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打算看琼·狄迪恩的这本《为了活下去,我们给自己讲故事》。“理想国”能出这本大部头,真是个惊喜。
![]()
有些作家是我的人生作家,他们在文学界有公认的地位,但我之所以阅读他们又不止于此。他们对我的意义,有时候是引发启迪,有时候是当头一棒,有时候是镜子, 更多时候,是我人生某个阶段的陪伴。阅读他们,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倾诉自己。这个名单里有:卡尔维诺、托马斯·曼、Patti Smith、佩索阿、琼·狄迪恩……对他们我永远感激。
多年前第一次接触到琼·狄迪恩,是看了她那本关于亲人离世的书——《奇想之年》——看书名其实想象不到那是一本关于亲人离世的书,而那时候我也在经历家人离世后漫长的余震,所以看到狄迪恩在书里记录新年前一晚,她的丈夫突发心脏病轰然倒地,而她们的女儿在同一时间又在重症病房,这本书就放不下了。
阅读关于死亡的书并不会消除你的恐惧,但会让你知道别人是在以什么样的方式与恐惧相处,会让你不那么孤独。
“人生在一刹那改变。你坐下来吃晚饭,你所熟知的生活就此结束。”
狄迪恩在书里写了这样的句子,多么准确的话。
逝者已去,生者继续,需要的绝不只是勇气,而那是什么呢?
后来,我开始找狄迪恩更多的书来看,也对她开始更为熟悉。因为喜欢听歌的缘故,我找来看的她的第二本,就是《白色专辑》,这个书名跟Beatles那张神秘的专辑同名。也是自这本书开始,我了解到“新新闻主义”写作,于是又顺藤摸瓜可以看亨特·S·汤普森、盖伊·特立斯……
然而要说《白色专辑》最触动我的,还是它开篇的那句话——
“We tell ourselves stories in order to live.”
“为了活下去,我们给自己讲故事。”
![]()
![]()
像是回复我在读《奇想之年》时心里的那个问题。而这句话,在不同的心境下看,会有不同的领会。有时候是坚定,有时候是无奈。
我们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在生物学、文化、哲学等等层面都有很多答案。而我认定的,是因为我们会讲故事。
动人的故事,不是算法和公式推演出来的东西。
·lov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