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9月2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证实特朗普正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射程可达1500至2000公里,足以覆盖莫斯科。
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助理史蒂文·布莱恩随即发出严厉警告:此举将导致美俄在欧洲大陆爆发直接战争。
特朗普为何突然改变立场?这个决定会引发什么后果?
![]()
作者-常
万斯一句话引爆全球,美前高官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战"
万斯的表态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重磅炸弹。这位美国副总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特朗普政府正在认真考虑乌克兰提出的战斧导弹援助请求。
要知道,战斧巡航导弹可不是什么普通装备,它是美军手中最依赖的远程常规打击武器之一,能从海上和潜艇平台精确攻击陆地目标。
![]()
这种武器的威力到底有多大?简单说,就是能让乌克兰的"千里眼"一下子看到莫斯科。
1500到2000公里的射程,意味着从乌克兰边境发射,可以直接威胁到俄罗斯首都。相比之下,美国此前提供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射程只有约300公里,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更让全球震惊的是万斯透露的一个细节:如果真的提供战斧导弹,将由欧洲国家出钱购买后提供给乌克兰。这等于是让欧洲为美国的军事升级买单。
![]()
但万斯话音刚落,美国国内就炸了锅。史蒂文·布莱恩这位前国防部高官毫不客气地发出警告:向乌克兰转让战斧导弹将导致美国和俄罗斯在欧洲大陆爆发战争。
布莱恩的理由很直接:使用这种武器需要美军驻扎在乌克兰领土上。
![]()
乌克兰人要掌握战斧导弹的发射,需要学习和适应时间。最有效率的安排就是连武器带美国操作人员一起派过去,关键时刻由美国人来操作导弹发射。
这样一来,俄罗斯必然会视同美国直接向俄罗斯发射导弹。战争性质瞬间就变了。
![]()
1500公里意味着什么?莫斯科进入打击范围
数字往往最能说明问题。当万斯提到1500至2000公里射程时,全球军事专家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从乌克兰边境到莫斯科,直线距离大约800到1000公里。战斧导弹的射程足以让克里姆林宫首次进入乌克兰的直接威胁范围。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跨越,更是心理上的震撼。
![]()
普京对此反应可想而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立即向记者发出质疑:谁能发射这些导弹?只有乌克兰人能发射,还是需要美国士兵操作?
佩斯科夫没有明说的潜台词是:如果是美国士兵操作,就等于美国和俄罗斯直接开战。
更让人担心的是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安德烈的表态,他直接威胁:任何协助乌克兰发射战斧导弹袭击俄罗斯的美国军事专家,都将成为俄罗斯的打击目标。威胁已经具体到"人"了。
![]()
从技术角度看,战斧导弹确实是个"游戏规则改变者"。
它采用隐身设计,能有效穿透俄军防空系统,打击精度极高。一旦乌克兰拥有这种武器,即使不真正使用,也能给克里姆林宫带来巨大心理压力。
![]()
但技术优势的背后是政治风险的急剧上升。
美国必须面对一个现实:提丰导弹系统并非为欧洲设计,而是美国为亚太布局、主要针对中国的战略武器。
把这套系统部署到乌克兰,不只是给乌克兰加码援助,更像是直接把美国的全球对抗工具扔进俄罗斯家门口。
![]()
特朗普陷入"死局":不给失去盟友,给了引发大战
现在最矛盾的应该是特朗普了。几个月前,他还在高调宣称要推动俄乌和谈,甚至批评拜登政府在援助乌克兰问题上过于激进。外界一度认为他有"亲俄"倾向。
但9月23日与泽连斯基会晤后,特朗普的立场发生了戏剧性转变。
他不仅表示支持乌克兰袭击俄罗斯境内的军事设施,还公开鼓励道:乌克兰将取得最终胜利,会获得所有失去的领土。这番话的影响面实在太大,完全颠覆了他此前的"和谈推动者"形象。
![]()
特朗普为什么会有如此转变?深层原因可能有三个。第一,如果通过释放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的信号,能迫使普京走上谈判桌,这对特朗普完成俄乌冲突停火目标来说将是重大进展。
第二,向乌克兰提供巡航导弹,将采用美国供货、北约采购、乌克兰使用的模式,特朗普政府又能拿到一笔巨额军事订单。
第三,华盛顿如果对提供战斧巡航导弹采取开放态度,将有力刺激欧洲国家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更先进武器。特朗普也可以更有资格批评欧洲在结束俄乌冲突这一重大努力上做得还不够。
![]()
但这些算计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告诉欧洲外交官员,特朗普对普京无视他的努力、试图终结这场已持续三年半的战争,感到"非常愤怒"。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麦克·华尔兹更是强调:俄罗斯人应当明白总统传递的信息,他不是在开玩笑,而是极其认真的。
![]()
但特朗普真的愿意为了逼俄罗斯就范而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吗?这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答案。
现实是,不提供战斧导弹,等于给乌克兰和欧洲发出明确信号:美国不愿深度卷入。这会让盟友产生极大失望,质疑美国的领导力。
但如果真的提供,美俄关系将彻底撕破脸,欧洲安全局势可能失控。
![]()
美俄彻底撕破脸?全球重回冷战阴霾
战斧导弹援助的讨论,已经超越了乌克兰战场本身。它正在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转折点。从更大视角看,美国考虑提供战斧导弹,实际上标志着美俄关系从有限竞争转向全面对抗。
冷战结束30多年来,美俄虽然摩擦不断,但双方都还保留着某种战略克制。现在这层窗户纸可能要被彻底捅破。
![]()
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旦美俄关系彻底恶化,全球将面临新的阵营划分。欧洲将不得不在美俄之间做出更加明确的选择。那些试图在大国间保持平衡的中等国家,也将面临站队压力。
从经济角度看,特朗普政府除了军事威胁外,还在大力推动"切断俄罗斯能源经济收益"策略。
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演讲中公开强调,欧洲不能一边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一边又要求帮助打这场战争。
![]()
美国政府同时向印度、土耳其等国施加压力,要求减少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采购。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双重策略,实际上是在重塑全球能源版图。
而俄罗斯也没有坐以待毙。9月27日,俄军又占领了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地区的德雷洛夫镇和迈斯克镇,以及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的斯捷波夫镇。
普京在"统一日"对全国发表讲话,声称不放弃任何一寸"解放"的领土,乌东四州必须在俄罗斯手里。这番话与特朗普鼓吹的"快速停火"背道而驰,表明美俄已经走入"分道扬镳"的通道。
![]()
![]()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对抗模式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美国智库普遍认为,无论特朗普最终是否提供战斧导弹,美俄之间的战略互信已经难以修复。
全球正在见证一个新的大国对抗时代的开启。
在这个时代,军备竞赛、经济制裁、阵营对立将成为常态,而和平共处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
结语
战斧导弹援助不仅是军事问题,更是美国全球主导地位与大国关系重构的关键节点。
无论最终是否提供,这场讨论已经改变了美俄博弈的基本格局,欧洲安全面临重新定义。
面对可能的军事升级,国际社会该如何平衡威慑与和平?你怎么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