接。
最关键的是速度。俄罗斯仓库里有上百架苏联时期的米格-29库存,升级航电系统和发动机后,几个月就能出货。
![]()
2025年9月23日,伊朗议员公开确认俄罗斯已经交付了首批米格-29,伊朗空军直接拉到设拉子基地,72小时内就能形成战斗力。
这种效率,就像救火队员接到警报后的反应速度。熟悉的平台、现成的弹药、完整的维护体系,一切都是现货供应。
![]()
简氏防务专家的评价很到位:在成本效益比上,米格29MK2确实优于歼10CE。不是技术不重要,而是时间更宝贵。
伊朗需要的不是花里胡哨的先进,而是实打实的可用。在危机面前,能救急的就是最好的。
一海之隔的靠山,远比遥远盟友更可靠
地缘政治的魅力,就在于距离的温度。
俄罗斯和伊朗之间,只隔着一片里海。这种地理上的亲近,在危机时刻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
2025年1月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协议,不只是一纸空文,而是两个在国际压力下相互取暖的国家的现实选择。
一旦真的发生军事冲突,俄罗斯能提供的不仅仅是武器,还有情报支持、导弹补给,甚至联合演习的实战配合。
![]()
米格29使用俄制导弹和雷达系统,与伊朗现有的S-300、S-400防空网络整合起来一气呵成。这种系统兼容性,就像拼图游戏中完美契合的两块拼板。
中国虽然也卖军火,但中东并不是重点市场。歼10CE的出口主要面向亚洲国家,伊朗买了也得自己扛起全部的后勤保障。
![]()
更现实的考虑是,中国在全球都有重要商业利益,不可能为了伊朗一个军售项目就冒险与西方全面对抗。
俄罗斯则不同。他们在叙利亚有军事基地,在中东有深度军事存在。2025年上半年的联合军演中,米格29就与伊朗F-14混编飞行,默契程度可见一斑。
![]()
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帕克普尔的公开表态很说明问题:武装力量已经准备好应对任何威胁。这话里透着的,就是对俄方支持的依赖和信心。
选择米格29,本质上是在选择俄罗斯这个战略靠山。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武器采购,而是一次深度的军事绑定。
![]()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分析师的观点很有道理:伊朗的选择体现了"制裁环境下的理性适应"。
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地缘邻近性正在成为新的战略货币。远方的朋友再好,也比不上身边的邻居在关键时刻的一个眼神。
![]()
中东研究院的报告总结得很精准:地缘邻近性在军事合作中的权重正在上升。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生存哲学。
伊朗的选择,折射出的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不追求最先进,只选择最靠谱。
![]()
结语
伊朗的选择折射出一个朴素道理:在危机时刻,能救急的就是最好的。这不是技术退步,而是现实主义的智慧。
随着大国竞争加剧,各国军购将更加务实,地缘因素的权重持续上升。军事供应链正在"去全球化",区域化趋势愈发明显。
面对变化的世界,各国会如何调整军事采购策略?你认为地缘政治还是技术优势更重要?
![]()
信息来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