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充进账户的时候还能看见,第二天睁眼全没了,跟从没存在过一样。”10月1日,辽宁的孙先生对着西贝小程序里空空的优惠券界面,实在想不通自己300多块钱到底买了个啥。
![]()
事情要从9月24日说起。那天孙先生刷二手平台时,一眼瞥见不少商家在卖西贝的100元无门槛代金券,价格从十几块到八十块不等,比门店直接消费划算太多。
他算了笔账,要是买25张,总价2500元的券花300多就能拿下,之后去吃饭几乎等于白嫖。没多想,他找了3个不同商家下单,很快就把25张代金券成功充值到自己的西贝小程序账户里。
看着账户里整齐排列的代金券,孙先生还琢磨着国庆带家人去搓一顿。可第二天早上打开手机,他彻底傻了眼:25张代金券不翼而飞,优惠券界面显示 “可用数量0”。他反复退出登录、刷新页面,甚至卸载重装了小程序,那些券还是没踪影。
![]()
急得冒汗的孙先生立刻联系西贝客服,对方的回复让他更懵了。客服说,通过系统查询,他账户里的25张代金券都来自深圳印力中心店,但那天深圳刮台风,这家门店压根没营业。“这些券可能是黑客攻击系统后盗刷出来转卖的,我们已经报警了。”
客服的话像颗闷雷,炸得孙先生半天没回过神。
“他们做活动安防没做好,凭啥让我承担损失?” 孙先生越想越气。他记得很清楚,买券的时候西贝的活动规则明明写着代金券可以转赠,自己通过正规流程充进账户,怎么就成了 “盗刷链条” 的受害者?
更让他不解的是,就在代金券消失的同时,西贝悄悄改了活动规则,把 “可转赠” 改成了 “仅限本人使用,不可转赠”。
![]()
记者顺着孙先生的线索翻了翻二手平台,发现即便规则改了,卖西贝代金券的商家还不少。100元面值的券报价在25元到80元之间,有的卖家甚至宣称自己一个账号领了4到8张券,明显违反了西贝 “每个账号仅可领取一次” 的规定。
有卖家在商品详情里写着 “特殊商品,拍下不退不换”,可点进评论区,全是买家吐槽 “券被收回了”“卖家失联了” 的留言。
西贝对此的说法前后有些出入。除了告诉孙先生是“黑客攻击”,面对其他消费者的质疑,客服还提到 “未到店消费领取的券会被收回”,非本人使用的券需要提供就餐记录才能核销。
![]()
这解释引发了更多不满:“当初允许转赠,现在又要就餐记录,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说,西贝搞这活动本来是想拉客流,属于“感恩回馈” 式促销,结果规则没设计好,反而惹了麻烦。他建议,要么学星巴克搞 “实名+即领即用+不可转让” 的闭环,要么把券拆成小面额,降低转卖的吸引力。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的陈正刚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这事本质是“附义务的赠与合同纠纷”。西贝发券要求 “到店消费才能领”,没满足条件领的券,商家有权收回。
![]()
而孙先生从二手平台买券,本身就不符合活动规则,和西贝没直接的合同关系,这笔损失很难直接向西贝主张赔偿,算是 “自甘风险”。不过他也提到,西贝规则设计有漏洞,二手平台没做好审核,都有责任。
截至10月2日,孙先生还在和二手平台卖家扯皮退款,西贝方面没再给他新的答复,只说 “等警方调查结果”。而二手平台上,那些低价代金券的链接还在不断刷新,只是越来越多卖家加上了 “不包售后” 的备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