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最近的"核武秀",能把人活活笑死!
前脚俄罗斯刚宣布"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完成1.4万公里试验飞行,后脚美国立刻从范登堡太空部队基地发射了一枚民兵Ⅲ洲际导弹。被网友调侃双方操作堪称核威慑"回合制游戏",你一招我一招,都怕落了下风。
但搞笑的在于,前者属于出手伤敌必自损八百,后者则是服役超过50年的“高龄老民兵”,都属于越想露脸越丢人那种。
先说说俄罗斯这枚让美国紧张到立刻“回敬”的“海燕”导弹。据俄罗斯《独立报》介绍,因为它搭载的是微型核反应堆,理论上能无限续航,但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移动的“核污染源”,它的核动力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可能会在飞行途中泄露放射性物质,对沿途国家造成无差别污染。而且“海燕”的飞行速度只有0.7-1.06马赫,比普通民航客机快不了多少,虽然能贴地飞行绕开反导系统,但这么慢的速度,简直就是天上的活靶子——走到哪儿恶心到哪儿那种。
![]()
笔者认为,俄罗斯之所以高调宣传这款导弹,大概率是因为常规武器领域难以和美国全面抗衡,只能靠这种“非对称杀器”制造威慑。毕竟在高超音速导弹之外,能让美国真正坐立不安的新装备不多,“海燕”的核污染特性刚好戳中了美国的痛点——本土遭受核打击后的清理成本和社会恐慌,远比单纯的爆炸破坏更难承受。
再看美国这边“打卡式回应”的“老民兵”,那才是真・尴尬现场。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11月5日特意发声明炫耀试射成功,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已经是今年第五次试射这款1970年就开始服役的导弹了。从1970年到现在,民兵Ⅲ已经扛了55年的陆基核威慑大旗,进行过800多次试射,成功率约90%,单看数据好像还行,但架不住岁月不饶人,昔日威风凛凛的“新兵”,早就沦为军事界的“核威慑活化石”。
![]()
它的制导系统还是上世纪60年代的技术,虽然经过多次升级,但放在现在的防空反导体系面前,明显不够看。更离谱的是,因为2025年4月犹他州的导弹工厂发生了爆炸事故,直接导致新一代“哨兵”导弹的关键部件供应中断,原本计划让民兵Ⅲ退休的安排泡汤,只能硬着头皮把服役期限延长到2050年。按照这个节奏,这枚“老导弹”得熬到80岁才能下岗,被网友戏称为:“美军怕是要给民兵Ⅲ办个八十大寿再送它退役。”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明明是军事科技强国,为啥偏偏要靠一款老导弹撑场面?答案其实很无奈——新一代“哨兵”导弹掉了链子。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2025年报告显示,“哨兵”导弹的预算从最初的610亿美元一路飙升到1300亿美元,成本直接翻了一倍多,还因为供应链断裂和技术难题,部署时间一推再推。现在美军陷入了两难:要么继续让民兵Ⅲ超负荷运转,冒着故障率攀升的风险维持威慑;要么加快“哨兵”研发,继续砸钱填坑。
![]()
扎心的是,民兵Ⅲ的故障率已经悄悄涨到了17%。2024年一次试射中,导弹刚升空就出现故障,被迫紧急自毁,场面一度十分尴尬。有军事博主调侃:“美国每次试射民兵Ⅲ,都像开盲盒,不知道是成功秀肌肉,还是当场掉链子。”而俄罗斯显然也看透了这一点,每次美国试射后,都会紧接着曝光新款战略武器,比如“波塞冬”核鱼雷。据俄罗斯国防部10月29日发布的视频显示,这款108吨重的“深海幽灵”能以100节航速潜到1000米深海,携带数百万吨级核弹头制造放射性海啸,针对美国的挑衅意味不言而喻。
美俄“回合制核武秀”的背后,其实是双方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前的博弈。该条约将于2026年2月到期,目前双方虽然重启了非正式对话,但在反导系统部署、战术核武器管控等关键问题上分歧严重。俄罗斯想通过新型武器打破美国的反导优势却又心有力不足,而美国更是只能凭现有核力量维持谈而不崩的现状,结果就演变成了这种“你秀瘸腿新武器,我射退役老导弹”的搞笑局面。
从经济角度看,美俄这场博弈更像是一场“烧钱大赛”。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24年报告显示,全球核武器开支达1002亿美元,美俄两国的占比就超过80%。美国仅民兵Ⅲ的延寿计划就需要投入数百亿美元,而俄罗斯为了研发“海燕”和“波塞冬”,已经把20%以上的国防预算都砸在了战略武器上——双方为了“威慑”对方都在咬牙硬撑。
![]()
不过搞笑归搞笑,这场核博弈的风险可一点都不小。俄罗斯的“海燕”可能无差别污染全球,而民兵Ⅲ的老化则增加了误射或意外爆炸的风险。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多次发出警告,称美俄的军备竞赛正在不断压缩战略误判的空间,任何一次操作失误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但就像网友说的:“这俩大国就像在悬崖边跳舞,谁都不敢先停,但只要一步踏错,就是万丈深渊。”
从历史上看,美俄(苏)的核军备竞赛曾多次引发全球恐慌,比如古巴导弹危机。而现在的情况虽然没有当年那么剑拔弩张,但新型武器的出现和旧武器的老化,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海燕”的不可拦截性和核污染特性,打破了传统核威慑的平衡;民兵Ⅲ的超负荷运转,则增加了意外发生的概率。笔者认为,双方此时最需要的是冷静,而不是继续在“秀肌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核武回合制游戏”还能玩多久?《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后,美俄会不会彻底放开手脚搞核扩军?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靠“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新型武器和“高龄老导弹”撑起来的威慑,终究难以长久。
信源标注:俄罗斯《独立报》、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