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11月5日,苏丹反政府武装"快速支援部队"(RSF)宣称用中国外贸型FK-2000防空系统,击落政府军一架俄制伊尔-76运输机。该消息经俄卫星网等多源验证,成为中国防空武器在非洲的里程碑战果,也引发对非对称作战、军贸格局及中国军工实力的热议。
![]()
事件证据链完整:被击落的伊尔-76是政府军1200万美元购得的补给主力,列装6周即执行弹药运输任务,机上5名俄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坠机点发现的导弹残骸带有FK-2000专属标识,结合作战视频、弹道分析等,推翻了"技术故障"说法。此前该系统已击落5架土耳其无人机,此次击落大型运输机标志其作战能力从"低空小目标"向"中高空大型目标"跨越。
FK-2000是中国航天科工研发的短程弹炮合一系统,设计用于拦截低空目标,最大射程25公里、射高12公里。此次能击落常规飞行高度6000-9000米的伊尔-76,核心源于"雷达+光电"双重探测体系——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范围比俄制"铠甲-S1"大60%,抗干扰时可切换红外/光学跟踪,为精准拦截提供保障。
梯次火力与机动性是关键:RSF采用"导弹+机炮"战术,导弹以35G过载锁定目标,破片战斗部摧毁关键系统,两门30毫米机炮形成密集弹幕补防;8×8底盘使系统时速达80公里,8秒内即可完成从开机到发射的流程。RSF利用其机动性,在伊尔-76低空降落的"脆弱窗口期"伏击得手。
![]()
关于武器流向,有信息称阿联酋2024年购得FK-2000后,以"反恐援助"名义转运苏丹,但阿联酋官方否认,联合国报告也未证实该说法。值得注意的是,FK-2000操作门槛低,RSF人员经2周培训即可上手,使其能快速形成战力。
事件产生显著影响:政府军5架伊尔-76已损失3架,前线支援效率下降40%,制空权平衡被打破。军贸层面,FK-2000的实战表现印证了中国"分布式低空防护"概念,打破西方"实战经验"垄断,美国雷神公司已跟进类似研发。这与歼10C、翼龙2因实战成名形成呼应,可能引发中小国家采购热潮,重塑军贸格局。
此次表现彰显中国军工"性能可靠+场景适配"理念,但也凸显军贸"终点控制"难题。中国一贯遵循军贸三原则,仅向主权国家出口并要求终端管控,中方已呼吁国际社会强化边境管控应对武器流散。未来如何平衡技术展示与出口管控,是中国军工全球化的重要课题,该案例也为防空作战与军贸策略提供了经典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