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学家故事展
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广州科学家故事展”已在广州青少年科技馆隆重启幕!在这里,我们将带你走近那些扎根广州、心系家国的科学追梦人,聆听他们攻坚克难的传奇,感受他们矢志报国的赤忱。
“广州科学家故事”专栏将定期推出展览中的科学家故事。他们的故事,是永不褪色的精神火炬——愿这束光,照亮你我心中的科学火种,共赴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约。
“手性”药物探索先行者
![]()
陈新滋(1950—),广东台山人,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荣休校长,现任中山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主要从事不对称合成及其工业应用,手性医药中间体合成及相关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新型抗癌药的研究与开发等领域的工作。
用化学回馈社会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研究成功了,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会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几十年来,陈新滋一直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获得多项国内外专利,并努力推动专利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中,“将一个破坏臭氧层的化合物四氯化碳转化成工业上有用的氯仿”的技术专利,已成功商业化,相关工厂每年用此方法处理的四氯化碳达万吨级,对氯仿工业的持续发展和保护地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除了工业领域,陈新滋在关系人民健康的制药领域也有丰硕成果。20世纪70年代,陈新滋在均相氢化不对称合成反应的研究中发现了新不对称催化的反应机理,首次揭示并证明了“主要手性产物来自微量的催化中间体”这一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微观自然现象,相关成果在国际上被广泛引用。他利用电化学与手性催化技术,研究开发了手性药物萘普森的实用不对称催化合成新工艺,发现了螺环氧膦配体、胺膦配体、联吡啶氧膦配体等高性能的配体和催化剂,取得多项中国和美国专利。
![]()
▲陈新滋(左二)在实验室进行实验
![]()
▲2023年,抗感染新药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陈新滋任实验室主任
此外,陈新滋还在香港与内地的学术交流中做了大量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内地10多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及香港高等院校共同组建了一个开放性实验室——“手性科技开放实验室”,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手性科学研究的发展。
“我现在感觉,我的时间已经不属于我自己,应该是属于社会。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
▲陈新滋(右一)在中山大学药学院进行研究工作
![]()
▲陈新滋(左二)带领本科生前往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参观见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