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吃了多少转基因食品?
“别看着货架上的‘非转基因’标签就觉得离转基因很远,我们每年要接收几百吨转基因原料制成的食品,连本土奶酪的生产都和它有关。”巴黎第八区家乐福超市的食品采购主管皮埃尔·勒梅尔,正对着一批刚到的烘焙原料进行验收。在公众印象中对转基因“零容忍”的法国,实则每年进口约54万吨转基因作物,这些原料早已通过复杂的供应链,悄然融入普通人的日常饮食。
法国的转基因消费,藏在“看不见”的食品链条里。勒梅尔拿起一包畅销的黄油曲奇,指着配料表中的“大豆卵磷脂”解释:“这种乳化剂几乎都来自转基因大豆,法国每年进口的35万至52万吨大豆里,超过90%是转基因品种,主要来自巴西和美国。”他走到食用油货架前,拿起一瓶本土品牌的菜籽油:“别以为法国产就安全,我们每年从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里,95%是转基因的,这些原料榨出的油会直接用于食品加工。”更易被忽视的是酱料区,番茄酱、蛋黄酱里的玉米糖浆,十有八九来自进口的转基因玉米——法国每年要进口约50万吨转基因玉米,一部分就用于淀粉和糖浆制造。
转基因成分的渗透,更通过畜牧业形成“间接消费”。巴黎近郊一家肉铺老板让·杜邦算了笔账:“我卖的牛肉,饲养时吃的饲料里65%以上是转基因豆粕。法国每年进口310万吨豆粕,80%都是转基因的,根本绕不开。”他展示了供应商提供的饲料检测报告,上面明确标注着“转基因大豆加工产物”。勒梅尔补充道:“超市冷柜里的速冻鸡肉、猪肉,几乎都来自用转基因饲料喂养的畜禽,这意味着消费者吃的肉蛋奶,早已通过食物链接触到转基因成分。”
这种“明拒暗纳”的现状,源于法国严苛政策与现实需求的平衡。作为欧盟成员国,法国立法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且要求食品中转基因成分超过0.9%必须强制标注,超市里印有“无基因工程”印章的有机食品区总是客流密集——毕竟83%的法国消费者会特意关注食品是否天然。但食品工业的刚需让禁令留有余地:本土大豆产量不足10万吨,远不能满足需求,而乌克兰等国的非转基因大豆年供应量仅2至5万吨,只能依赖转基因进口填补缺口。“我们每周都会核查商品溯源信息,确保转基因成分不超标。”勒梅尔点开后台系统,每批原料的进口批次、检测报告一目了然。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对转基因的担忧,不少源于被推翻的错误结论。2012年某法国教授声称“转基因玉米致癌”的研究,因实验设计不严谨被学术杂志撤稿,欧盟随后耗资超1000万欧元开展的三项长期研究均证明,转基因食品无潜在健康风险 。但这并未完全扭转公众认知,83%的消费者仍对转基因存疑,甚至有环保人士因拔除转基因试验田入狱,却获得60%民众支持。
傍晚的超市里,勒梅尔正在为顾客解答疑问:“想要完全避开很难,但若介意可以选有机款,不过两者的安全性都经过了验证。”这番话恰是法国转基因消费的真实写照:表面是“零容忍”的民意与政策,背后却是54万吨进口量支撑的食品供应链。那些被刻意隐藏的转基因成分,正成为这个美食大国不得不接受的饮食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