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特朗普近期再次将美军核潜艇推到台前,宣称相关力量已“部署到位”,还放出“中国帮不了普京”的论调。
特朗普在会上是这样说的:“美军的两艘核潜艇已经到位了,随时可以启动!”这意味着,8月初他说要对俄部署核潜艇并不是说说而已,他是要对俄罗斯动真格的了。
而且,这一次,特朗普还断定:中俄就算联手也没用。特朗普称:“美国海军的核潜艇技术世界第一,而且是远超中俄的第一,比中俄的技术领先了25年左右!”也正因如此,特朗普认为现在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都没办法追踪到美国核潜艇的位置。只要他一声令下,这两艘核潜艇就能给俄罗斯沉痛一击。
![]()
首先得明确,特朗普口中的“核潜艇部署”并非直接针对俄罗斯本土周边。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官网7月早有公开信息,此次被提及的“弗吉尼亚”级“印第安纳”号,实际部署地是夏威夷珍珠港,已划入第七潜艇中队序列。
这个位置与俄乌战场相隔万里,与其说要“给俄罗斯沉痛一击”,不如说是在西太平洋区域刷存在感,本质是借“对俄威慑”的名头,强化在亚太的军事存在。
更站不住脚的是他吹嘘的“技术领先25年、无法追踪”。
![]()
如今的反潜技术早已不是“潜艇静音就能隐身”的时代:解放军近年构建的反潜体系,天上有卫星实时监控海域动态,空中有反潜巡逻机密集巡查,水下还有固定式水声监测阵列24小时监听,再加上人工智能算法能快速识别不同潜艇的声纹特征——这套系统已实现“发现即锁定”,英国媒体此前也援引军事专家观点证实,AI让反潜效率提升了数倍,单纯靠技术代差躲追踪的日子早过去了。
特朗普刻意把核潜艇和中国绑在一起,真实算盘其实是为他的“俄乌和平计划”施压。今年4月他就抛出方案: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属俄、默认俄控乌东领土,以此换停火和解除对俄制裁。
![]()
现在拿核潜艇说事,一层是逼普京让步——俄罗斯当前经济确实承压,制造业因征兵出现用工缺口,能源出口也面临美国的间接施压;另一层是敲打欧洲,他多次批评欧洲“依赖俄能源却不愿承担对乌责任”,想借军事威慑让欧洲接受自己的“领土换和平”逻辑,毕竟北约所谓的30万快速反应部队,大多是“平时驻本国、紧急才调动”的模式,真要动武根本来不及,这不过是用“硬姿态”逼欧洲妥协。
而普京不愿接受这份“和平计划”,核心原因远不止“完成战略目标”或“向强硬派交代”。
特朗普的方案看似给了停火选项,实则是要把俄控领土“合法化”——芬兰、瑞典已加入北约,俄罗斯波罗的海出海口已被封堵,一旦接受现有战线,未来安全空间只会被北约进一步压缩,这是关乎俄罗斯长期安全的底线。
更现实的是,俄国内民众对“领土”的态度并非“非夺不可”,但对“被外部胁迫让步”的反感极强,普京必须在“止损”和“维护国家尊严”之间找平衡。
![]()
这一点从联合国安理会2月的投票也能印证:包括中国在内的10国赞成“推动持久和平”决议,普京随后也表态“愿与美国谈判,但必须解决冲突根源”,可见他不肯松口,本质是要守住“不被不平等协议捆绑”的底线。
至于特朗普宣称“中国帮不了普京”,更是对局势的严重误判。
中国从始至终没有向俄罗斯提供军援,而是一直站在促和立场上:2月联合国表决时,中国投下赞成票呼吁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外交部也多次强调“要为和平谈判创造氛围,而非火上浇油”。
这种“帮”不是军事层面的,而是在美欧逼俄接受不平等协议时,守住“尊重各国主权、解决冲突根源”的原则底线——恰恰是这条底线,让普京不用在“被迫妥协”和“持续冲突”之间二选一,有了争取公平谈判的空间。
连德国国防部长都直言,特朗普的计划本质是让乌克兰“变相投降”,这种情况下,中国坚持的和平原则,比任何军事援助都更能帮俄罗斯稳住谈判主动权。
说到底,特朗普的核潜艇威慑,从头到尾都是场政治表演。
俄军当前在前线虽有局部优势,但也在寻求谈判破局;欧洲内部对“领土换和平”分歧严重,多数国家不愿为特朗普的方案买单;中国的促和角色更是不可替代,始终在推动各方回到谈判桌前。
这场冲突的关键,早已不是“谁能用核潜艇威慑谁”,而是能否在避免更多牺牲的前提下,找到兼顾各方安全与尊严的和平方案——这显然不是靠两艘核潜艇、几句强硬表态就能决定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